電影訊息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样年华/

8.1 / 170,498人    98分鐘 | Poland:94分鐘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張曼玉 潘迪華 Lai Chen Ping Lam Si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請叫我宿管大媽

2015-11-15 19:11:49

無題 ——往塗炭歲月去 觀《花樣年華》有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實在不知道要給這篇影評起一個什麼樣的名字好,我甚至不知道要如何起筆如何結尾,但終歸是個悲傷地故事。
眾所周知,王家衛拍電影是沒有劇本的,只有這樣才能最大深度的挖掘演員的潛能。導演是講故事的人,可沒有了故事,導演要做什麼呢?王家衛告訴我們原來電影還可以這樣拍。
舍友問我:「這電影講的啥?你丫的看了四遍了。」我思索了一下,好像沒法回答這個問題,只能說:「婚外戀。」
對的,婚外戀,不過是那種無法言語的婚外戀,那種跟《廊橋遺夢》和《迷失東京》都不一樣的婚外戀。
我看愛情片的時候有一條原則:只要一脫,快進開始。從《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到《五十度灰》。別管男女,脫了以後我總覺著這段不過癮,後面肯定還有大尺度鏡頭。有時快進到了結局也沒見到,這時再返回去看總覺著味同嚼蠟,情節還落了俗套。幾次下來竟也成了習慣。可是《花》不一樣,或者說王家衛不一樣。他總得讓你懸著心,總覺著這麼好的氛圍實在是不能眨一下眼。王家衛簡直是營造氛圍的大師,全片98分鐘下來,曖昧但不淫靡,風雅又不俗。無數次讓你覺著「這時候該啪啪啪了」,可是又沒有,回過頭來一想,覺著確實也沒到啪啪啪的時候。
尺度最大的也就是二人在周先生房間裡探討小說時顧太孫太突然回來那段了吧,張曼玉雙手向後支在床上,擺出一個毫無防禦性的姿勢,而後又斜倚在床頭上側枕著手臂,可梁朝偉卻連襯衣的扣子都沒有解開一個。也許是她旗袍的高領不可一世的宣揚著自己身體的歸屬。終其全片,連一場吻戲都沒有,卻處處充斥著情慾和曖昧。
故事情節本是平淡無奇的,可是經過王家衛的手就變成了傾城的愛戀。藝術是隱晦的,像王家衛這種自認為足夠藝術的人更是貫徹了這一點。這是一部充斥著濃重的王家衛風格的電影,那種模模糊糊的鏡頭和足夠多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意象,從《重慶森林》到《東邪西毒》再到《花樣年華》,看多了竟也不覺得膩。喜歡他的人說這像是一首朦朧詩,厭煩他的人卻說這完全是炫技先行。不管怎樣,這是我的菜。
無數次隔著門的對話,你我永隔一江水。市儈的上海話和路燈下的孤影,陳太的側臉,周先生蠕動的咬肌,還有那逼仄的樓道和雨中的轉角。到底是沒有圓滿呢,這樣也好,這樣才是王家衛啊。
王家衛在片子中選取了周璇的《花樣的年華》作為插曲,周璇的一生我實在是不忍贅述。從最初的《馬路天使》到未竟的《和平鴿》,從《夜上海》到《花樣的年華》再到《兩條路上》,卻也和這電影合拍。
兩個年份的選擇也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1962年是大逃港與《明報》的崛起,大陸經濟極度惡化,三年自然災害與中蘇關係破裂導致數以萬計的貧民「逃港」,搞得港府焦頭爛額。這時香港媒體噤若寒蟬不敢言一字,唯有金庸和《明報》派出所有記者到貧民中間取得第一手材料,從而發行量大增,為之後武俠小說的火爆打下了基礎。而1966年是「文革」的開始,極左思潮從那時開始席捲世界,香港則首當其衝,不斷被廣東省的紅衛兵滲透。孫太太也說:「我女兒說現在香港這麼亂,他不放心我一個人在這邊。」果不其然,緊隨其後的「六七暴動」也證實了孫太太女兒的擔心。而此時卻是金庸梁羽生的小說連載最為火熱的時候。
在六十年代的香港,逼仄昏暗的狹巷裡,張曼玉旗袍上的花就是一道溫暖世界的光。
那個孩子一定是周先生的,「庸生」或許是取自「金庸、梁羽生」之意,表達了陳太太始終難以釋懷,或是「平庸一生」,沒了周先生的生活註定庸庸碌碌索然無味。在結尾時,孫先生大概是去世了,所以孫太太說:「我一個人……」王家衛在這裡是不是想說其實陳先生也早已離去了呢?而那封日本來的信和周先生讀信後的反應也告訴我們陳先生和周太太已經私奔到日本了。
在《花》中,另一個王家衛常用的手法就是人物的省略。除了主演外,導演對鏡頭的使用簡直可以用吝嗇來形容。配角若是只分到兩個背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像「三哥」甚至連出場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結果就是能讓觀眾更多的把焦點聚集在兩位主演身上,也對主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反覆使用的蒙太奇,跨過轉角的機位設置,還有那種像是籠上了一層紗似得鏡頭。無不預示著最後不太圓滿的結局。
兩次對梁朝偉吸菸時煙霧的特寫,同樣的環境,不一樣的煙霧。
唯一的一段機位的快速搖動是二人第一次約會喝咖啡,就這樣發現了背叛。鏡頭從梁朝偉的背後猛地閃到臉上,一瞬間內心波動表露無遺。
還有鐘錶的鏡頭讓我不由得想到達利的畫,逝去的花樣年華終究無法挽回。
人在遇到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第一反應往往是否認。而蘇麗珍的一再否認也就是對周慕雲的拒絕。周慕雲在後來是接受了現實的。樓梯上的往返和佩戴戒指手指的變化毫無疑問暗示著什麼,把女主內心的掙扎往復也展露無遺。
門,在影片中出現了多次,每次大多是對話。周慕雲和蘇麗珍,陳太太和孫太太,周先生和陳先生,陳太太和周太太。即推動者劇情的發展也預示著這段不道德的愛情的最終結果。
幾個張曼玉手腕的特寫是最打動我的。好像透著法式香水後調淡香的風情,含蓄內斂的引誘和上個世紀香港陰暗的小巷。
陳太太「新鞋子夾腳」隱喻二人最終分道揚鑣,而2046房間號也連接了王家衛的另一部作品《2046》。同樣,賓館的樓道,奔上奔下的蘇麗珍和被虛化的服務生的臉,窗簾的變動和兩人的背影,也讓感情恣意釋放。
毫無疑問,張曼玉的旗袍是影片的另一個亮點,而領口的高低也反映了她對待這份感情的態度。日本人覺著女人最美的地方是在後胸,我不知道王家衛是不是也知道這個細節,但那高低不同的領口雖說只有一寸的差距,卻是兩顆心彼此的距離。正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還有蘇麗珍的妝容,眉毛時而圓潤時而細膩時而在尾上帶那麼一個小小的尖,內心波瀾壯闊卻也只在這一抹眉毛上輕輕帶過。這一點一絲的細節成就了王家衛,也成就了這段不了情。
二人三次模擬對話,在戲裡演戲,對演員的要求更高。可梁朝偉和張曼玉卻極為自然。每一次都將二人的感情距離拉的更近,尤其是到了最後SHOWDOWN的時候,鏡頭又一次跨過街角,二人在躲過雨的廊下相擁。
第一次看時大概是在高三那年,每日總要有四五個小時消磨在電影上,現在近萬的閱片量幾乎都是那時積累的。第一次看還不懂那棵椰子樹和昏暗的天。再次溫習時終於明白,蘇麗珍和周慕雲的生活早已天翻地覆,回不到過去了。周慕雲在柬埔寨把秘密說給千年的古寺,以為這樣就會過去,可那秘密也會如野草般瘋長。回到香港時,終究還是錯過了。
這就是我心中的愛情,幸虧錯過了,幸虧那麼優雅的她和風度翩翩的他沒有被柴米油鹽遮住雙眼。
可是又能怎樣呢?無數次擦肩最後依舊是擦肩啊。
 

若是只因一次日食就判定靈魂將萬劫不復
我想說
耐心點,時間讓一切都明了
(P.S.1 自作聰明的借用了喬木姐十五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紀行的標題做了副標題)
(P.S.2 2013年 首刷
        2015年九月四日晨 2刷
        2015年九月四日夜 3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