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玻璃偵探--An Inspector Calls

罪恶之家/探长来访/神探驾到

7.7 / 6,085人    87分鐘

導演: Aisling Walsh
原著: J.B. Priestley
編劇: Helen Edmundson
演員: Sophie Rundle Lucy Chappell 米蘭達李察生 肯史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費隱

2015-12-07 08:26:49

熟悉的故事,顛倒的人心


以為是一部懸疑片,所以沒有看之前屏蔽了一切劇透。

看的過程中,一種奇妙的熟悉感油然而生。1912年英格蘭的故事並不陌生啊,在當今我們的時代中似乎天天都在發生啊!

一邊是工人們飢寒交迫,一邊是資本家錦衣玉食,哦對了,資本家同時還在政府部門裡任職,馬上就要晉陞爵位——恰恰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了關於中國版爵位的討論,參見「怎樣看張鐵林當活佛了」問題下,玄不救非氪不改命的答案)。

一邊是貧困者窘迫無助,一邊是救助站奢靡驕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貴婦委員會在聽證窮姑娘救助申請時的做派,那貂,那咖啡,那燭台,有沒有聯想起郭小姐的瑪莎拉蒂以及其背後的某十字組織。

至於大款包二奶,少女做人流,富二代大鬧商業場,公務員——哦不,是參議員——醉酒耍流氓……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打開部落格,這些故事,都能夠找到原型。

看完了電影再搜評論,知道了這齣話劇本來就是英國左翼文藝界的扛鼎之作,自然也不意外了。

真正覺得有意思的是,網上中有相當多的評論認為Eva及其背後的被侮辱和被損害的女工也是no zuo no die,甚至覺得資本家並沒有做錯什麼,不理解他們為何如此緊張,上帝化身的探長為何要對其無限苛責。

罷工領袖是否應當免於被開除的危險?貧困人群是否應當得到無條件的救助?富家公子是否應當對自己的愛情負責終生?

一百多年以來,無數的社會主義者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對這些問題做出的明確的肯定回答,其影響之大,不僅使得社會主義國家中人人平等,勞工神聖等理念成為了不可挑戰的意識形態,而即便在資本主義已開發國家,也已經形成了基本的政治正確,不得輕易逾越。此片及其話劇的原產地是在英國,即是例證。

但是,2015年,在某具有該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廣大人民群眾已經主動對這些問題做出了否定回答:罷工頭頭不開除,怎麼保證經營的穩定?貧困少女申請救助時雖然已經身無分文,但明顯可以依靠讓她懷孕的男人,社會組織憑什麼要援助?富家公子和情婦是好合好散的,還給了她那麼大一筆青春補償費,何錯之有?

上帝探長如果在東方走一走,估計要被網友罵聖母心吧?

同樣的故事,在我們這裡卻遭遇了截然不同的人心。

耗時,只有區區三十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