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年輕氣盛--Youth

年轻气盛/回春(港)/青春

7.3 / 83,473人    124分鐘

導演: 保羅索倫提諾
編劇: 保羅索倫提諾
演員: 米高肯恩 哈維凱托 瑞秋懷茲 保羅迪諾 艾德斯托帕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大石

2015-12-29 17:03:05

《年輕氣盛》:我們逝去的和剩下的時光




今年的坎城電影節之後,一部名為《Youth》(《年輕氣盛》)的小文藝片開始在各大電影公眾號兇殘屠版。

慣例來看,這實在不是一部適合列入熱門討論的大路電影:沒有赫赫聲名的大牌陣容,主角是「看到他就想問候蝙蝠俠去哪兒了」的老管家麥可·凱恩,劇情的外在衝突不足,幾乎都在一個風景如畫的大(養)酒(老)店(院)里轉圜,導演索倫蒂諾繼承著費里尼以來的義大利電影的小眾傳統(他的上一部《絕美之城》摘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極致華麗但晦澀難懂),還有坎城電影節這種「入圍的都是沒人看的電影」的尷尬光環加持。

這部本應成為像大石君(鄙人)這種資深文藝少男裝X利器的小(眾)電影,卻意外地殺出重圍,甚至一度著實引起了一陣話題。譬如在b站,《年輕氣盛》都該有7、8個版本了,但那部最終在坎城摘下金棕櫚的《流浪的迪潘》,恩,根本都沒有投稿啊喂。

如此熱度的原因。無他,一圖勝千言。



海報中的姑娘身材妖嬈,凹凸有致,光是一個背影就攝魂奪魄了。這份性感讓人聯想起同樣來自義大利的《西西裡的美麗傳說》中的莫妮卡·九億男人的夢·貝魯奇。當然啦,電影不是康師傅泡麵,海報上也不沒有配上「圖片與實物不符」的小字,所以,點開電影,我們看到了貨真價實的……

咳咳,關於海報的事,還是容後再議好啦。拋開這個奇怪的關注點,《年輕氣盛》擁有著強迫症導演調度下的盡善盡美的電影畫面;美不勝收的配樂(幾乎有些喧賓奪主,好幾次都想閉上眼睛聆聽);自然無斧鑿痕的敘事結構;怪誕離奇且哲思深蘊的各色人物……到目前為止,《年輕氣盛》我刷了五遍,是2015年私心最愛的電影。



我看到許多評論說,有些看不太懂這部電影。對此我還是有些詫異的——索倫蒂諾的上一部作品《絕美之城》,因為勇奪奧斯卡外語片桂冠聲名大振,一下引得諸多文藝青年趨之若鶩地看片,寫評,結果整個觀影過程卻如同異常華麗斑斕而冗長乏味的夢,文青們在裝x失敗之餘,不禁為索導貼上了「高深叵測,敬而遠之」的標籤,可能是帶了這樣的偏見,加之如前所述的「坎城入圍必小眾」的光環加持,以及劇情一以貫之地缺乏外在衝突的催化之下,文青們慌不迭地得出了「不好懂」這樣的結論。

切,小屁孩啊。

且讓資深文藝少年的大石君來捋一捋這部片子的脈絡吧。

故事的主線異常清晰,阿福老管家,啊不我是說一位音樂家,退休之後到瑞士的一家豪華酒店療養。與他作伴的是相交多年的導演朋友——導演的經歷構成本片最大的支線。這兩條線索互相交織,如青藤纏樹般地支撐起整部電影。

而且,我們可以隱隱看出,兩人之間互為呼應:導演百病纏身,垂垂老矣,一次就能尿4滴了,但是卻又雄心勃勃,糾集了一群年輕的編劇們創作他的「遺囑電影」,誓要拍出一部「情感、智慧、精神的終極遺作」。而音樂家呢,意興闌珊,遠離曾經熱愛的指揮棒,甚至不留餘地拒絕了女王的邀請,他也療養,體檢報告卻說他『像馬兒一樣強壯』,心靈的衰朽遠比肉體的老去更可怕。

這對老基友,便一路搭著伴,逗著趣,打著賭,穿梭在豪奢酒店的如畫風景和各色人群之間。電影中的有一個慣用的伎倆,套用文學上的詞彙可以稱之為『草蛇灰線』——通過一些過場鏡頭的蒙太奇,或者在主線情節發展中宕開一筆,再或者是人物對話的不經意提及,先讓人物出場,而後隨著情節的推進,這些人物開始一個蹦出來:妓女、僧侶、演員、退役足球明星、環球小姐、按摩姑娘、攀岩教練……他們說話,行動,影響主線,甚至其中有個小男孩,他第一次出場時正在練習音樂節的名曲《簡單樂章》,但是實際上呢,他練琴的聲音早在他出場前20分鐘便在電影裡悠揚了。

好啦,如果說這部電影在敘事技巧上有什麼故弄玄虛的地方,也就這麼多了。這不是一部單一線性敘事的作品,他所著力描繪的是一副在風光如畫的阿爾卑斯山麓眾星拱月的群像。而且,其實早在標題里就已經完成了電影最大的劇透——『youth』,年輕,青春,正是統攝這幅看似不相關聯的浮世繪的文眼。甚至,導演在接受採訪時也要有意為之地強調:『影片講述了逝去的時光以及我們剩下的時光……』。這得是對觀眾的理解力多麼的不自信啊。

那,從整體來看,電影就是這麼簡單。

所以,不要再說看不懂了。同學們,這是一道送分題啊!


經過前面的梳理,我們可以這麼去理解這個故事了:

一對摯交老友,一個身體強壯,內心黯淡,一個病骨支離,壯心不已,相攜來到一座彷彿凝結了時光的豪奢療養院。他們一路穿過形形色色的人物:靦腆侷促的妓女,默然以雙手感知情緒,熱愛舞蹈的按摩女孩,為了塑造新的角色以打破偏見的觀察眾人的演員,兒子出軌愛上一個三十歲的歌手,黯然神傷的女兒與攀岩教練煥發『第二春』,身材臃腫讓人聯想到馬拉多納的前足球明星,相對默然卻在野外偷歡的老夫妻,傳說中會飛的喇嘛,胸大有腦的環球小姐,簡·方達幾乎是本色出演的過氣老女星,年輕的編劇們……這些人,包括老基友自己,他們是被時光雕刻的群像,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印證著時間的力量。

結局,導演因為理想破滅而跳樓自殺,音樂家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反而獲得了內心的重生,接受英國女王的邀請,登上了樂團的指揮台。這不妨可以看做兩個原本各有缺陷的老頭完成了互補,導演雖死,但看起來音樂家繼承了他的壯志,於是他們完成了靈肉合一的攪基最高境界……啊不對,我是說,於是,他們引出了可能是導演精心掩藏於時光群像之下的終極密碼——

那啥啥。

先賣個關子好啦,若是終極主題這麼容易便被識破,那就不值錢了嘛。

那麼了解了上述其實就已經足夠了。至於電影裡那些別有深意的情節,荒誕隱喻的人物,和綿長雋永的對話語意,理解與否,能理解多少,其實並不會對我們認識整部電影產生什麼影響。

懂了最好,不懂就不妨存在腦子裡,或許未來的某一天,那個場景便會自然而然地蹦出來了。

就像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被時間雕刻的切膚之痛,只有身受,才能感同。


開頭答應的,說回那張海報吧。其實海報也好,整部電影也好,這某種程度上算是歐洲電影的特色,對於性與裸露沒有特別的避諱,平常處之,這使得電影中的一些情節在我們看來可能略顯『重口』。

但是從藝術的眼光來看(咳咳),兩個早就歷經滄桑,滿頭銀髮的老頭,遽然正面面對一個赤身裸體,乳浪臀波的環球小姐,那樣的畫面確堪玩味。

這部電影一直攢著一個懸念,那就是片名『年輕氣盛』,與影片所聚焦的行動滯緩,每日的必備功課是討論今天尿了幾滴的糟老頭子,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而海報似乎給了我們答案。

環球小姐的胴體,隱喻著妙不可言的年輕時光;身體上衰朽了的老頭與『年輕』的隱喻體的共浴,意味著,只要心中火苗不息,再老也照樣可以歆享年輕的春光。

或者這麼說:『未來的存在帶給人們自由,而自由則讓人感到年輕。……無論我們處在怎樣的年齡,只要能夠看到未來,就能獲得年輕。』

——對的,這又是那個咸吃蘿蔔淡操心,對於觀眾智商預估永遠在海拔線以下的導演的點破。他可真像我那個開卷考前還給人手一份按圖索驥的題庫的大學近代史老師啊。

——那麼,上述,同樣也是我藏著掖著的電影的終極密碼了。

真是又膚淺,又雞湯。

又暖心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