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真實的勇氣--True Grit

大地惊雷/真实的勇气(台)/离奇复仇事件(港)

7.6 / 361,256人    110分鐘

導演: 伊森柯恩 喬柯恩
演員: 傑夫布里吉 海莉史坦菲德 麥特戴蒙 喬許布洛林 巴瑞派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oungshine

2015-11-24 05:47:49

不凡之路


     14歲的女孩子,表現出來的一切不屬於14歲女孩應該有的特徵,膽子大的就像條小獅子,獨自出行,敢睡在棺材上,精明的進行著一切交易,在有一個陌生男人的房間裡醒來,即使吃驚也表現得像一隻刺蝟一樣,在語言上持著絕對的優勢。不過那種刺般的言語,讓人不禁聯想到被主人關在庭院裡的狗,當陌生人走近,開始瘋狂地嚎叫著,這是害怕的本能表現,卻總能讓對方心驚。當她那雙大大的眼睛直接瞪向拉博夫的時候,憤怒的眼神無比堅定,不過顫抖的嘴唇還是出賣了她。正如拉博夫所言,她睡著的樣子顯得那麼弱小可憐,但是她醒來之後,卻是無比堅強成熟,不易親近。不過,在夜晚,即便是內心無比強大的小女孩,彷彿很多事情都佔上風的14歲女孩,卻在睡覺時Turner婆婆兩次搶去了被子,只能在黑夜裡死死地盯著天花板,弱小的身軀也有強大內心無法包裹的無奈。
       不過,14歲的女孩能擁有近似於成年人,甚至超越許多成年人的理性與膽識,和現實條件也分不開,有一個傷心過度而身體柔弱的母親,還有一個還是小孩子的弟弟,作為長女,自然要擔負起家庭的責任。這一點在許多現實主義題材的文學作品中都有體現,韓國當代作家李東河在小說《飢餓的靈魂》中就描述了這樣一位母親,被生活中的挫折打擊到體弱多病,而子女自然要扛起養家的重任,而成長於這種家庭的孩子天然早熟,常常以奇蹟般成熟地視角去看這個世界,但是倘若看到他們成熟的背後,往往都是平常人無法想像的折磨。所以,很多時候,不是不想保留孩子氣的天真,是現實的殘酷讓人無法做到。不過,西部片的女性多以潑辣勇敢為主,馬蒂也是這些女性形象中的代表,她太強大,她能做到多少14歲男孩、女孩做不到的事情,甚至有著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擁有的決心與勇氣。
      從影片一開始,就可以發現,她似乎是個極為不易親近的人,每個人習以為常的擁抱,在她的表現中,卻仿若被針扎似的難受。其實,性格之外,不乏社會因素。從片中不難看出,馬蒂生活的社會是一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倘若不會講價,則是要受盡委屈,在這個金錢社會 中,連熟人之間提供一個一個舊麵粉袋也需要交易,這與溫情的擁抱顯然格格不入。影片在前三十分鐘,淋漓精緻地表現出了馬蒂的精明,凸顯其這一特點的則是頻繁的討價還價,馬蒂不得不與比她年長很多的人周旋,而且是智力和言語的對抗,但顯然,馬蒂再天資聰穎、伶牙俐齒,還是個孩子,還是會時常心軟,所以不免處於下風。
    「血債終將血償,只是時候未到」,血債以血償,是一種交換、有仇必報的思維,在這種思維之下,女孩踏上了漫長的復仇道路,但是這條道路絕非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充滿艱辛和代價的,她失去了一條胳膊。此外,作為一個剛毅的女人,她的生命原本可以更加精彩,每個人只能活一次,然而用僅有一次的寶貴生命去報復一個人, 到底是否值得呢?似乎人生來就是不公平的,有人家庭和睦,但有人卻在小小年紀就要背上血海深仇,只不過,命運如此,人可以自由選擇,小馬蒂選擇了復仇的人生,這就是她所選擇的人生。
      她的執著往往讓人不解,明明拉博夫可以幫助她抓住兇手,但她偏偏要一意孤行,趕在拉博夫之前抓住兇手,而且原因也是有些讓人不解的,必須將其帶回父親被害的地點,以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將兇手繩之以法不就是最好的告慰亡靈的方法了嗎?對於這一點,也許從宗教信仰的角度會更好理解。《聖經》中出現的審判既包括世俗的審判,如士師、祭司、國王等對日常生活事務的判決,又包括至高無上的上帝對人類行為的回應,如《啟示錄》中的「末日審判」。審判可以懲罰隱藏的罪惡,同時也使被審判者得到救贖。 將兇手錢尼帶回史密斯堡,也許從宗教信仰方面理解更為合理,而且自己親手懲罰隱藏的罪惡,也許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行為,因為信仰,所以有了執念和意志力,所以不論過程如何艱辛,都不會輕言放棄。
     之所以稱之為執念,執著是一方面,不為外人所理解也是一方面,這件事,就算是所有人反對,但依然要竭盡所能去完成,甚至不畏懼成為全面公敵,內心強大至此,即使不被理解,也是很值得感動的。
       一切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殺人要付出代價,復仇要付出代價,既然如此,當親人被殺害,已經造成了一定傷害,為何還要復仇,導致代價對自己進行第二次傷害呢?馬蒂雖然年齡不大,想必她也清楚這條路會付出代價,雖然無法預料到這是一條怎樣的路,甚至天真的把這條道路和小時候在森林裡抓浣熊的經歷進行類比。也許是因為堵上了性命去復仇,從此不在乎到底要付出多少代價,不在乎自己要受到多少傷害。雖然,馬蒂是個理性的姑娘,但因為勇敢。所以在仇恨面前選擇報復,但是,也許她不是個如此剛強的姑娘,所以她會選擇不去報復,或者是等待別的正義力量去懲治惡,而自己選擇另外一種方式,讓仇恨隱藏起來,不讓仇恨顛覆本來的生活。不過,這樣一來就沒有戲劇性,沒有轟轟烈烈的人生。
      在復仇之路開始之時,馬蒂的能力就是遭到質疑的,考伯恩先是撇下了馬蒂,然後暴躁的勒波義夫 更是在馬蒂趕來之後狠狠地揍了她一頓,彷彿她是個貪玩、不聽話,愛胡鬧的孩子一般。之後,馬蒂的能力在不斷的挑戰中提升,她的膽識與堅毅也越來越受到考伯恩和勒波義夫的賞識。一個小女孩,既是小孩也是女孩,做著男人們所做的事情,整天在死亡線上掙扎,還有一把在關鍵時候啞火的槍,刀架在脖子上,死亡陰影時刻籠罩著,非常難以想像一個小女孩怎能有這樣的膽量。如今人人追求男女平等,女性擁有男性一樣的權利,但是,不可否認,女性的天性柔弱也決定著她們在某些方面確實比男性要弱,如果要追求平等的權利,也需要相當的力量。在北歐,女權盛行,但其中一個原因是女性擁有極強的獨立性,她們不是依附的個體,甚至是被依附的個體,女權分子們極少有女性的示弱,反而是多了主動,前提是,她們是具有力量的,很多事情,即使不需要男性,也能做好。不過,馬蒂作為一個小女孩,在復仇的路上,如果沒有隨行的同伴,也許故事早就結束了,但是,在很多方面,她都不比男性差,她的堅毅甚至是讓之前輕視她的勒波義夫敬佩的。或許,在她盪氣迴腸的復仇之路結束之後,她成為了一個女權主義者。
      馬蒂最終沒有結婚,她把結婚看作一種傻事以致於沒有時間去做。像她這樣的女人,想必也不願意拘泥於婚姻之中,畢竟那個時代遠沒有這個時代那麼男女平等,女主內的婚姻自然不是馬蒂所想要的。在她年少時,她已經有了轟轟烈烈、九死一生的經歷,雖然她之後的人生也許不會再有這樣的經歷,但是,這段經歷發生於她性格的養成階段,艱難困苦讓她變成一個沒有最強只有更強的女人,而賞識她的人,更多的也是像她這樣,浪跡天涯的孤獨行者,在復仇之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靈魂,但是因為在一起做著一件相同的事,朝著同一個目標共同奮進,所以才有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情感。在馬蒂被毒蛇咬傷之後,考伯恩帶著馬蒂一路奔馳,在小黑馬勞累倒下之後,毅然決然抱著馬蒂走了幾英里,卻在馬蒂醒來之前不辭而別。這種友情,見證過生死,也許不需告別,不需見面,卻讓彼此的人生變得不凡。
      影片的最後,同患難的友人最終沒有相見,差了三天,也許不止三天,但是,命運就是讓他們無法相見。不過,也許這反而增添了一些美感,相見不如懷念。馬蒂在去看考伯恩的路上,雖然面部沒有多餘的表情,但眼神中流露著些許期待,但當她被告知,她錯過了考伯恩時,她雖然沒有流淚,面部還是保持緘默,但是,她的眼神流露的是比悲傷更深邃的情愫。之後,她去探考伯恩的墓,影片在馬蒂逐漸消失的背影中結束,蒼茫的草原,馬蒂消失在地平線中,很悽美,很感人。馬蒂雖然沒有流淚,也許很多觀眾早就落淚了。
       馬蒂選擇了平凡人不會經歷的人生,她也經歷了無法用金錢以及其他世俗之物兌換的友情。所以,倘若人生是一場遠行,那麼就看你是否願意用代價來換取快樂,使得自己更深刻,旅程更加不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