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玻璃偵探--An Inspector Calls

罪恶之家/探长来访/神探驾到

7.7 / 6,085人    87分鐘

導演: Aisling Walsh
原著: J.B. Priestley
編劇: Helen Edmundson
演員: Sophie Rundle Lucy Chappell 米蘭達李察生 肯史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醉夢留白

2015-11-23 22:23:14

人人皆是上帝?


 首先,我想說我的操守並不比罪犯好多少,目前我沒有進監獄只是因為我還沒有一個犯罪的理由。
 好了,回歸正題。
看《罪惡之家》這部電影的時候,恰好在讀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兩部作品都將矛頭指向英國上流階級,只是和勞倫斯直言不諱的稱呼他們為「沒有睪/丸的男人」相比,電影的措辭可要含蓄不少,更多的是基於道德層面的斥責。
以個人描寫整個時代,這種以微見全的手法屢見不鮮。故事從一個偵探的說起。六個人、一間屋子,電影中用對話的方式將格局從屋裡延伸到屋外,藉由回憶片段串聯出一個出身英國底層社會的女孩的悲慘遭遇,並痛斥五個上流入物對女孩無情的迫害,一步步將她逼向絕路。
無論是五個上層人,還是那個下層女孩,身上都不可避免的帶著整個時代的影子,但顯然電影悄然迴避了階級矛盾這個重要問題,而是將側重點放在對人性的拷問上;所以我們理所應當的看到,審判這五個罪人的不是人,而是神。讓一個人從人性角度上審判另一個人其說服力要大打折扣,畢竟人無完人;而一個神則要合理的多。首先,神不是一個人。其次,廣義上的理解,神是比人高一等級的存在。神來審判人,其道理就像人去審判猴子。
所以我只好老老實實當一名觀眾,既不敢對五個上流入物橫加指責,更對上帝的判詞唯唯諾諾。畢竟我一介凡夫俗子,實在不敢和上帝站在同一角度。
第一個接受審判的是這個家庭的男主人,一個地地道道的以剝削為生的資本家老爺。老爺正是受害女孩所遭受一切不幸的始作俑者。但假如站在老爺的立場上看:身為一個老闆,自己身邊存在這樣一個不定時炸彈,損害自己利益、藐視自己權威、令自己在自己的工人面前失去威信。究竟是寬容待人,還是殺一儆百?如果是你,你會怎樣選?
第二個接受審判的是出生上流社會的有錢小姐。電影中描述的時代背景下要找一份工作有多難,我想從上帝的口中可以窺見一斑,這份工作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而有錢小姐做的,恰恰是在受害女孩剛剛找到生活曙光的時候,任性的將其踩個粉碎。她的所作所為甚至稱得上是惡毒,但捫心自問:我們可曾有過遷怒的時候?又造成過多大傷害?無非兩種情況:一是怒火到底燃燒到何種程度;二是手中可支配的力量有多少。
第三個接受審判是有錢小姐的未婚夫,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暫且稱呼他為女婿。女婿是受害女孩的情人,但又犯下始亂終棄的罪行。階級矛盾一直難以調和,這個問題顯然在腐朽的英國上流社會更為頑固。從一開始,無論是女婿還是受害女孩大概都沒有對未來抱過希望,只是女婿自我辯解的理由太蒼白:我們都知道我和她是不可能在一起的!所以我拋棄她也是理所當然!如果反問:既然不可能為什麼還要開始?男人又該怎麼答:難道送上門白吃的不吃?兩性之間的關係涉及人最本質的慾望,究竟能有幾個柳下惠,我也很好奇。
第四個接受審判的是這個家雍容華貴的女主人。如果說前三個劊子手只是將受害女孩一步步逼向絕境,那麼這位夫人就是將她徹底的推向深淵。我一直覺得電影中這一段的畫面非常可笑:幾個錦衣華服不識人間疾苦的有錢人去裁決可憐的貧窮的人是否需要幫助。沒有經歷過、單憑想像很難猜到貧窮會將人逼到何種境地,不只是饑寒困苦,甚至他是否作為一個人的存在都要打上一個疑問。令我不免想到前幾年流行的一段笑話:一窮人說:「哎,物價漲得太快了,我家已經好幾年沒吃過肉了。」另一富人回答,「不吃肉你可以吃蝦嘛!」
所以夫人據理力爭,堅持說自己是按照原則辦事,沒有錯。雖然她確實推開一個需要幫助的女孩,雖然她確實有能力並負有幫助女孩的職責,但是夫人還是因為不符合規定拒絕了女孩。在人情上,這不符合道義。但是當法與情產生衝突的時候,夫人毫不猶豫的拋開和自己毫無利益相幹的女孩保全自己。夫人有錯嗎?在條條框框之中行走,不觸碰可能帶來危機的紅線。換做是你,又該如何抉擇?
最後一個接受審判的是出身上流社會的有錢少爺。從某方面說,這個有錢少爺興許還沒長大。他對受害女孩造成身心上的雙重傷害,其行為是非常惡劣的,應當堅決遭到鄙視。無論他自己如何合理化、美化他的行為,甚至後來利用不合法的手段嘗試去彌補受害女孩,可傷害已成事實。從這位有錢少爺身上看,似乎又涉及兩性之間那個深奧的話題,在這裡不多言,但在被慾望衝昏頭腦之下還剩多少理智,究竟有多少人會停下來,還是會繼續?你呢,又作何選擇?
審判到此結束。就我個人的看法,這之後才是本片的高潮部份。當一個人做錯事情並被當眾揭發出來的時候,他可能有兩種反應:一種是強詞奪理,據不認帳,找出各種理由推卸責任。另一種則是認識到錯誤,也許他會誠心悔過。
老爺、夫人、女婿代表第一種態度。他們費盡心機的找尋這場談話裡的漏洞,自以為是的推論出一個符合自己理想的結果,然後將自己犯下的錯撇的一乾二淨,大肆慶祝,甚至女婿還信誓旦旦的向有錢小姐表示:我會重新贏得你的。他們身上的那種:利己、虛偽、傲慢、頑固的部份是典型的英國上流階級性格。當然,最後的結局代表正義狠狠地給了他們一巴掌。
而有錢小姐和有錢少爺他們代表的是第二種態度。他們對自己犯下的罪行誠心悔過,在另外三個歡天喜地慶祝的時候他們倆則是冷眼旁觀,其中一個細節是:兩隻手緊緊相握。不知道他們是否會因為有這樣的親人而感到齒寒?至少在合理條件的狀況下,他們也可能成為犧牲品。
最後,我想說的,是那個受害女孩。她有一句台詞令我印象深刻,大意是:如果不信仰上帝,我會一直陷下去,陷到最深的黑暗裡去。所以,她的信仰帶來了奇蹟。但是,從最後的選擇來看,她並不是一個被動的命運承受者。最開始,面對老爺,她選擇放棄對自己最有利的條件而爭取更多人的利益。其實害她陷入悲慘境地的不只是老爺,她那些受益的工友們也出過一份力,那些人冷眼看著她離開,看著她顛沛流離。或者是她從未考慮過做事情的後果,無論是在客戶心情不好的時候不合時宜的笑容,或是和明知不可能在一起的男人變成情人關係,或者是在求助的時候撒謊,還是和男人調情後來又反悔,在災難發生後帶著孩子離開。以上種種都是她的選擇,都不曾有誰逼迫。
從道德層面出發,這個女孩懷有非常多美好的品質:善良、勇敢、無私、寬容、有正義感等等。或者她的可憐之處就在於:她是美好的,可現實卻不容許她的美好。所以上帝接她回到天堂。
而觀眾只能默默地看著,在內心詰問自己,其實不亞於另一場審判。關於人性的種種弱點,你我包括作者何曾免俗。最好的結果無非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難道人人皆是上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