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少年巴比倫--Young Love Lost

少年巴比伦/YoungLoveLost

6.1 / 96人    106分鐘

導演: 相國強
演員: 董子健
編劇: 陳健忠 路內
演員: 李夢 尚鐵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獨孤島主

2015-12-29 19:30:36

路是記憶,不在腳下


戴城青年路小路,出生於工人家庭,循著既定而無法輕易改變的道路到了糖精廠做工人,其時正是萬象更新的1990年代,有路子的人都想到科室,更有路子的人直接做領導,而普通工人們命運多舛,路小路的前路,似乎距離他希冀中的念大學、做科室越來越遠。
這是相國強的導演處女作《少年巴比倫》的基本背景,直截了當,不需要花里胡哨瞎轉彎,這部改編自路內同名小說的影片,充滿了一股傾訴的衝動,縱然渾身都有瑕疵,但這種不吐不快的銳氣由頭至尾貫穿影片,在今日的國產電影中,鳳毛麟角,如同片中的路小路一樣,永不服輸,哪怕自己是一粒微塵。
《少年巴比倫》裡的戴城工廠,綜合了上世紀國有企業的生動面向,在畫面中體現的那些小肚雞腸的勾心鬥角、上班抽水煙、老師傅與阿姨,像極了上海的工廠場景,事實上路內筆下的「戴城」,基本上就是蘇州的代名詞或縮減版,這樣在文化地理上確實可以找到端倪了。然而重點在於,身處九十年代下崗風潮之前的戴城工廠,與全國各地的工廠並無二致,忽略由於地理位置產生的風土差異,所有表象背後的核心現象並無二致。路小路初出茅廬,為他第一位「師傅」牛魔王陳述在校成績,被後者撕掉成績單,由此走入一個與其技校生涯完全迥異的車間世界。《少年巴比倫》生猛之處正在於此,當大家都將眼光放在偉光正或青春校園或虛空的都市的時候,相國強選擇了拍攝幾乎要被時代洪流捲走而發不出聲音的改革開放前二十年的工人階級,片中所在多見的段落其實與路小路所敘述的青春主題都比較游離,但他們非但可以獨立成篇,更是路小路成長路上不可缺少的生活片段,關於牛魔王、王明、畢公子的記憶,有些與「我所有記憶的來源」的廠醫女孩白藍並無直接聯繫,但卻構成了路小路所認為不重要的「其他事情」的一部份,參與了整體敘事,也推動了路小路一直往前走。
某種程度上,將《少年巴比倫》看作一則頗具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寓言亦未嘗不可,雖然影片中路小路不斷重複他的二十歲記憶與白藍的關聯,但明眼人不可能不明白,在愛情主線背後,隱藏著作者(原作者與編導演)對九十年代前期工廠生活刻骨銘心的焦慮,工人們漫不經心地延續著他們似乎可以維持一輩子的金飯碗活法,但歲月與變局,早已為他們埋下悲涼的伏筆。牛魔王因爆炸而飛上天,但依舊每天雄赳赳地談笑風生;父親是局領導的宣傳科幹事畢國強,雖非面目可憎,但脫不了一股二代的輕浮,而一旦加官進爵,便與曾經苦追的普通廠醫白藍斷絕了聯繫,這些是虛構的故事,更是現實的面相,現實的故事比這個要精彩一百倍。《少年巴比倫》選擇將這些不同程度的切麵以戲謔方式呈現在螢幕上,博人一笑之餘,里子是要展示一座悲情城市(其實是一個廣義上的悲情年代)中人強顏歡笑的大方氣度。
當然,影片橫切麵鋪陳太多,導致各方面出現的人物,前世今生都不甚明確,關於他們的背景多是一筆帶過(比如白藍的家事,僅通過口頭一次性傾訴),而電影的整體節奏也不均衡,細微的片段式段落直到影片將近結束都依舊在鋪陳,彷如回憶的碎片,可以一直無休無止地進行下去。董子健(《青春派》)與李夢,以稚嫩而原生態的表演為這場工廠春夢作了最好註解,關於青春與愛情這些當下最能吸金的話題,影片的態度是避重就輕,將它們鎖在空中樓閣,與時代症候緊緊綁定在一起。出於種種原因,這些時代記認在物質上是逼實的,精神層面被迫「虛化」,九十年代工人的日常生活真的每天像狂歡一樣嗎?這個問題的答案,不需要正經說出口,大家意會就是了,用每個個體的記憶,來檢驗影片尚屬稚氣的影像表達里那股渾然天成的闖勁,答案也許就像片中不同角色的不同人生一樣,看到的,只是自己內心的投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