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少年巴比倫--Young Love Lost

少年巴比伦/YoungLoveLost

6.1 / 96人    106分鐘

導演: 相國強
演員: 董子健
編劇: 陳健忠 路內
演員: 李夢 尚鐵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va

2015-12-11 01:33:22

青春片,青春騙!


《那些年》的後遺症就是帶來了近些年國產青春題材電影井噴似的發展,說他好,不管是虛假繁榮還是真實繁榮,總之是繁榮到了現在,說他不好,他所帶來的不僅是整個題材的畸形發展,而且會讓過來人懷疑他們的過去,適齡人懷疑他們的現在:「我們到底過著怎樣的青春?」當這一股潮流從七月份的暑假一直刮到十二月份的嚴冬的時候,你回過頭去看,所有的青春片就都成了青春騙。
這次參加了由後窗電影舉辦的「青年導演海上電影節」的活動,特地選了兩個片子一個是徐皓峰的《師父》另一個就是本片《少年巴比倫》,選徐皓峰是無可厚非,稍微懂一點電影的人都會知道他的大名,不懂的人稍後也會知道;但選《少年巴比倫》,我只是想看看到底有沒有哪個導演能把國內那張牙舞爪的青春類型片拍的更具體一點,哪怕只是一個鏡頭也好!
對於這個電影的分類,除了劃歸為青春題材之外,我更願意給它貼一個新的標籤「第二產業」電影,這是個有意思的現象,因為我們追求了那麼多年,希望電影能夠像工業化發展,卻很少有想過把工業電影化,我們看到的那些電影工業化的作品,其實並沒有什麼質感,反而是這種把工業生活演繹成電影,讓觀眾能夠從中找到更多的樂趣,那些逐漸在生活中消失的人和物,更能引起螢幕前你的共鳴。
縱觀整個工業時代,人和物的發展是不協調的,當廠房和機械越做越大時,人的存在空間卻越來越小,人們為了追求價值,不得不抱緊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團體,而這種集體生活就代表著一群人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無論是機修班、電工班、鍋爐房甚至科室裡的小姑娘,每個團體,看似一群人,其實就是一個人,於是我們就看到主角不斷的在這些「人」中尋找他存在的意義,他似乎換了很多崗位,卻沒有一個真正屬於他自己的,交過很多朋友卻也沒有一個是他真正需要的,但這種孤獨和悲哀註定是不會被人理解的,因為在工業化時代,所宣傳的價值觀中對人性最大的肯定就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螺絲釘哪有什麼喜怒哀樂,你所能做的最大的努力,無非就是換個地方當螺絲而已。
仔細看看我們的主角,我不讚同說他是那個時代的異類,他最多算個沒有螺紋的螺絲,更直接一點說,他就是個時代的殘次品,如果不是愛情給了他所有的生活希望,他將永遠的這麼悲劇下去,當然,殘次品的愛情也終將是殘次的,這是電影最符合也最不符合邏輯的地方,這麼做完全是點了「青春」的死穴,於是電影后半段在高潮中草草落幕,故事可能還沒有結束,但故事中的道理卻已經講完了。
以上是我給這個電影說的好話,也許只是我想說的一些話,但我在開篇的時候說了,我是來看青春片的,但寫到這裡,我在回想電影中有關青春的描述,我認為這電影依然不算一個青春片,他最多只算是披著青春片的外衣,就像主角在電工班時穿的那件不符合身材的西裝一樣,骨子裡藏了導演很多的想法,比如對工廠的迷戀,對自由的嚮往和對人性的嘆息,但導演在表達這些的時候,可能是有些急了,90年代的工廠,我本人是生活過的,但我所看到的和電影中還是有些出入的,電影只還原了工廠中的物,其餘的事和人因為主角的關係可能被弱化或去掉了,於是就造成了路小路這個角色在整個電影中極其的扎眼,我相信,大多數人觀影十分鐘就能做出電影結束後都不會改變的判斷,從這點看就已經不是青春片了,青春片是有笑有淚的,這個電影笑是苦笑,淚,你是流不出來的。
接著說下董子健,我看電影的時候他也在場,事後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他還真是個演員命,雖然人們更多的興趣是在他的身世上,但他真的是一副什麼都不在乎的態度,這種態度是演不了的,就像我覺得他除了這種吊兒郎當的角色也演不了其他的角色一樣,也許是我偏激了,期待他以後的突破吧!
最後來說下女主角,其實我不想談她的,因為我覺得在這個整體散發著男性荷爾蒙的電影裡,女主角幾乎就是被男主角想像出來的,那她是個什麼樣子,有什麼故事,結局如何就並不重要了,即使女主角是和整個電影格格不入的另一種風格,當然,這個電影也是這樣的,但我觀影全程都不覺得這個設置是兀突的,還是因為這個電影實在是太大男子主義了,這麼做也是讓那些女權癌和男權癌的患者們都看的舒服一點吧,這畢竟不是個秀智商的電影,但看懂我這句話的卻需要一點智商,好了,我不繼續說下去了,好像跑題很遠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