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女權之聲:無懼年代--Suffragette

妇女参政论者/女权之声(港)/女权之声:无惧年代(台)

6.9 / 32,016人    106分鐘

導演: 莎拉賈芙蓉
編劇: 艾比摩根
演員: 凱莉墨里根 海倫娜波漢卡特 梅莉史翠普 安瑪莉達芙 班維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yan夕

2015-11-20 00:04:26

向女權主義者致敬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上個世紀的英國,女權主義者竟是一個人人避之不及、會被街坊四鄰所鄙夷的角色。令人感到心酸的就是,這些為了所有女性爭取權益的女人,反而被那麼多女性所看不起。對於每一個為了權益而抗爭在最前線的人來說,最心寒莫過於此。不被支持,不被同情,甚至不被理解,被當作異類而邊緣化。

       女主穆德(港譯)的設定是一個原本賢良、對丈夫和老闆都言聽計從的溫婉女性,這樣一種設定正是電影從她的視角切入,以她的個人成長與轉變來描繪當時的社會如何將女人逼上這樣一條抗爭之路。她原本有著幸福的家庭,卻因參與女權運動而被丈夫趕出家門,睡在教堂,甚至不被允許見兒子一面。令人最為憤怒的是,當穆德第一次被捕終於出獄後,回到家還要面對丈夫的指責。丈夫絲毫不在乎妻子在獄中遭受的委屈與痛苦,他只怪妻子令他丟臉。在家庭這條線上,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平等關係也得到了體現。
       
       和平的通過正當程序的手法宣告失敗,女性被警察肆意毆打,在警棍下的婦女們毫無還手之力。在監獄裡,被迫換衣也顯得毫無人權與尊嚴。女性在電影中被呈現出這樣一種形象,沒日沒夜的工作,拿著極少的工錢,將生命奉獻給工廠,對工頭和丈夫言聽計從,還要忍受工頭的性騷擾。女權意識大抵被視為不守婦道的表現,在婚姻中,女性甚至沒有擁有自己子女的權利。

        砸碎櫥窗,在信箱裡投炸藥,炸政議會的房子(忘了具體是什麼),讓人覺得是暴力而激進的行為,儘管她們也在極力避免讓無辜者受到傷害。然而電影實際上告訴我們,只有這樣,她們的聲音才能被社會聽見,她們需要依靠媒體的關注來讓社會注意到她們的抗爭,喚起更多人的覺醒。甚至最後在政府對媒體的壓制之下,Emily Davison要靠最為激進的方式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媒體的關注。(在bbc網上查到的資料顯示emily是騎著馬撞向國王的馬,而電影中emily則是隻身向馬撞去)

       在香港看早場,觀影的大部份是女性,場內時常傳出抽泣聲。穆德被迫與兒子分開的場景是極為催淚極具感染力的一場戲。我希望人們看完這部電影,不僅僅是感動與劇中人的勇敢抗爭及犧牲,更反思當下,我們應該對那些仍在奮力爭取權益的女權主義者(甚至更廣泛的抗爭者)給予更多尊重與理解,你可以覺得他們激進而不支持他們的主張,可以選擇不參與而置身之外(儘管實際上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然而這些站在最前面的人,是勇敢而了不起的人。我敬佩他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