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間諜橋 Bridge of Spies

间谍之桥/间谍桥(台)/换谍者(港)

7.6 / 327,548人    142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馬特沙曼 伊森柯恩
演員: 馬克勞倫斯 Domenick Lombardozzi Victor Verhaeghe Mark Ficher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雲野

2015-12-06 12:08:07

漫談《間諜之橋》——從電影之內到電影之外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昨晚看了十點鐘那場的《間諜之橋》,原以為時間已經較晚,不會有太多人。電影開始前的廣告期間卻意外發現,整個影廳竟然座無虛席。當時就暗暗欣喜,估計今晚不會在電影院浪費兩個多小時的生命了。等電影結束後,心是暖的,眼是濕潤的,雙手有種相互吸引想要鼓掌的衝動。

回家後查看了一些影評,好幾篇都提到了這是一部主旋律電影。不知道是我自己理解的有失偏頗還是什麼,總覺得這個標籤貼得略帶貶義。他們如此定義的主要觀點在於,這部電影宣揚的又是令人翻白眼的美國精神、美國價值觀,立意不夠深。然而我卻不敢苟同,我認為這部電影的立意不在」美國精神「,而在」憲法精神「。正如本片男主Donovan律師在咖啡廳裡對那個跟蹤他的」CIA「boy所說:「你是德國人,而我是愛爾蘭人,父母都是。為什麼我們都選擇了來到美國?因為憲法。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受到憲法的保護。「(這是我憑記憶翻譯的,只能保證大概意思對)。當然,必需要承認的一點是,這部片子對這個立意的闡述不夠深入。相較於關於法律的理性,本片走的主要是溫情路線,關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的感性佔據了主要篇幅。然而這並不能成為阻礙我給這部電影五星好評的絆腳石{狡猾臉}。另外一個反對這是部主旋律電影的理由是,那個蘇聯間諜Abel,竟然會成為我最愛的一個角色。不同於一般的美國電影,總是把蘇聯/俄國佬們黑的一塌糊塗,本片裡的Abel不僅有著藝術氣息,更有著一種獨特的冷幽默、可愛和樂觀。他與Donovan之間暗潮洶湧的情感線也是本片的一大關鍵。(說的感覺基情滿滿一樣,而且明顯覺得Abel受得不行。但其實並木有,如果說人話那就是:他與Donovan之間的情誼也是本片可以獲得大團圓結局的一個關鍵因素。)

關於憲法。
這部電影的主要矛盾就在於一個美國律師為一個蘇聯間諜做辯護,使其原本可以判死刑的」罪行「變為了監禁30年,而引起美國整個社會的不滿以及對Donovan針對性的仇恨。雖然影片多次強調哪怕是一個威脅我們國家安全的人(大眾心中的惡人),我們也需要為他提供法律援助,因為如若是我們的同胞遇到同樣的事,我們又該作何感想。並同時講述了一個美國飛行員在執行任務時被蘇聯俘獲的故事,為的就是想說服群眾去理解一個律師的職責所在。這一切似乎有理有據,但我總覺得情節還是過於溫和,矛盾演化得不夠激烈,所以並不能將這一思考打入每個觀眾的心中。然而我覺得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只需改變一個情節和一個細節。

一是在庭審結束後,Donovan家裡遭到了過激群眾的槍襲,所幸只是虛驚一場,並無人受傷或是身亡。我很不厚道得覺得,如果這時候出現點傷亡,必定會留給觀眾更多的思考。不要覺得我無情,你們想想,《冰與火之歌》裡的角色一個一個地死去時,給人的心理衝擊是多麼的巨大。第二個我認為可以修改的地方在於蘇聯士兵對待美國飛行員的態度。雖然他們的行為相較於美軍來說的確是粗魯了一些,但是做的最過份的事情也就是半夜叫醒他並往他頭上潑了盆水。這種情節對我們這些看慣了各種開掛的抗日神劇的天朝人民來說,又算得了個啥?完全不能給人心理衝擊的說。

由於電影對這一點的刻畫並不足夠深入,但這恰恰卻又是引發我思考的一個點,所以接下來,我想談一談有關電影之外的一些內容。法律問題一直是我這兩年來比較關心的問題,從《漢莫拉比法典》頒布至今,已有近四千年的歷史,然而我的主觀感受卻告訴我如今的法律依舊處在幼年時期。先不說有許許多多的法律條例值得商榷,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但修改起來也並不容易。所以我先談一談相較比較籠統的問題。無論是在天朝還是歐美各國,通過法律程序維護權益不僅操作起來十分繁複冗長,更是會消耗大量的人力財力。可以說,現今司法的效率還是比較低的,這點無論是對英美法系還是對歐陸法系來說都是一樣。另外,我想談一談關於律師這個職業。我想在大部份人心裡,律師都是一個受人尊重的職業吧,認為他們是正義的化身。所以當他們為一個「惡人」作辯護時,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的情感受到了欺騙,尤其是當這個律師為其謀取到了「過多」的權益時,我們就會憤恨。然而我們所忽略的是,律師的職責並不在於找出絕對的真相,而是盡他們最大的努力去保護他們的委託人。一個律師工作時甚至不需要知道關於委託人的所有事情,這一點電影裡也有表現。讓我們設身處地去想一想,如果是你或是你的家人受到了指控,無論這是罪有應得還是受了平白之冤,難道你不願意去請個最好的律師?因為從來不會有一個人是絕對惡人,衡量其罪行輕重的永遠都會是法律本身,而不是眾人的道德傾向。

面對仇恨,我們應該作何反應?
從小看慣了「我一定要報殺父之仇」的武俠片,也一遍一遍地受「一命償一命」的洗腦,我知道很多人到現在都不太能理解「廢除死刑」這一概念,當然我不是說中國現在就立馬可以推行這樣的制度,但是這的確是個沒有爭議的趨勢。不同於歐盟國家,美國現在大部份的州也依然保留著死刑。電影裡的美國群眾一心想把Abel送上電椅,由於本片講的是1960年前後的故事,也給我們提供了對那個年代美國社會的一些觀察角度。真的是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文化土壤,舉個例子:1969年11月的一次民意調查中,就已經有58%的法國人讚成廢除死刑。

這也讓我聯想到一月前在巴黎恐襲事件中,許多法國人對待恐怖份子的態度。具體的大家可以查看《我不會恨你們。失去美麗妻子的法國男人,這樣對恐怖份子說道》這篇文章。這幫助我理解了為什麼在歐洲可以廢除死刑,因為人與人之間相處擁有的最基本的還是一個比較友善的心態。我記得我那時還看到過一個視訊,大概是關於911的。講的是一個失去兒子的母親拉著恐怖份子母親的手在演講,她告訴大家,這也是一個平凡的愛自己兒子的母親,不要讓她也失去自己的兒子。這是一種大愛,也是我們天朝人民所缺失的一種能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常年生活在法國這個比較和善的社會環境裡,偶爾回去一次總覺得人們的戾氣很重。尤其是去一些地方辦事的時候,工作人員的毫無緣由的愛答不理和沒有耐心都讓我覺得很奇怪。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做自己的工作,好好跟人相處呢?給別人帶來愉快的心情和正能量,我覺得這是每個人都該有的生活態度。死刑的主要作用是威懾,如果人人都很和諧,它便沒了用處。所以我的期待是,天朝有朝一日可以取消死刑,即使這任重道遠。

囉哩囉嗦講了一大堆題外話,我覺得是時候回來了。
Abel。作為本片裡我最愛的一個角色,也是本片裡第一個出場的角色。於私於公我也要先講他,當然主要是於私。lol 很愛他的出場,在一個略顯昏暗的房間,對著鏡子給自己畫像。些許端詳後,細細描摹起自己脖頸上的一條皺紋,此時電話響起,他先是豎起耳朵聽了一陣,之後才不緊不慢去接。也是這樣一個場景,奠定了整部電影不徐不慢的節奏,有一種娓娓道來的精緻感。包括後來被FBI搜查時,他也依然應對得很冷靜,甚至感覺他是在用遲鈍來掩護自己。那時我就覺得他是個十分可愛的小老頭。然而他的可愛還體現在犀利的言辭和極其樂觀的生活態度上。當Donovan問他:你不擔心嗎?他總是淡淡反問一句:這有幫助嗎?我覺得這句話完全可以作為每個人的座右銘,在自己遇到困難時好好想一想究竟要怎麼做才能有幫助。與此同時,他還承擔了一個幫助昇華Donovan這個角色的作用。導演通過他的嘴巴,講述了一個多次被打倒多次站起來的「standing man」並使其投射到Donovan身上。雖然我覺得這一投射並沒有十分合理,但的確起到了昇華的作用,同時體現了他對Donovan的認可,也給他最後說的那句讓整個影廳的觀眾都欣然而笑的「我可以等」埋下了情感基礎。他的一切的一切都讓人忽略他是個「壞間諜」,借用一句Donovan對他的評價:你是一個藝術家。

Donovan。一部美國片裡的平民英雄,沒有經歷與惡勢力交鋒的驚心動魄,也不擁有任何超能力或者壓倒眾人的智商。關於他的一切都是柔和的,對這個人物最可愛的刻畫也在於孩子們對他的態度上。沒有大家長的威嚴,孩子們對他的忽略也讓他在自己家中低下的地位躍然紙上。當他完成任務從蘇聯回來時,孩子們正聚精會神看電視,完全忽視了已經回到家的爸爸,當他們看到有關爸爸的新聞時,都驚訝得問媽媽:難道爸爸不是去河邊釣三文魚了嗎?彷彿他所做的這一切就像是去河邊釣魚一樣平凡。而此時的Donovan已自行將行李搬進客廳,在自家溫暖的大床上沉沉睡去。

關於技巧。整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三條線最終匯於一點的故事,各個故事之間銜接很巧妙,沒有給人很突兀的感覺。事情一件一件交代清楚,不急不躁,多次前後呼應。而且不乏笑點,更不乏有含金量的笑點。總體來說,這是一份略顯中規中矩的優等生的答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