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師父 The Master

师父/师傅/TheFinalMaster

7 / 1,648人    109分鐘

導演: 徐浩峰
編劇: 徐浩峰
演員: 廖凡 宋佳 蔣雯麗 金士傑 宋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古爾齊亞

2015-12-23 04:17:07

重現北洋時代「全民武俠」的6個細節


1,起士林西餐廳

起士林的麵包隨便吃。這個場景貫穿了電影的多個部份,金士傑非要廖凡硬吃個八個麵包才肯答應幫他,廖凡正因為吃太多免費麵包而被小宋佳注意,最後小宋佳和廖凡鬧掰又回到了起士林做服務員,廖凡依舊用吃麵包來引起她的注意,起士林就成了片中地下黨接頭的交通站一般。

這個餐廳當年在天津很有名,袁世凱做壽都請起士林做西點,據說因為後來黎元洪的蛋糕更大,袁世凱又逼著起士林做了個更大的。

起士林老闆是德國人,所以做的東西基本是德國風味,這個餐廳一度名冠京津,所以電視劇版的《茶館》里,王利發為了改良,給老裕泰茶館添點新玩意兒,王掌櫃就去了趟天津,去起士林喝了咖啡,可見當時的京津,想嘗上好西餐,唯起士林莫屬。

2,白俄

片中有好幾段,廖凡和金士傑在俱樂部看白俄舞女,露著修長的大白腿跳舞(各種腿的特寫鏡頭,可見導演徐浩峰也是個徹底的腿控,連後面比武都不忘了安排一個穿開衩旗袍露大腿的女武行)。

在當時中國(北洋政府時期),北平,天津,上海,哈爾濱等城市有大量的白俄。所謂白俄,就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以後,紅軍布爾什維克推翻了沙皇,原來的沙俄貴族和擁護沙皇的軍閥和部下們,很多都跑到了比較晚解放的西伯利亞,最後流亡中國,因為相對於紅軍,他們是白軍,所以叫白俄,後來的什麼白匪軍白色恐怖都是從這來的。

白俄女人往往受教育程度高,熱愛藝術,但又不會什麼手藝,所以當舞女甚至去青樓的也就很多。不過當時娶白俄似乎是很正常的,寫過名篇「開大炮兮轟他娘」以及命令過關公大戰秦瓊的山東軍閥張宗昌就有白俄老婆,因為他年輕時去符拉迪沃斯托克賣過豆腐(我覺得現在北漂都不算什麼,你看那時候廣東人漂南洋上天津為了發展詠春,四六級都沒過只會賣豆腐的山東人一漂就去了俄羅斯),然後就娶了個俄國老婆,當然張宗昌的老婆人種太多,刺殺伊藤博文那個朝鮮英雄安重根的妹妹,最後也被張宗昌收編了當老婆,我估計他家晚上吃飯基本就是東北亞六國會談地幹活。

當然,白俄不只有女的,也有男的,但是當過白匪軍的他們身為戰鬥種族,除了戰鬥也不會什麼,所以大多晚景淒涼,被稱為「窮老俄」,評劇演員老白玉霜家是開妓院的,就專門接待「窮老俄」。

3,蜀山劍俠傳

廖凡最後在火車上,翻看那本沾了耿良辰血的《蜀山劍俠傳》,他覺得似乎愧對於徒弟,這也是為什麼他最後殺遍武行總爆發的原因。

不過這個多少有點出入的是,耿良辰在租書攤上出租《蜀山劍俠傳》,按片中背景大約應在北洋時期,當蜀山一書其實是誕生於抗戰時期,不過可見導演對這本書之愛,把它向前移了幾年。

蜀山的作者是還珠樓主,是個四川人,所以他以峨嵋派為主線寫的這個武俠小說,這個小說最大的意義,就是它開創了中國現代武俠小說的一個宗派,就是奇幻武俠,人都會飛,一揚手就能把一座廟推平,武俠脫離了血肉之軀的生理束縛,成了超人,又回到了唐代聶隱娘一伸手從腦袋裡揪出一把刀的神奇境地。

至於被李安拍成電影的《臥虎藏龍》,原著作者是北京滿族人王度廬,他那個派別的武俠小說就老實很多,追玉嬌龍,追了大半夜也沒追上,都沒穿超人的褲衩,飛簷走壁也是不能超速,嚴格按照交規來的。

順便說一句,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降龍十八掌,就是誕生於蜀山劍俠傳,後來被金庸借用了到射鵰三部曲里。

4,火燒紅蓮寺

片中天津武行大聚會,說不唱堂會改放電影,放的就是《火燒紅蓮寺》,我記得在影院中看到這一段時,很多人笑,因為覺得那一小段黑白電影很搞笑,老和尚手中發出白色光波,好像天馬流星拳。

這就是張石川在1928年導演的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這個片子的風格和蜀山劍俠傳很像,飛來飛去,手發光波,完全是中國古代版的聖鬥士星矢。

因為是黑白無聲默片,所以放的時候是要有伴奏的,有些地方,還會在中場休息的時候,加演點大鼓曲藝之類能說話的,給大家解解悶,叫「影后加演」。

這個片子推動了當時的武俠電影風潮,而且有很多技術創新,比如今天大家都知道的吊威亞,就是這個片子拍武俠飛來飛去時,研究出來的。因為太火了《火燒紅蓮寺》拍了18集之多,這時,國民政府覺得滿大街演武俠電影怪力亂神,太不像話,就禁止再演武俠電影,於是,《火燒紅蓮寺》第19集跑去香港拍的,也直接影響了後來的香港武俠片。

5,南北之別

片中有個細節很搞笑,廖凡被天津武行算計,死到臨頭,他緩兵之計,假裝要留下技藝,結果拔腿就跑,蔣雯麗對坐成一排、穿著長袍的天津武行們說:南方人,不可信。

這種南北之別的話,以及背後的想法,絕不是片中蔣雯麗的隨口一說,而是當時社會的一種普遍想法,也就是說,全民都是地圖炮。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光緒年間,維新變法,恭親王奕忻評價康有為和梁啓超的四個字:廣東小人。就是說這兩個人不可信,其實背後所反映的是當時北方農業文明對沿海地區商業文明的一種不信任。

所以在電視劇版的《茶館》里,王利發對李三爺,你說康梁鬧騰什麼呢,他兩個南方人怎麼會懂咱們京城的事情?

所以,清朝之後,中國曆經了太多的南北之爭,南北議和啊,什麼北伐啊,遷都啊,當然有人喜歡用各種主義來解釋,但說是南北之爭也並不為過,從河南人袁世凱,河北人馮國璋,到安徽人段祺瑞,東北人張作霖,北洋政府的核心幾乎就是北人治北,這也是為什么孫中山這個一口陳奕迅口音的人,到了北京只能面對一幫子最佳損友,只能愛的呼叫轉移,孤掌難鳴、最終故去的原因。

所以在《師父》這個片子裡,廖凡其實就是一個武行版的孫中山,他完全沒有預料到這些天子腳下的北方人對政治和權謀的熟稔和爐火純青,他的武術雖然可以連踢武行,最終卻敗給了權謀。里子面子,反覆搗騰,眼花繚亂。

包括蔣雯麗在片中對廖凡說的那句,讓你見識北方的刀,也有此深意。

6,鴛鴦鉞

片中最後,廖凡打遍天津武行,傷人不殺人,然後戴立忍坐個自行車就過來參與圍剿,他對廖凡亮出了一樣非常奇形怪狀、四面都是刃的兵器——鴛鴦鉞。

說到鴛鴦鉞,必須提到一個人物和當時的武行之外的另一個行當。人物是童林,他就是武俠世界中使用子午雞爪鴛鴦雙鉞打遍武林、最終創立無極門的人。

童林這個人物當然是虛構的,他出自長篇武俠評書《雍正劍俠圖》,創作者是生於北京的著名評書藝人常傑淼,這部長篇武俠評書講的是童林幫助雍正剷除武林敗類的故事,這個書最初的文字版本,就是連載於《新天津報》等天津報紙,上世紀90年代,單田芳把它改編成了評書《童林傳》,家喻戶曉。

同在《新天津報》連載過的武俠評書,還有天津著名評書藝人張杰鑫創作的長篇武俠評書《三俠劍》,這部書的主題和《雍正劍俠圖》非常像,都是江湖英雄幫助朝廷,平山滅島,剷除武林敗類的故事,主旋律色彩都十分濃重,而且反對台灣獨立,維護大清朝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這就和香港電影中清朝官員動不動就是殭屍那種意識形態截然不同,這也是南北意識之別的一個體現。

從《蜀山劍俠傳》、《臥虎藏龍》為代表的武俠小說,到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再到武俠評書《雍正劍俠圖》和《三劍俠》,可見當時的社會上各種文藝曲藝中,武俠這個門類的份量之重,之受歡迎,再到天津19家武館遍地開花,報紙上也是霍元甲的故事,可以說,那幾乎是一個全民愛武俠的時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