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居住正義--99 Homes

99个家/鬥地主(港)/居住正义(台)

7.1 / 25,231人    112分鐘

導演: 拉敏巴赫拉尼
編劇: 拉敏巴赫拉尼 阿米爾納德瑞 Bahareh Azimi
演員: 安德魯加菲 Doug Griffin Randy Austi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錦灰一堆

2015-12-06 08:38:37

《99個家》——美國不相信眼淚


      如果你看過本片,一定會有一種彆扭的感覺。首先這種批判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在美國本身就是少數族裔,而這種題材在美國受冷落的原因,並非是美國政府的禁拍令而是大眾對此並不感興趣。要批判可以去拍紀錄片,比如同樣反映次貸危機的影片《監守自盜》。電影的主要功能是娛樂。本片因為其有極強的「批判」性而與普通的美國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格格不入。「批判」這個詞並不應該屬於美國片,或者我們在眾多的美國影片中根本找不到批判的所指。照理說「批判」一詞應屬於左翼電影人或第三世界國家。美國電影如果要批評某個人或某個團體,最嚴重的做法也只是諷刺而已,像本片這種帶有極強批判性且有著中國左翼電影性格的影片的確是個異數。
    說一部影片是否有批判性,是一種隱晦且感性的表達。我說美國電影沒有批判性,並不代表在他們的電影中沒有正反派及好壞人之分,也不是說影片沒有立場性及獨特的價值觀。「不批判」是一種沒有立場的立場,對於社會的不公只作真實的表達不作階級性的批判,對弱者抱以同情,對惡人抱以理解。我想這才是一種大愛的反映,亦是普世價值通過美國電影的真實表達。
    「99個家」這個片名的背後便帶有極強的階級意識。「99個家」代表的是99%的家庭,或者說代表了絕大多數的勞苦大眾和被剝削者。而剩下的1%,當然便是惡人和剝削者了。影片的立場便是要為這99%的家庭吶喊。
    影片幾乎每時每刻都透露著導演美國民主黨的立場,(雖然我並不知道他支持哪個黨)對窮人及中下層人士的關心是影片立意的主體。影片中的法庭戲是我們在其他美國片中極難看到的。對於那些在次貸危機中失去房產的人,他們在法庭表現得極為可憐,而以麥可·珊農為代表的房產經紀人卻讓人可恨。加菲爾德飾演的失去房產的人在法庭中的表現是值得同情的。通過對其他美國法庭戲的對比,加菲爾德的台詞甚至顯得故作可憐。他指著自己的兒子說「我出生在那個房裡,我兒子也一樣,如果失去了房子,他就要失學」。加菲爾德在影片中飾演的是一個既無辜又窩囊的失去房產的人,如果你看過他在《社交網路》中的表演,便知道他這張面對於這樣的角色是多麼的合適。既使在他跟隨麥可·珊農成為一名成功的房產經紀人,而且壞事作盡,不但偷取房屋內的電氣設備騙取銀行的保險費進而驅逐房客等行為後,他依然是一臉的不情願。一邊壞事做盡一邊擺著我也不想這樣的臭臉,以此彰顯他貧下中農的階級立場。慣常的美國片,壞人總是壞得順理成章、理所當然。若要表現一個人從好人變成壞人,在這個轉變的過程當中也應該做到極致,沒必要在幹壞事時還哭喪著臉,一副既要當婊子又想立牌坊的模樣。不過話說回來,惡人、反派、壞人,雖都有同一角色屬性,但仍有本質的區別,在美國的電影中,有惡人也有反派角色,但沒有真正的壞人。而影片中的角色指向,好人和壞人的區分還是很明顯的。舉另一部影片《達拉斯買傢俱樂部》來說明這個好人和壞人的問題大家就明白了。在《達拉斯買加俱樂部》中的馬修·麥康納是好人還是壞人呢?一部電影反映複雜的現實,拍出現實中人的糾結與無奈就可以了,麥康納飾演的愛滋病患者才是典型的美式電影中的美式英雄,而不是本片中的加菲爾德。
    在影片中非但加菲爾德一個角色是這樣,幾乎所有的角色都有一種被害者式的弱者的矯情。加菲爾德的母親雖不懂什麼法律,也不管兒子用房產抵押貸款對不對,她只知道把別人趕出自己的房子就是壞人,當兒子給她買了一幢帶游泳池的大房子時,她仍憤然離家出走,階級立場可謂相當堅定。當然還有因為失去房產舉槍相向的格林、在旅館遇到的被他趕出家門跟他大鬧一場的鄰居。這些角色都頗有美國楊白勞的色彩。沒有管理好自己的資產,不熟悉法律,對自己的還款能力預期過高,都造成了他們失去了自己的房產。而美國是不相信眼淚的,套用最近朋友圈頗為流行的一篇熱文,就是「你弱你有理呀」。
    而麥可·珊農飾演的房產經紀人正是典型的美國式商人角色。拼命賺錢,照顧好家人,熟悉法律和經濟走勢,幹練、冷酷、精於算計,在工作上決不兒女情長。他開著車看著臨街的住房就能發現很多商機,這樣的人既使不干違法的事,他依然會發財。美國的主流價值觀從不批判這樣的人,美國從不同情弱者。麥可·珊農飾演的房產經紀人深諳此點。在房產上他不感情用事,那些房子只是一個個盒子,區別只在於你擁有多少而已。「美國不會救助輸家,美國是建立在幫助贏家的基礎上的,美國是一個贏家擁有,贏家治理,贏家享受的國家……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會登上方舟,其他那些可憐人則會被淹死」這就是珊農口中的現實。
    當影片最後格林在家中舉槍與警察對峙時,正常的美國片應該這樣拍:格林衝動開槍,警察正義執法將他擊斃,用一個無辜的好人的死亡來博取觀眾的同情以及對房產經紀人的仇恨。而導演所持有的左翼電影人立場是不會這麼拍的,於是便有了現在的結局。
    伊朗裔導演拉敏·巴哈尼所拍攝的《99個家》天然地與美國眾多的現實主義影片劃出了界線。巴哈尼的影片在感情上有著第三世界國家特有的社會批判性,而在影片的整體風格和技術的把握上又是徹頭徹尾的好萊塢風格,他的電影像極了他這個人,雖深受美國文化影響,但骨子裡還是一個深刻的熱愛表現現實不公的伊朗導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