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絕地救援--The Martian

火星救援/火星任务(港)/绝地救援(台)

8 / 928,299人    144分鐘

導演: 雷利史考特
編劇: 德魯戈達德 Andy Weir
演員: 麥特戴蒙 潔西卡雀絲坦 克莉絲汀薇格 傑夫丹尼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列文

2015-11-22 02:22:08

《火星救援》:幻想放兩旁,科學擺中間!(科幻片全新審美體驗!)


《火星救援》:幻想放兩旁,科學擺中間!(科幻片全新審美體驗!)

文/列文

隨著近兩年《地心引力》和《星際穿越》的熱映,太空科幻片又成為了影壇熱點,所以當這部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主演的年度科幻大片《火星救援》出現時,人們不禁會想,這也許會是另一部《地心引力》——兩部影片都講述太空人險境求生、回歸地球的故事;或者是另一部《星際穿越》——兩部影片都講述了星際旅行和外星冒險,甚至都要去救馬特·達蒙!但是看過《火星救援》之後,你會發雖然本片與那兩部影片不乏相似之處,但科幻基調實則大異其趣,不再是天馬行空的浪漫,而是一板一眼的寫實。《火星救援》將「科幻片」中的「幻想」成份減到最小,將「科學」成份增到最大,通過紀實性的表現手法,用大量基於現實科技與科學理論的細節,展現了太空人火星求存與營救的壯舉,堪稱創造出一個前所未見的寫實(紀實)科幻片的全新類型。

在影片構建的世界裡,美國已經具備了登陸火星並進行短期科考活動的能力。在一次登陸火星任務中,火星大風暴來襲,太空人馬克·沃特尼不幸失蹤,其他太空人以為他已經喪生,於是乘坐飛船撤離了火星。但誰也沒想到馬克·沃特尼竟然意外倖存下來,並利用遺留的居住艙、火星車等設施,以及豐富的科學知識,一方面頑強地打響了「火星生存持久戰」,一方面千方百計地同地球取得聯繫等待救援。美國航空太空局(NASA)隨即展開營救計劃,並在中國的協助之下,展開了一場舉世矚目的火星救援……本片雖然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未來的故事,但幾乎所有的幻想情節,都建立在現實科學技術和科學理論的基礎上。

觀眾可以看到太空人馬克·沃特尼如何在火星上建立溫室大棚,如何在火星上生產水,最終如何在火星上種下賴以生存的馬鈴薯的全過程。觀眾還可以看到他如何利用最原始的火星車同NASA取得聯繫,並一步步地建立起即時而流暢的通訊渠道。除了馬克·沃特尼在火星上的頑強生存,地球上的NASA各部門也在同時間賽跑,用各種科技手段一方面制定並精簡營救方案,另一方面完善馬克·沃特尼在火星上的生存方案。而當馬克·沃特尼的馬鈴薯大棚毀於意外之後,NASA更要開足馬力重新制定營救計劃。最終到了火星救援的關鍵時刻,NASA和馬克·沃特尼也要一起想方設法去解決返回艙同宇宙飛船對接時高度不夠的技術問題。可以說,正是片中無處不在、異常真實的科學細節,給「火星救援」這個科幻故事構建出強大的真實感和可信度。

《火星救援》開創性地用紀實手法來表現科幻片,從而給觀眾造成了一種「發生在當下」的真實感。首先,影片在服化道等各個層面有意跟其他酷愛展現「未來感」科幻片形成鮮明反差,片中的未來世界跟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沒有什麼差別,觀眾不會看到任何噱頭式的未來高科技道具,也絕不會有太空科幻片中常見的太空人跟飛船主控電腦進行「人機對話」的未來科技感十足的場面,影片甚至從頭到尾都沒有標明故事發生的年代,也是在有意弱化未來感,強化現實感。其次,影片採用的事無鉅細的紀實性敘事方式,也同其他酷愛展現浪漫冒險的太空科幻片形成鮮明反差。片中的「火星救援」不是由一波接一波的驚險動作和千鈞一髮的死裡逃生這樣的商業化傳統橋段所組成,而是由步步為營、聚沙成塔的火星生存與地球營救的豐富細節所構建,劇情推進的每一步都有足夠的細節呈現與邏輯合理性作為支撐,片中出現的主要地點和人物都有字幕提示,關於火星生存和救援的各種數字被重點提及、反覆計算,再加上冷靜克制的鏡頭語言、沉穩紮實的敘事節奏,《火星救援》猶如紀錄片式的寫實氣息撲面而來,甚至讓人有點不敢相信這是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的作品,更像是來自於擅長此道的保羅·格林格拉斯。

此外,《火星救援》構建真實感的努力不僅在於科技層面,而是全方位的。在NASA組織救援行動的過程中,觀眾可以看到NASA形形色色的眾多角色、部門和場所,NASA主管的每一步決策都要基於多方利益的考量,既要兼顧整個火星探險計劃,又要應對媒體公關的難題,還要考慮到營救行動給執行任務的太空人所造成的心理影響,有時更要基於全局利益作出殘酷的決定,從而在社會與政治層面不斷完善著整部影片的真實化拼圖。

以上這一切都讓觀眾在觀看《火星救援》時,產生出同觀看其他科幻片截然不同的審美體驗。吸引眼球的不再是那些令人眼花繚亂、驚心動魄、宏偉壯觀的太空冒險,而是在火星生存和救援過程中不斷攻克難關的異常真實的科技細節呈現。一部好萊塢科幻商業大片的魅力不是來自幻想而是來自科學、不是來自視覺效果而是來自細節魅力,不是來自感性浪漫而是來自理性務實,不是來自刺激動作而是來自冷靜行動。《火星救援》通過與好萊塢太空科幻片俗套背道而馳的方式,彰顯了自己的獨特個性,最終收穫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

《火星救援》雖然瀰漫著科學的理性與冷靜,也並不刻意煽情,但整部影片也絕不缺乏感人至深的情感濃度和積極昂揚的精神力量。宇航小隊的女隊長對於馬克·沃特尼的歉疚感與責任心真摯而感人,其他太空人也都毫不猶豫地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前去營救隊友,他們彼此之間隨意的調侃和對話,都洋溢著濃濃的友情。當中國政府得知NASA的營救計劃陷入絕境時,主動伸出援手,也展現出科學無國界的精神以及人類共患難的偉大人道主義。而馬克·沃特尼和宇航小隊的其他成員在面對各種困難時,也始終秉持著樂觀主義精神。即便在遭遇意外感到獲救無望之時,馬克·沃特尼的內心獨白中也從未有過恐懼和懊悔,而是充滿了為科學事業奉獻生命的坦然與無憾。而救援行動的每一次重大進展,螢幕上的人們在歡呼雀躍,螢幕外的觀眾也會在心中吶喊,整部影片都是滿滿的正能量。

《火星救援》也展現出有別於其他太空科幻片的嶄新世界觀。以往的太空科幻片即便不乏較為真實的科學內容,但總愛渲染外星人、造物主、多維空間等神秘未知的力量,來表現人類對於宇宙的無限敬畏與瑰麗狂想。但《火星救援》完全沒有這些內容,通篇只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在蒼莽寂寥的火星上、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只有人類不斷開拓進取的科學精神以及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在閃光,人類的命運掌握在人類自己的手中,值得敬畏的只有人類自己的智慧與意志。是科學而不是幻想賦予了《火星救援》強大而獨特的魅力,而本片也讓科學放射出強大的魅力與光芒。觀看本片,會讓你愛上科學的哦!(文/列文)

電影、美劇即時點評請關注我的部落格 http://weibo.com/dusheliewen

或者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dusheyingshi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