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因為愛你 Carol

卡罗尔/因为爱你(台)/卡露的情人(港)

7.2 / 142,905人    118分鐘

導演: 陶德海恩斯
編劇: 菲莉絲奈吉
原著: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演員: 凱特布蘭琪 魯妮瑪拉 凱爾錢德勒 傑克拉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王舒坦

2015-11-23 20:00:37

Everything Comes To A Circle


正如片中Carol給Therese的信里寫道的:「世上的事,都有輪迴。"(Everything comes to a full circle.) 作為觀眾,我們在兩個小時中看到的除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還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從青澀走向成熟的過程。

兩位的女主角Carol和Therese從相貌,穿著,年齡,階層都差別巨大。一個是高貴優雅的中年婦人,而另一個是普通的售貨女孩。Carol經歷過婚姻中的美好與背叛,正煩惱著離婚和爭奪孩子撫養權的事。而Therese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她探索著自己的興趣,體驗著愛情的滋味。

影片開始的Therese有些懵懵懂懂的,不懂如何拒絕別人。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女神一般的Carol在想什麼。她只知道,Carol想她怎樣做,她就怎麼來。然而在被愛折磨的淋漓盡致後,Therese蛻變為一個獨立的女性。她憑著自己的照片得到了《紐約時報》的工作,得到了朋友的尊重。她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年輕而有才華。

當一個女人剛剛開始散發出成熟的韻味時,她的美令人無法抵擋。Carol的目光始終離不開Therese的臉龐,她對這個姑娘從開始的疼愛,逐漸的變為欣賞。看著打扮端莊的Therese,Carol感到欣慰,「你長大了,像支綻放的花朵兒。」 這樣的讚美若是放在之前,恐怕能讓Therese開心的暈過去,而此時我們從她臉上並沒有看到太多表情。

「我想你搬來和我一起住,但我覺得你應該不會答應。」自問自答的話顯出了Carol的心虛,此時她在Therese面前已不是那個光芒四射的女神,她甚至會說出有些幼稚的話:「你恨我嗎?」 「你是因為離開了我才變好的嗎?」 Carol知道這一次是自己在賭。她此前已經為了Therese放棄了孩子的撫養權。但她覺得只有這麼做了,她才有勇氣坐在心愛之人對面。對於Therese的決定,Carol並沒有把握。

此時在兩個人的關係中,Carol成了弱勢的一方,主動權則落到Therese手裡。 「不,我不想這麼做。」 Therese不是對Carol沒有渴望,她只是學會了保護自己,學會了跟哪怕最愛的人說「不」這個字。對於這個決定,Carol除了接受沒有其他選擇。她放下身段,看著Therese的眼睛,在一段長長的停頓後,終於說出藏在心底的話 —— 「我愛你。」

這樣跌宕起伏卻又不失真實的劇情變化,正體現了導演和編劇對故事結構的把握力。導演Todd Haynes在訪談中多次提到他與編劇Phyllis Nagy一起修改劇本的經過。Haynes作為一個心思細膩的導演,也十分喜歡原著《鹽的代價》。他和Nagy在前期階段經常坐在一起聊小說裡的細節,興起時兩人往往是一拍大腿,靈光乍現。Nagy是原著作者Patricia Highsmith的好友,然而改編卻是在作者去世後才進行的。而通過Nagy與Haynes的不斷溝通,最後呈現在大螢幕上的故事似乎比原著更多了些對女性複雜又敏感的內心世界的描寫。比如電影中有一場戲是Carol在Therese公寓牆上看到一張她小時候的照片,這讓Carol一下子想起自己的女兒,從而背過身掩面而泣。原著中幾乎不曾對Carol思念女兒有過任何描寫,而作為男性的Haynes卻能捕捉到做母親的這點心思,實在厲害。

故事的結尾與開頭遙相呼應,最後一場戲與二人初次相遇的情景相差無幾。不同的是,這一次Therese臉上沒有了之前那樣小心翼翼,不知所措的表情。她的笑容帶著幸福與自信,她站在房間中央,耐心的等待著Carol的眼神與她相聚的那個瞬間。

《開羅爾》講的是發生在兩個女人間的愛情,但我並不覺得它是個小眾的同性電影。它與任何美好的愛情故事一樣令人心動,只是更多了一點悲傷與優美。如導演本人所說:「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跟這樣一群對電影充滿愛的人一起工作。」我相信這份愛也通過鏡頭和音樂,感染了每個喜歡電影的觀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