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福爾摩斯先生--Mr. Holmes

福尔摩斯先生/福尔摩斯的最后奇案(港)/思维的轻颤

6.8 / 67,922人    104分鐘

導演: 比爾坎登
編劇: Arthur Conan Doyle
演員: 伊恩麥克連 蘿拉琳妮 派崔克甘迺迪 真田廣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uc

2015-11-26 22:41:43

為了漠視的感情,為了忘卻的記憶


       翔實的勘案,冷靜的分析,精妙的推理...頭戴獵鹿帽,口中銜著菸斗的福爾摩斯,這是他帶給我們的期待。然而眼前坐著的,並非那個獵犬般的大偵探,而是一位因記憶衰退而昏昏欲睡的爺爺,一個在懊悔中自我放逐的老人。
 
       福爾摩斯的螢幕形像已經太多太多,經典的電影和連續劇里,無論是機警如巴茲爾·拉思伯恩, 優雅如傑雷米·布雷特,還是越打越帥的小羅伯特·唐尼,都給觀眾們留下了無窮的魅力,哪怕是在麥可·凱恩的「調侃版福爾摩斯」里,淪為華生替身的他,最後也英勇了一把。這一次由「甘道夫」伊恩·麥克萊恩來飾演福爾摩斯,卻迥異於這些具有充沛精力的前作,他已經是個退休的老人,九十三高齡只能在鄉間養養蜜蜂,連翻個身都會從床上摔下來。然而內心深處,年邁的福爾摩斯仍然對自己的判案無法釋懷,尤其是最後一樁「玻璃琴案」,即便沒有讓真相從指縫中溜走,卻終究留下了畢生的遺憾。時間已經到了二戰結束,華生筆下的那個「偉大的偵探」不存在了,真實的福爾摩斯也不再斷案了,一路走過的好友、兄長,蘇格蘭場的笨蛋,甚至於死敵都不存在了,在這最後一個案件里,夏洛克·福爾摩斯身邊只有一個羅傑,女管家的小兒子。或者說,影片中福爾摩斯的敵人並非案件中的任何角色,而是自己。這個已白髮蒼蒼,嘴角還不時歪斜的老人,要趕在時間流逝之前,在記憶的長河中找回自己曾經的影子,再用更大的勇氣去正視,甚至否定那個過去的「他」。唯此,才能拯救現在的「他」,求得內心的解脫與釋懷。
 
       在田園牧歌式的退休生活中,福爾摩斯表面上如所有英國老人一樣,安度晚年,享受著陽光,海風,和孤獨。整部影片就在這種散文式的描寫中徐徐展開,絲毫不見《福爾摩斯探案集》中的懸念叢生和緊張急迫。《福爾摩斯先生》改編自米謝科林的小說《心靈軌跡》,可以算是一部旨在挖掘人物內心的「同人續集」。93歲高領的福爾摩斯先生,早已離開了倫敦貝克街221號,孤傲的他一直對華生的「虛構」耿耿於懷,什麼獵鹿帽和菸鬥,不僅固化了自己的形象,還擅自篡改了案情和結局。「華生一直不理解我」,當老夥計結婚離開後,福爾摩斯也因為「玻璃琴案」的意外結局而退休,來到薩西科斯的鄉間別墅里養著蜜蜂。影片就是圍繞著「玻璃琴案」的真相不斷挖掘,這一次,福爾摩斯自己拿起了筆,試圖在記憶的碎片裡還原真實的人物和案情,而不是那個公眾早已知曉,在電影中被「精彩」演繹的「華生版」。
 
     小男孩羅傑是他自傳的第一個(或許也是唯一一個)讀者,甚至協助他追憶細節,補全手稿。這當然需要足夠的天分,這也成了影片中忘年交的基礎。整部《福爾摩斯先生》在「玻璃琴案」的主線之外,交織著小羅傑的「蜜蜂案」和日本人梅崎的「失父案」,在情節和情感上適時補充,互為推進。這種多次閃回的結構,逐步讓每個人物都豐滿了起來。這些人包括現實中的福爾摩斯和管家母子,日本旅途中的梅崎一家,以及回憶中的那個不幸的女人安。沒有正式登場的華生,也因為最後的「揭秘」而豁然開朗,活著的福爾摩斯終於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虛構的真正意義 是為了保護那些收到傷害的人。比起讓小羅傑受傷的「蜜蜂死亡事件」,讓日本人童年悲傷的「爸爸去哪兒了」,福爾摩斯自己的心結在於「理性的真相」與「感性的同情」之間的取捨。當他自己去看電影,對螢幕上的動機完全不屑時,「玻璃琴案」必須有個真正的解釋——安到底做了什麼?當然,在諳熟推理的觀眾眼中,《福爾摩斯先生》裡的這個關鍵劇情並不復雜,甚至有些簡單的一廂情願,畢竟導演比爾·康頓旨在塑造人物,那些「看人辨物」的推理絕技,不過是福爾摩斯防止思維退化的「小把戲」罷了。
 
也可以說,影片巧妙的利用了「記憶力衰退」的設定,依靠隱藏細節的敘事,搭建了足夠的懸念,以吸引觀眾把目光聚焦在福爾摩斯的情感轉變上。麥克萊恩的演技可謂爐火純青,七十多歲飾演九十歲的人,姿態,行為和表情的模仿毫無破綻,渾濁的目光中一旦射出光彩,即是回憶起了真相,也是明確了探案的「真正意義」。影片最後給出了溫暖的結局,福爾摩斯終於理解了華生為自己留下的「情感遺產」,釋懷了 「孤獨」女人的悲劇,為梅崎一家補上了「遲到的希望」。再加上小羅傑,這個「平凡父母的天才子女」可以傳其衣缽,鏡頭搖起,屬於福爾摩斯的時代終於翻開了新的一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