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走鋼索的人--THE WALK

云中行走/走钢索的人(台)/命悬一线(港)

7.3 / 135,564人    123分鐘

導演: 羅勃辛密克斯
編劇: 羅勃辛密克斯
演員: 喬瑟夫高登李維 班金斯利 詹姆斯貝吉戴爾 夏洛特勒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ndyhole

2015-12-12 20:38:22

美國,讓我再愛你一次


由於有那部《走鋼絲的人》在前,一些人會在對這部影片進行評價時夾帶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比如對主人公原型菲利普.帕特的道德評價,紀錄片裡的菲利普.帕特被描述為一個自私、獨斷、情緒不穩定的人,他在完成壯舉後不顧朋友死活居然和腦殘粉開房約炮!這種人怎麼不在走鋼絲時候摔死?所以,當看到《雲中行走》中那個雖然執拗瘋狂但更多是可愛勇敢的菲利普.帕特時,那麼多人忿忿不平,在鋼絲上來來回回炫技耍酷在他們眼中成了高調作大死,全然不顧這個段落中那些微妙的情感表達。
 
這種對人物原型的道德考察離真正有價值的影評差了十萬八千里,這是個常識問題:我們只需對我們看到、聽到的東西發言。
 
說完這個常識性的前提,下面具體說說這部影片。
 
電影的最後,約瑟夫.高登.萊維特飾演的菲利普.帕特講述完自己的故事轉身離開,夜幕下的雙子樓發出銀色的光芒,一座文明與傷痛的墓碑終於在這一刻變身前景,《雲中行走》的全部秘密就在這種前景和後景的巧妙置換中。
 
佔據了影片大部份敘事空間「前景」位置的是「菲利普.帕特在雙子樓之間走鋼絲」這一壯舉的謀劃和實踐過程,影片有著一個標準的驚險類型片路數:某種意義上的自由鬥士(可以是對抗強權,也可以是對抗自我的軟弱、無聊的生活)樹立一個近乎不可能的目標(往往到最後,這個目標行動的達成更多是具有象徵意義),中間是一段自我修煉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優質團隊建立的過程,最後在危機四伏狀況不斷的情況下達成目標,完成動作-意義的統一。如果在這個維度去看《雲中行走》,它的乏善可陳和些許新意都能自動呈現,這種老生常談的模式往往都只是在意義點上作出點變動,而值得褒揚和讚美的無非也都是技巧層面的東西,比如視覺觀感,這一點《雲中行走》確實做的不錯,「重生」的雙子樓和逼真的走鋼絲段落看得人心潮澎湃、手心冒汗,這是技術的勝利。
 
而一直作為敘事空間「後景」的則是一段文明的前進史、一個城市(國家)崛起的表徵以及一段傷痛歷史的再言說。

非常微妙的是,「世貿中心」在這部影片中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結構中心,它在視覺上從未大篇幅缺席,以多種形式被呈現:主人公站立在自由女神像火炬上講述故事時的現實背景、畫冊中的插圖、報紙新聞配圖甚至是主人公家中自製的簡易模型…圖像符號的呈現之外,它更是主人公口中那個「完美的、無價的、不是真的、令人恐懼的、摧毀了夢想的怪物」,但征服了它,就會成為「史上榮耀最高的走鋼絲大師」;這兩座令人畏懼的建築似乎就是一切入類夢想、慾望的終極寫照,法國人菲利普.帕特不斷用語言作為標識強調著對這片土地和這裡發生的奇蹟的敬仰和讚美,毫無保留地展示著對這種文化的認同,同時,因為這種認同,這片土地和所有文明的指稱收穫了一個有趣的外部視角。
 
不僅僅是收穫了一個外部視角,更是建立了一種傷痛的撫慰策略。除了前面所講的大量圖像符號的呈現,影片中還有大量的從雙子樓外部仰望這兩座建築的鏡頭,它們多是來自電影中人物的觀察視角(也有一些展示性的鏡頭),這種注視的方式無疑能觸碰到美國人的集體傷痛,十四年前那場災難歷歷在目,哈德遜河畔仍是一處血與淚之地,影片在用數字影像精細重現了這兩座樓的外觀樣貌的同時,也在用一段傳奇和壯舉賦予它們新的價值和意義:它們是恐怖主義暴行下的冤魂,是文明的傷痛,但它們也是人類通往更高層次境界的終極媒介、是所有征服者的終點。

於是,一個百試不爽的類型作業又一次承擔起了意識形態縫合的責任。

影片的一處高潮,主人工在400多米的高空詩興大發,「然後向這個美妙的城市紐約致敬」,鏡頭掃過城市,這段人類前進的道路、這個國家、這座城市、這兩幢建築全部獲得了淚水與掌聲,所有對抗到最後都會化為徹底的和解,「值得歡呼的罪犯」再一次提供了變態的情感補償。

導演澤米基斯深得主流商業寫作要領,前有《阿甘正傳》傳奇性娛樂性兼顧前提下對半部美國當代史的重寫,現有《雲中行走》勵志驚險面具下對現代性惡果、恐怖主義危機的深情撫慰,澤米基斯簡直就是美國主流意識形態的絕佳代言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