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間諜橋 Bridge of Spies

间谍之桥/间谍桥(台)/换谍者(港)

7.6 / 328,731人    142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馬特沙曼 伊森柯恩
演員: 馬克勞倫斯 Domenick Lombardozzi Victor Verhaeghe Mark Ficher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issy

2015-12-24 13:17:27

緊跟主旋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高速堵車錯過了開頭,上來就是Donovan被合夥人要求接下這個案件時他說,對,我會成為全美國都恨的人,幸好至少我會輸掉這場官司。
故事的整體基調一貫的高唱美帝讚歌,本來是名導名演員的電影在公寓周圍25mile範圍內的影院卻並沒有飢餓遊戲上映的時間長,不知道是大家對這個題材沒興趣還是怎麼樣。
========================================================================
看完之後和朋友討論,她說整體弘揚的價值觀很正確啊。我說對啊,不知道美國人對說一個學生的生命根本不重要的CIA形象怎麼想。
我相信很多看這部電影的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所贊同的價值觀,憲法精神、人道主義精神、傳統的家庭為重心的價值觀,哪怕是想要批判陪審團制度的人,也可以從沸騰的民意、順從民意的法官身上找到一點自己的影子。
用一部電影來反思憲法精神什麼的是特別蠢的事情,今年同性戀婚姻合法鬧得沸沸揚揚,誠然我不覺得這條法律本身有錯,但是這種強制的執行方式本身卻很有問題(主要是德州最後還是沒跟隨聯邦政府的指導)。
如同這部電影所講,一個敵國間諜被抓原本就是政治考量,然而政治家非要體現自己與蘇聯不同的平等,然而在進行審判中又以他是個間諜為由並不接受對方也擁有作為人的權利的論點。對我來說這本來就十分荒謬。
而在整個故事中,哪怕主體在弘揚主人公作為一個standing man的精神,同時把CIA、法官、民眾、警察塑造成並不討喜的形象,因為抓到一個spy就覺得蘇聯要把原子彈扔在美國本土的大眾,因為民眾希望這個間諜死刑,所以根本不去費力量刑的法官,因為主要任務是美國飛行員,所以直說另一個20歲出頭的美國公民的性命根本不重要的CIA,因為律師作為間諜代理人就要半夜襲擊他的住所的人,因為飛行員執行機密任務失敗沒能自殺就鄙夷他的同僚。
然而這些都是事實,很多時候我們就是會因為日本核泄漏去屯鹽,因為隨波逐流永遠不會有錯而放棄自己的立場,因為利益而把人命用數字去衡量,彷彿自己真的有權利決定要別人的生命值多少錢似得,我們會遷怒,會希望別人犧牲自己去給大家省點事,這就是人的本性,談不上對也說不上錯,用心險惡卻政治正確。因此如果有人站起來堅持自己的立場的時候才會顯得如此可貴。
《Scent of a Women》裡面查理並沒有反抗的實力仍然選擇了保留秘密,儘管這個角色如果在現實中一定非常苦逼,可是他所選擇的路卻值得尊敬。如同Donovan所選擇,他並沒有談條件的底牌,勝了未必是英雄,敗了卻是罪人的選擇不是誰都能做的出。
看到很多人說故事情節進展太慢,我卻覺得導演很多細節各有深意,柏林圍牆、緩慢行進的隊伍、搶劫一件大衣的青年、對蘇聯軍人說我只有一版(essay)的青年(ps一下phd的精神看得我都有點捉急)。
本就無所謂美國憲法如何如何民眾如何如何,而是世界上充滿的都是屈從自私的人,重要的是有沒有站起來的那個人。
話說回來,這個電影有點讓我想起《阿甘正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