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翻唱人生--Danny Collins

丹尼科林斯/翻唱人生(台)/巨星的回信(港)

7 / 26,261人    106分鐘

導演: 丹福吉曼
編劇: 丹福吉曼
演員: 梅莉莎班諾伊 珍妮佛嘉納 艾爾帕西諾 安妮特班寧 尼克奧佛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江烈農

2015-11-30 18:45:28

致《新知》讀者書:看《巨星的回信》後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
  見信安!
  《新知》的文字,我讀過些舊刊,有好感。因此我總盼望得與諸位讀者——當然也包括編者和作者們——認識認識、聊聊天。我書此信,給諸位還在堅持閱讀書與信的朋友,因為我也愛好閱讀,閱讀常使我內心平安。可我並不總是平安,因為我感到當今有太多碎片化的文字,充斥我日漸瑣碎消逝的時間,如萬花筒日新月異,更像玻璃渣硌手扎心。或許就好比當年使徒保羅,信實堅定地站在亞略巴古當中,卻難免內心著急:他身邊圍繞著雅典滿城偶像,但見各人胡言亂語宣揚各種零落意識形態,見其甚至祭起壇來崇拜根本就不認識的「未識之神」——如今在地上殘垣斷壁字裡行間,還可見這些尚未風化的荒謬碎識,譬如前人尼采後作的獻詞(錢春綺譯):「再一次,在我繼續漂流、/縱目向前方觀看之前,/我要遁逃到你的身邊,/孤獨地高舉我的雙手,/在我最深的內心裏面/為你莊嚴地建立祭壇,/讓任何時間/你的聲音再將我呼喚。/壇上印著深深的紅字,/寫道:奉獻給未識之神。/我屬於他,儘管我至今/還在褻神者的隊伍里,/我屬於他——我感到繩套,/在戰鬥之中把我拖倒,/儘管我想逃,/還要強迫我為他服勞。……」因此,我感謝神,感謝上帝在永恆的信實中,使我得以與你們自由書信溝通,雖然我們彼此尚且不太認識;希望我們可以展開一段全新的真誠交流,不至淪落瘋狂。希望讀者讀到這些文字,就如同對鏡觀看人心,切身體諒鏡中所反映出的,作者難掩的心急。
  我急切想要告訴諸位一個好消息、好「新知」,那英文中常大寫強調的 Good News,那從古希臘人口中傳頌至今的 ΕΥΑΓΓΕΛΙΟΝ,也就是神的福音;然而我竟不知如何起頭,總不得法告訴你們,這一也許顯得新鮮甚至新奇的舊聞: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捨命而死,代贖我們的罪,然後復活升天,坐在天父上帝的右邊……就如使徒約翰在《約翰福音》中所記,當猶太高官、著名「公知」尼哥底母,夜裡求問耶穌有關重生之道時,耶穌回復他:「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尼哥底母懵了,完全摸不著頭腦,詫異追問:「怎能有這事呢?」
  神奇的是,日前,《新知》編輯王星找到我,提醒我英國音樂人約翰•列儂七十五週年誕辰剛過、三十五週年祭日將至,希望我寫一篇有關列儂的文章,並且儘量寫得「低調奢華」——這讓我熱情高漲,終於找著話頭了!——可這也讓我狠狠撓了幾下頭皮:
  一、我並不了解約翰•列儂其人,聽過但不認識他,也不太關心他的音樂,雖就他的基督信仰和文化影響做過些細碎研究,可即使收集再多資料,分析他幼年受洗、少年叛道、中年逆轉又偏離又反覆無常的諸多信仰經歷與其創作靈感聯繫,甚至引述些有趣評論,如當年金龜樂隊成員保羅,多年後對老友約翰被殺一事的酸爽評價:「呵呵,現在約翰成了個殉道的烈士,成了個約翰•甘迺迪。」——我所寫的,仍然全都談不上什麼「新知」,無非是諸位自己翻翻書、翻翻牆也能搜索到的二手資訊。
  二、我大多數時候浮躁不安,總喜歡高談闊論,尤其一旦講到我專業領域,如翻譯學、語言學、語言哲學,恐怕陷入誇誇其談,反而做出「飄渺僻陋」的不好見證了。
  於是我向王星提議:「不如我寫寫《丹尼•柯林斯》吧!」感謝主,這似乎唐突而奇怪的要求,得到了認可與鼓勵。以下,我便儘量平實地與諸位談談丹尼•柯林斯。希望這些文字,在不知什麼時候、以不知什麼方式,竟然就對你們產生了神奇的幫助——因為我相信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所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丹尼•柯林斯》是一部新近電影的名字,也是片中男主角的角色名。這男主角,是虛構的當代音樂巨星,但這部電影的故事,卻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而約翰•列儂,恰是此真實事件中重要一環。
  上世紀七〇年代初,一位初出茅廬的音樂人接受某音樂雜誌採訪,向記者和讀者坦誠,他害怕名利可能會給自己的音樂創作帶來負面影響。而包括他在內的幾乎所有人,彼時都沒有想到:當下如日中天的「全民偶像」約翰•列儂,不僅讀到了這篇採訪,並且還立即提筆寫信,與新婚妻子小野洋子一道,安慰、鼓勵這位名不見經傳的音樂新人,懇切勸勉他堅持真誠。可這封信,不知何故,沒有寄出,輾轉流落到收藏家手裡,直到三十多年後,才重見天日……
  在真實世界中,收信人名叫史蒂夫•提爾斯頓,於二〇〇五年首次讀到約翰•列儂來信時,已是一位小有名氣的音樂人,且因這封信的緣故,愈加有名。他堅信:當時那個採訪他的記者,收到了寄往出版社的讀者信,發現竟是大腕兒手書,頓起賊心,轉手賣給收藏家。
  在電影虛構中,收信人名叫丹尼•柯林斯,在時隔四十年後才收到來信並得以卒讀,老淚縱橫的他早已成為名利豐收的超級巨星,腕兒大不亞於當年偶像。這角色由老戲骨艾爾•帕西諾扮演,真是非常合宜。
  正因此堪稱奇蹟的信的故事,這部電影在香港上映時,被譯作《巨星的回信》——這也是非常合宜且有意思的意譯。片中的信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丹尼•柯林斯:
    洋子和我讀了你的訪談。
  名利並不能改變你思想的方
  式。它不會腐化你的藝術;只
  有你才能這麼幹。所以,你怎
  麼想呢,丹尼•柯林斯?對你的
  音樂保持真誠。對你自己保持
  真誠。餘下的接下來就順理成
  章。我的電話留在下面。打給
  我吧。我們能就此討論。我們
  能幫忙。
          愛你的
            約翰
  雅士谷23022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我沒有聽過史蒂夫•提爾斯頓的音樂,也沒有正經讀過他的個人經歷與見證。幸而這部音樂喜劇片似乎也不那麼正經,竟然在開場聲明調皮地寫道:「接下來的內容差不多就是有那麼一點兒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意思吧。」
  然而,觀看這部大概有不少虛構的電影,著實使我感動並思考許多正經問題。比如,電影第一幕,一位看起來太過年輕、太過簡單的青年,坐在煙霧繚繞的雜誌辦公室裡,接受吊兒郎當卻一副「長者教你做人道理」態度的記者採訪。青年丹尼,靦腆溫柔,有時甚至看來天真,就像中國九〇年代集體回憶中的毛寧;而那位記者荒唐又略顯癲狂的大笑,卻暗示著他手中燃燒的香菸,捲了大麻。——我要向你們坦誠,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猜測,不僅基於美國七〇年代歷史文化背景,也基於我個人經驗,這令我感到羞愧。感謝主,感謝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捨命,代贖我的罪,並且明明白白使我懂得:最嚴重的問題不在於酗酒或吸毒種種罪,而在於無法擺脫誘惑的捆綁,以致於拒絕救贖的恩典。正如片中那位記者褻神的口頭禪:「Jesus H」。這大概可以翻譯為:「耶穌•呵呵」。——我要向你們坦誠,我之所以能想出這個神奇的譯法,是因為我自己何嘗不曾拒絕耶穌呢?呵呵……
  當我還沒有從自己的回憶中緩過勁兒來,電影第二幕,中年丹尼亮相了:他即將上台表演,脖子上掛著一個大大的十字架項鍊,特寫,十分滑稽地搶鏡。他從容不迫地擰開十字架的暗蓋,大特寫,往桌上砌了一道古柯鹼,嫻熟地吸食一空,怡然自得。——這無需觀眾任何猜測,而是赤裸裸地宣告:那位曾經對音樂充滿天真聖潔理想的年輕人,已經在污穢敗壞中,像順服了魔鬼與罪惡的奴隸般,閒庭信步遁入死亡。
  毒品,不是丹尼•柯林斯最嚴重的的問題,不是艾爾•帕西諾最嚴重的問題,不是好萊塢、美國,以致於這個世界最嚴重的的問題。至少,在影片中,我看到這樣一種幾乎「正能量」的敘事,那就是丹尼因為收到約翰來信,竟然立時洗心革面,立志重新做人,擰開十字架的暗蓋,倒掉白色粉末,說戒就戒。並且,幾乎如法炮製般,依靠一封遲來的「巨星回信」,片中丹尼在各方面都浪子回頭:不整日以酒為伴了,不在兩性關係上荒唐放任了,慢慢平易近人了,誠實坦然了,熱愛生活與大自然了,開始重新創作了,甚至勇於直面自己一個巨大心理障礙:他有一個三十多年未曾見面的兒子湯姆,他一直想要去見,卻總不得法——因為丹尼不是個好丈夫、好前夫,也不是個好父親,以致於兒子將他視為世界上最討厭的人,甚至乾脆改隨母姓叫湯姆•多納力……
  美國影評人馬特•佐勒•塞茨評價說,這部電影,令他想起一九八六年奧利弗•史東導演的《薩爾瓦多》——後者有一幕非常感人的告解獨白,而前者就好像是其加長完整版。
  這部電影,則令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贖》;我以為這部電影險些淪為了《約翰回信的救贖》。我想起,我可愛的女友喬伊斯曾在寫給我的一封信中,聊《肖申克的救贖》,並作如此評價:
  「(該片)講人類的『自由』,通過自身的努力最終逃出監獄。我們不滿足於這個世界給我們的一切,卻又享受這個世界的法則。我們一邊要求自己的自由,卻又像一個獨裁者一樣活著。正是出於對自生渺小的一些認識,許多人選擇相信了『人定勝天』這一說法。我們總是習慣用一個又一個的謊言保護我們所接觸到的世界,我們騙人、騙世界,更多還是騙了自己。這類電影之所以能如此火熱正是因為所有的『創造者』們小心的維護著我們共同的沉默,甚至他們就是權威的粉刷匠。讓人們通過觀看此類電影感動自己之餘還能感嘆道『這個世界果然如此』。」
  我觀看《丹尼•柯林斯》,果然一直為丹尼的習慣與依賴,捏一把冷汗。回頭想想這觀影體驗,真讓我為自己捏一把冷汗。片中的丹尼,遇到許多問題,但似乎總試圖從約翰的信里尋求慰藉與救贖——而那又顯然不夠。因為雖然丹尼口稱主名,把「感謝上帝」掛在嘴邊,甚至把暗藏毒品的舊十字架,換成了乾淨單純的新十字架,可當這個世界的魔鬼對他的誘惑,超出他個人所能抵禦或認知時,他重蹈覆轍、變本加厲,誰也幫不了他的忙。在所有人幾乎都為他的新生歡呼雀躍時,他隨著影片跌宕的敘事,墮入更深的深淵。約翰的信,也在敘事的反高潮中,跌落地上,摔碎了裱框玻璃,還沾污著未吸完的白色粉末……不敬畏耶和華,試圖以自己為神,總是盼望親自以人手解決一切問題——這種悖逆上帝的驕傲,深深植根在罪里。而魔鬼就總是利用人的這種叛離上帝的驕傲。
  丹尼又吸毒了,又酗酒了,生活簡直比收到約翰回信以前更加不堪,脖子上掛個十字架有什麼用呢?他新認識的女友,目睹這起起伏伏,對他失望至極。他們二人在虛構的敘事中多麼般配,幾乎就要共浴愛河了,然而他卻只能無奈離去,給女友留下一樣試圖挽回感情的禮物。此時此刻,鏡頭、音樂,都在緩慢調動我這觀者的胃口:到底是什麼禮物?
  我忍不住禱告,是的,我竟為電影中的人禱告:
  「主啊,憐憫他們!求你讓丹尼把約翰的信留給她吧!因為這是我能想到的,丹尼所能給出的最好禮物。求你讓這世界上,再多一部能給人增添些許信心的電影吧!那信紙上寫著的文字,也許價值千金,但在你長闊高深的愛面前,算得了什麼呢?難道她就只是在意一封巨星的回信嗎?不!她想愛他,他也想愛她,而他能給她最好的愛的禮物,就是他自己的生命,就是他甘願放棄在這世界上自己所習以為常、賴以為生的一切名利、誘惑、罪惡、虛空、自義、偶像、濫情、假意……」
  至於二人結局如何,留給諸位自己觀看,否則我就劇透太多。我的禱告,並不能改變故事結局,因為這部電影早已按劇本拍好。我只是相信,無論在電影中或電影外,上帝自有其宏大計劃,總是提前為我們準備好、安排好,我們所需用且當受的一切。我相信,天父上帝美好旨意總是成就;只不過,有時候,我們各人,可能被預定成為敗壞污穢的褻神狂人,只配反襯那美好救贖。
  影片最後一幕,是丹尼與兒子湯姆的和好:兩人並肩坐在醫院病床上,等待醫生推門而入並當場宣告一個關於湯姆生命的好消息,或壞消息。湯姆患有重症,正在接受治療,面對可能的死亡宣告,彷彿面對一種全新的未知,彷彿周圍的空氣也都充滿著令人窒息的危險。他像小孩一樣啜泣,坦言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一切,甚至開始向父親交代後事。而這時丹尼卻對湯姆說:一路走來,在陪你看病的過程中,我寫了很多筆記,發現一個有趣現象——那個醫生進門來,如果叫你的姓,非常嚴肅地稱呼你「多納力先生」,那往往是要告訴你一個沉重的壞消息;然而,如果他輕鬆地直呼你名,叫你「湯姆」,那肯定是好消息。影片即將落幕,丹尼沒有告訴湯姆的是,他也許曾非常介意兒子一度稱呼他為「柯林斯先生」。
  他們凝望著觀眾看不見的門,那是鏡頭的位置,也就是幕前你我與幕後他們超越時空視線正對的交匯處,畫面幾乎尷尬地靜止著,感官沉默著:這令人坐立不安的張力啊!門……
  醫生有時帶給我們好消息,有時帶給我們壞消息,這便是市場製造懸念的基礎。我相信幾乎所有觀眾都與我一樣,盼望聽到畫外音傳來一聲「湯姆」,而虛構敘事者往往就是扮演著先知角色的「創造者」,操控讀者、觀者、消費者的盼望。可實際生活中,誰能預先知道,別人給你帶來的,終究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呢?更何況,這消息萬一還事關你的生死,誰人又敢妄自預言呢?我不願拿這樣的事說笑,或不負責任的瞎猜;我選擇向我的神禱告。在任何事上,我都如此信靠。因為耶穌,在永恆中,帶給我一個永恆的好消息,也帶給你。我相信,這信實的盼望永遠不至落空。

  《聖經》所記載著,耶穌的好消息,常常是低調的。他若願意,可以行神蹟把石頭變成食物,可他卻謙卑地騎著驢進入耶路撒冷。他若願意,可以走出十字架,可以高飛到不知道哪裡去了,可以調遣天使千軍萬馬,可以瞬間剷平一切行不義的人;但他卻甘願降尊,放低神子高貴身份,忍受世人百般羞辱,直到臨死還總以愛為世人請罪,體諒罪人的無知,為殺害他的兇手和圍觀的沉默幫兇深情禱告。正如經上記著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基督徒所堅信的,耶穌的好消息,永遠是奢華的,因為神的獨生愛子竟然為你我捨命!還有什麼比這更奢侈、華麗的事呢?
  這就是我想要分享給你們眾人的一點新知,一點好消息。這在我而言,是新的:我剛受洗歸主不久,宛如從聖靈重新出生;這是我新看的電影,新得的心得,新作的文,新頌的歌,並滿有試圖結交新朋友的盼望。然而我不願你們不知道,以致於不相信,《傳道書》卻是這樣說:「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我盼望你們來信。如今諸位可以在新浪部落格直接發給我私信,或公開信;我的聯繫名留在下面。無論是討論電影、翻譯、語言、真理、靈魂、魔鬼、上帝,我都歡迎,也並沒有什麼人禁止。我恐怕自己能力有限,信心薄弱,幫不上忙,甚至多說多錯;但我會勇於盡力,並且懇切求主保守我們的交流與溝通,看護你們身心平安。願上帝的慈愛、恩惠,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願榮耀歸於我主耶穌基督。再見!
  提前祝你們每一個人:聖誕快樂!
  阿們。

                    在愛中為你禱告的
                         @江烈農

(三聯《新知》專題約稿,未得刊行。求主恩賜每個人自由,哪怕是在中國出版業。我給5顆星,滿分10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