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貓
2015-12-13 22:22:03
規矩,有時是容不下
看了《師父》,回過頭來重看《倭寇》,倒是喜歡得不得了。
要開館,照例要先踢館。《師父》和《倭寇》的引子一樣。不同的是《倭寇》梁痕錄是為了傳賢主的心血於民間,而陳識為的是一個門派的名望。陳識孑然一身,每日五百下是他的約束,揚名立萬是他生存下去唯一的念想,直到他為了這個念想,遇到了一些人,和他們發生了聯繫,和門派的興亡有了衝突。梁痕錄則不同,他的樂趣多一些,考驗番邦女子的體力,喝點小酒,和求死的女人交換秘密,教人低手打高手。只是這樣有趣的人,到了《師父》只能退居配角。
不管起因為何,兩個人都遭遇了「名門正派」的規矩。規矩是先來者定下的,在保護先到者的合法性的基礎上,將後續投靠者保持在一個可以控制的範圍內。規矩有其道理,但是傳的過程中只重形式,形式和內容未有成比例發展,成了容不得挑戰經不起質疑的架子,規矩的尊嚴也就喪了。明知道是戚家軍的遺卒,偏要當倭寇來打,就是容不下。「刀砸斷,人可以走」,規矩的興廢衝突上來就比《師父》超前了。鴛鴦陣和抗倭刀的紛爭在名頭,不屑於「以彼之道還之彼身」,非要搞有國產特色的創意產業,仍是沒有自信的表現。裘冬月不是來打倭寇的,是老前輩出來給白貓黑貓正名的,給規矩正名的。而《師父》最終在這一點都敗了,只剩下郄老這樣的人。
看過《殺破狼2》我一直覺得李忠志今年最佳動作設計穩穩的。他的動作設計補了劇情上N多硬傷,打得好看,就是可以提到美學的高度。沒想到《師父》給拿了。相對而言,《師父》的動作設計比《倭寇》要從俗多了。《倭寇》裡還借圍觀人的口解釋了一下為何實戰武術這麼不具備可看性——模仿兩馬交戰,殺招只在一寸。這也給「如影如響」很好的鋪墊。而《師父》沒有這種兵法的鋪墊,開始有了纏鬥,拼貼剪輯,不講套路,拳聲都帶了鐵器的音,很滿。在我們慣常接受的功夫片和武俠片之間找平衡。老派關德興的黃飛鴻電影像是公園的套路鍛鍊,不同。我的武打片美感的啟蒙是83版《射鵰》,穆念慈比武招親真是說不盡的郎情妾意。成龍不屑老派武打周圍人左晃右虛,還是單打獨鬥,我猜想會不會也有預設的「規矩」?流氓打架才是比人多。
契約精神關鍵是願賭服輸。可是當名門正派不服輸的時候,你照足了我的規矩,我還有潛規則。梁痕錄是直來直往先打無疑巷,而陳識則是先去探潛規則,二者心中所趨可見一斑。《師父》裡蔣雯麗的角色其實對應的是這裡的郄老爺,但蔣的表演和設定都是一塌糊塗。《倭寇》裡的女人就好很多。改娥踢瘸腿男人的床的潑辣,賣身還能梗著脖子說,這是你該得的——契約的冷酷讓她更有尊嚴一點。
番邦女子真是我心所愛,外族姑娘生硬的表演,倒是成了味道,身體語言和她們的舞蹈一樣豐富。「一個女人為一個男人冒險,那個男人就是她的塔塔」,很好,可惜毀在轉來轉去的攝影機上。《倭寇》人物有趣,講的話也有趣——「練武人的話不能信」,「你怕我控制不好?」「我怕我控制不好」「我們不是壞人,只是起了邪念」。而當左偏使要放棄民間傳藝的時候,說:「我的想法變了!」梁痕錄:「你的想法,現在是我的想法!」相當感人。《倭寇》裡的人還有口音,山下送水的老頭子「使不得,使不得」,四大門其他三位掌門,甚至巡防小卒都口音還都恰如其分,很有嚼頭。最後左偏使大喊「我是倭寇」,那個「寇」字更偏「ke」,十分有力。《師父》裡聽不到天津話啊,大概怕觀眾笑場吧。
倭寇之亂,可以立功,可以奪權,可以自省,可見人心。過了兩年,我回頭看《倭寇》,覺得裘冬月教護衛破「如影」不是為了雪恥要殺裘夫人和護衛,是因為裘夫人一心求死,不想被他寬恕,他想成全她,後來救他們,是為了讓他們知道死才見生可貴。裘冬月不愧是讓郄老都敬服的大俠。
在徐皓峰電影的考據鏈上,我還缺了《箭士柳白猿》一環,爭取補上。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