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看見魔鬼--I Saw the Devil

7.8 / 147,105人    141分鐘

導演: 金知雲
演員: 李秉憲 崔岷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5-11-19 10:46:36

對待惡魔的最佳方式


復仇類型的電影其心理層面是通過攻擊對方的人性弱點,使對方的靈魂感受到巨大的挫折而實現折磨並在此過程中獲得快感。
這裡面一個重要的前提是明確對方人性的弱點。
電影主人公為了替自己被虐殺的妻子報仇決定通過肉體的反覆傷害來折磨仇人,從而獲得報復的快感。可是他一廂情願的前提假設就錯了,於是他做的越多,自己受到的傷害越深。
有一類仇人,他靈魂里其實什麼美好的東西都沒有,只有情緒,沒有情感,我們稱其為惡魔。
對這一類人,試圖通過短暫肉體的折磨和對生命的威脅從而傷害其靈魂,使對方價值觀崩潰,進而產生悔恨,悔過是沒有意義的。
惡魔唯一的價值是什麼?
是存在並給現在和未來施加痛苦。惡魔的價值不在過去,因為過去是可以被遺忘的,而現在和未來是無法逃脫的。
所以真正能夠傷害到惡魔的,並非短暫的肉體傷害,而是持續的禁錮,對其行為能力的禁錮,進而禁錮其靈魂。
這才是真正的對惡魔價值的否定。正因為此,世界各地涉及惡魔的傳說故事中都會出現囚禁的惡魔。
主人公沒有正確的理解這一點,反倒是被惡魔看穿了其人性的弱點。
惡魔是如何傷害人的?
用他的冷漠,傷害人的肉體,威脅他的生命,引發其情感鏈條的撕裂(例如受害女性的尊嚴,即將給親人造成的二次傷害),進而更深入的傷害人的靈魂。

所以對待惡魔,如果想好好的報復,唯一的辦法是讓他活得很久,但取消其一切的行為能力,將其靈魂限制在殘缺的肉體中。

惡魔沒有了自由,就失去了其存在唯一的意義。這一點不僅對惡魔有效,對所有人都有效,只不過對於普通人,還牽扯到情感,責任,義務等從存在而衍生出來的社會意義。惡魔沒有這些東西,於是他唯一自我認知的價值就是自由的做他想做的壞事。拋開人性的善惡,自由的生存才是最基本的。

所以男主人公不應該給他絲毫的自由,甚至是說話的自由,因為表達也可以影響這個世界。

我想起了另一部電影,老男孩,那種長達十五年的囚禁是一種方法。我又想起了電影木乃伊中那個被活埋的伊莫特,他被詛咒千年的靈魂在地獄中永無寧日的被折磨著。

是的,所以,男主人工一開始就應該砍斷這個惡魔的手腳,切掉他的舌頭。讓他靜靜的,了無聲息的度過這一生,並時常去看看這個被囚禁的靈魂,帶著微笑。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