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黃克功案件--A Murder Beside Yan He River

黄克功案件/AMurderBesideYanHeRiver

7.6 / 46人    92分鐘

導演: 王放放
編劇: 王興東 張志強
演員: 成泰燊 王凱 毛孩 黃海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天涯曾還

2015-11-29 20:22:09

黃克功究竟為誰償命?


在下載電影的時候,論壇上就提醒,看的過程要把握好三觀,也許當時拍的時候沒有想到有一天王凱能夠如此大火,以致於在這個本身就敏感的題材上引起爭議,本以為把握好三觀是警告靖王妃的,看完才發現,問題的關鍵並不是王凱,而在於黃克功本身好嘛。
大概是因為這個劇本身就是宣傳依法治國的,除去一部份人覺得主旋律正能量,一部份黑子逢dang必罵,似乎並沒有很多人在想,黃克功究竟是為誰而償命,在我看來,黃克功真正的死因,或者是說死得這麼快的原因,主要原因在於公眾輿論。
在看劇之前看了百度百科,大致了解了一下這件事情發生始末,當時我覺得,黃克功不該死,總覺得某些人不過是為了拿住人心而穩定朝局,而黃克功就是這個可憐的犧牲品,為了穩定朝局,鞏固統治,不得不殺掉他來表明白己的決心,就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翻版。如果衡量利益,愛惜將才的話,完全可以像張靈甫一樣,戴罪立功,等哪一天假如黃克功打了很多勝仗,估計這事過去也就過去了,雖然會成為黃一生不可抹去的黑點,但是罪不至死。可是看了電影之後,發現根本不是我想的那回事。
黃克功必須死。
黃克功必須立刻死。
對比馬謖,馬謖的失誤導致諸葛亮北伐失敗,這樣的錯誤很嚴重,不殺不足以定軍心;而黃克功說大了,殺了一個進步女青年,說小了,勾搭妹子不成惱羞成怒。想想,毛和江青當年結婚,也是遭到了當時黨內幾乎所有高級領導人的一致反對,原話是這樣的:「一般情況下,婚姻關係的締結和解除,在主張婚姻自由的共產黨統治區,完全是當事人雙方的事情,但由於毛澤東在黨內的特殊地位以及江青的複雜社會背景和個人經歷,因此,毛澤東、江青結婚遭到了當時黨內幾乎所有高級領導人的一致反對。但以毛澤東那富於挑戰的性格,越是遭到眾人反對的事情,他就越是堅持到底,並將其辦成,儘管事後證明他的這種固執有時並不總是正確甚至會帶來災難。他和江青結婚就是一例。 毛澤東決定和江青結婚是在他和賀子珍的感情出現裂痕、賀負氣出走之後。關於毛澤東和賀子珍分手的原因,有多種不同的說法。 賀子珍出走之後,毛澤東的個人生活顯得非常寂寞,作為黨的主要領導人,他的工作又異常繁忙,身邊沒有人照顧,確實很難。這給隨後來到延安的江青提供了乘虛而入的機會。用張聞天夫人劉英的話來說,就是"毛主席身邊無人,江青就鑽了空子"。」【複製粘貼,不代表個人意見】
對比張靈甫殺妻案,張靈甫殺的是自己老婆,有說法說因為老婆是間諜,也有說法說老婆對母親不敬,前者殺的是合情合理,後者也是人家家的家事;而黃克功殺的是,陝北公學「進步的」「革命的」抗日女學生,也就是那個時代懷有一腔熱血,抱著對毛,馬的無限崇拜和信仰的青年人的一員,一方面,這些人壯志豪情,有信仰,有理想,算是「四好青年」,另一方面,他們也是早歲那知世事艱,某種程度上說,還很幼稚,關鍵是自己還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很厲害的樣子,以為自己有多麼的與眾不同,所以也造成了他們不計後果的「勇氣」,是一群大膽而幼稚的叛逆者。造成他們幼稚的原因,一方面是本身的年齡和閱歷問題,;另一方面是教育的問題,比如,劉茜說,我是來革命的不是來結婚的,想不通嫁給革命老幹部怎麼就影響你革命了(雖然真相是她不喜歡黃克功)還有後來公審及按指紋的時候的學生,反應出了當時偏頗,單面化的「洗腦」教育。這種是掩埋了人性的教育。黃克功可以殺人,但是平時一個理智,冷靜,仁愛的人殺人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殺人的原因主要在於他自己的自負與偏執,假如劉茜早早認識到這一點,我想稍微聰明點就不會在這種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時和他單獨見面,還說那麼偏執的氣話。——這充分說明,劉茜對黃克功的認識,不過是一個優秀的革命軍人,一個有大將之才的dang的重要幹部(以下省略很多字),看不到他內心的驕傲,偏執,長期戰鬥中「亂世人命如草芥」的想法,其實二十六歲也算是小有功成名就的他,在戰場上隨時可能回不來的他,也是渴望愛情的啊!可是驕傲的他又容不下一點「不同意」因為他覺得自己是革命功臣,沒有理由拒絕,其實在愛情裡面,只要不喜歡,革命功臣和平民百姓又有什麼區別,這都是「革命軍人個個有老婆 戰爭年代每人發一個 打了勝仗發個好老婆 吃了敗仗發個老太婆!」式話語對真正人性的壓抑與漠視。
學生集體去「找抗大評理去」,假如當時想要保全黃克功,這些懷著一腔熱血來革命卻莫名送命的孩子們一定會心灰意冷,到時候人心一冷,我dang後繼無人了,所以黃克功必須死。更不用說,國民dang當時把這件事是當做我dang的一個污點來大肆宣揚,雖說他們自己的污點絕對多過我們百倍,張靈甫事件要不是碰到於鳳至,一個小團長的家事,也就這麼過去了。
至於後來的公審,我覺得完全就是一場公關秀。原因有兩點,一是有李興國不同意,然後其他幾個人就不停地叨叨叨,最後逼著他同意了,而逼著他同意的理由,我認為真正讓他心動的理由還是那句,不能讓我們後繼無人。其他的理由,就是漏洞百出,我實在無法忍受,他們所說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為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平等,你在人家的保護下,在這安安心心地讀書,上學,最後犯了錯誤卻要平等對待,這怎麼平等了?再說當時的法律根本不健全,連用國民政府的法律,還是紅軍的舊法,還是陝甘寧邊區的新法都無法統一,各執一詞,其中的漏洞自是不言而喻。所謂的殺人償命,也不過是老百姓的非常非常理想化,烏托邦式的想法罷了,就算現在的法律,殺人了也不一定要償命,還要視情節輕重(具體我就不懂了,也許以現在的法律看來黃還是該死,立刻死)更不用說是在戰爭期間,黃克功也是將才的一個大功臣;原因二是,毛根本沒去公審現場,卻在執刑前送來了那封書信,聰明人一眼就看出毛的想法是棄黃克功保大局,做臣子的了解了主子的意思,又怎會不從,所以說這不過是一場公關秀罷了。
談談我對「殺人償命」的看法,最直接的就是那位老人說的,自己兒子兒媳被鬼子殺了,誰來償命?只有讓鬼子來償命!而黃克功就應該是那個去殺鬼子的人!不是我對這些」進步學生「有偏見,他們畢竟是一個時代下的產物,如果我生活在那個時期,我想我也會是被一個七十多年後的旁觀的同齡人視為腦子不太好使的人,只是古來文人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真的到了戰場上,一時半會兒絕對比不過黃克功,哪怕這個時候學生們給黃一個機會,比方說死緩,其中能獲取的價值和利益遠遠超過殺掉他,這些自詡進步青年的學生,見識和胸襟遠遠比不上一個村中老農!經過鐵血沙場的軍人,比這些學生更懂得什麼是以命抵命。【題外話:想起來之前看的什麼人的回憶錄,在七七事變之後,學生們跑到蔣介石家門口去請戰,蔣介石說,你們還是學生,要安心讀書,有想三軍的留下,結果這些人一鬨而散沒有一個真的去三軍的。堪羨昔時軍伍,謾誇儒士德能多,而今四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
說了這麼多,想到哪說到哪,有點混亂,總結一下,毛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非常好,非常得當。首先,平民憤,其次,把一個黑自己的事件轉換成了一個秀出自己清正廉潔的事件,還有,也算是殺雞儆猴,也是對我dang內部所有人的一個警告。
最終剩下的就是可惜了,雖然算不上大英雄,但是26歲憑藉戰功打到團長的位置,十年的革命生涯,也算上是一員驍將,死的如此不甘!我對毛的處理最無法忍受的是,不能給黃克功一個有尊嚴的死。該作的秀也做夠了,陪伴自己打江山,長征路上,這樣的一個戰友,部下,甚至連死前的一點尊嚴都不能給!心可以冷到這種程度,無情道這種程度,難怪成功的是他不是別人,真是應了他自己說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呵呵。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但不論是公審還是死前的那封信,對黃克功這樣一個驕傲,自負的人的打擊,對這樣一個軍人的打擊,絕不亞於死亡,臨死前的眼淚,沒有了之前的陰鷙,有的是絕望,還有一絲絲的悔恨,好幾天那個畫面在我腦子裡面都揮之不去。最後附一首打油詩吧:好像評價有點過高了,高出來的那部份就算是為了王凱吧。
山河別後掩征痕
久立孤影日漸昏
悔教閻羅收戰骨
應曾獨往賦招魂
功名半紙心如鐵
砥柱飄搖血尚溫
璧上龍泉空嘯處
瀟湘雁過數家村
其實這樣的一個劇,無趣無聊至極,純粹是一個為了宣傳依法治國的宣傳片,或者說,比較接地氣的紀錄片,要不是因為王凱我絕對不會主動看,四星是送給影片裡演技爆表的演員們。雷經天不用說,處理離婚事件時候和處理黃克功案件時候,完全不是一個感覺。黃海冰其實讓我挺驚訝的,我對他的印象還是武林外史和隋唐裡面那個帥氣小生,結果這裡面的扮相四不像,既沒有他本人的帥氣,也沒有毛的霸氣,但是眼神還是非常到位的,畢竟老戲骨。王凱是真的又驚艷到我了,雖然我看偽裝者和醜女無敵對比一下,早知道了他演技很不錯,但是畢竟扮相都差了很遠,黃克功的扮相很普通,沒有阿誠或者靖王的帥氣,但是眼神中透出的殺氣,或者說煞氣,陰鷙之氣,讓人看了甚至會有些害怕,剛出場時候那個勒馬簡直太帥了!頗有少年意氣的感覺,和後面一對比,我又開始可惜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