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因為愛你 Carol

卡罗尔/因为爱你(台)/卡露的情人(港)

7.2 / 142,905人    118分鐘

導演: 陶德海恩斯
編劇: 菲莉絲奈吉
原著: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演員: 凱特布蘭琪 魯妮瑪拉 凱爾錢德勒 傑克拉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蒼井暖

2015-12-30 11:03:02

愛情不過就是這些




文/蒼井暖

影評最自在,寫給自己看。

你在看電影的時候看什麼?以量多為傲?以點評為傲?以審閱為豪?以朕自居?拿去思考。

再回看諸多影評,除去純技術分析知識補充的,多少都帶有強烈的個人需求感,那便是一部電影帶給我什麼,而極少從電影角色本身去描寫,不作為觀眾投入地看,不代人人類的同理心去看,高高在上的旁觀者。影評大約都是朕已閱。

和《丹麥女孩》對比看。有趣。

一部男性變性史,一部女女相愛史。講的都是女性。或者人性。準確的說,是人類史上特別的人與人性。

對比原著的,書籍和電影本來就不同,書籍以你的意淫為主,電影說到底是導演個人產物,一部已然不錯的電影,你也去拿自身意淫對比,是不是太朕了?

對比兩女主演技的,不喜歡看到Carol狂傲的姿態,不清楚點評者是男是女,是男性麻煩錄下自己平日自以為是的樣子,是女性麻煩不要總是自行母性偏向弱者,同時又見不得女性驕傲。Carol此片中比男性還男性,這才是兩性該發覺的問題。女性智美雙全的時代,也許有一天會到來。

對情節設計指點的,說「甚至Therese全劇都沒有跟Carol的女兒互動過」,為啥要互動啊,你安排這情節就對了?還是你覺得你當導演就拍得比人家好?這情節就一定必須?一定推動發展?一定點睛之筆?這為啥就不是拖沓?越俎代庖的心,莫名其妙的操心。

Therese說,我本該拒絕你的,但我從來不拒絕。這很自私,因為我接受所有東西。這不就是所謂的隨和的人嗎?這樣的人多少?Therese是,她膜拜智美,她被Carol吸引,Carol和她身邊所有的人都不一樣。

不清楚是否同性戀是天生的,還是人性跨越了一個階段,就會同性相吸。

Carol一直以來都是圓滿人生典範,是那個時代的人生贏家,相夫教子,生活優越。但她被自小的女友開啟了新的大門。追求個性獨立的女性,看到Carol被丈夫變成男人的附庸品,只圍繞著男人的生活而活。

Carol一直隱忍,她一直按照世俗的觀念活著,直到被丈夫發現她的異常。然後自然而然她的異常被當做心理問題處理,丈夫為此痛恨,因為她毀了這個家庭。他那麼愛她,愛家,不出軌不說,還為Carol提供完好的物質支持,這還不足夠?這還去愛女人?這簡直是大寫的恥辱。

對於中國女性來說,十個有九個認為,男方如若出櫃,比出軌能接受。這些女性絕對未被男方出櫃過,因為被背叛,如若是男性,興許打擊更大,自我否定的成份更強烈。可以以此想像Carol丈夫的怨怒,哪裡不如女人。

但中國男性大約十個有九個認為,女方若出櫃,比出軌能接受。這興許是真的,因為對於中國男性來說,出櫃不意味著綠帽子,精神出軌,沒有肉體出軌對他們打擊更大,而出軌對像是女性,沒有性器官的出軌頭頂不算綠。說白了,骨子裡看低女性,低到連嘲諷對象都不會選擇女性,而選擇五十步笑百步的同性。

如果非要對比,不如對比電影裡的時代和自己所處的時代,Carol首先被定義為百合片,好萊塢都不會這麼定義,而是平等地放在一眾電影裡,其次國內lesbian無人敢公然轉發,都內部交流爭相效仿,但絕對不會公開表態,將自己的性向隱藏起來,再次gay和男性都不會願意看這部電影。至於為什麼,不妨問問自己的內心,再看看身邊人,活到一把年紀,積攢了多少偏見。

電影裡的時代正是中國的現在,Therese的男友說,我與其他女人睡是因為我性,但我要娶你,是愛你。然而他有形無形間地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評說Therese,把廉價的相機看得比和他旅行重要,兩個禮拜後她就會為了和Carol出遊而忽略男友付出代價,代價就是跪著求他娶自己。

影片將男性的真實內心世界袒露無疑,哦,那個時代的男性內心,不正恰好是泱泱大國泱泱民眾的內心?只是用各種所謂「情商」,「技巧」,「偽善」,掩蓋起來,一旦暴露,十分驚人。

Carol的丈夫是痛苦的,他以Carol為榮,誰不以她為榮,舉世無雙的智美雙全,內心強大到超越物質,批身布衣也氣質昂貴。有些人興趣無關乎物質,哪怕她自幼窮苦,大約也會長成Therese。

並非物質優越的家庭里出來的人,就一定靈魂高貴,並非底層家庭出來的人,就一定靈魂落魄。當然如若按比例計算的話,興許還是前者數量取勝。但若論靈魂質量,也許不相上下。

白富智美和追求智美的小資女,如此指代,便知與以往白富美和小資女的區別。因而她們是故事,有愛情,感動你我,成為傳奇。

人必需要經歷自我剖析的階段,才可能不卑鄙無恥。Therese一直在追趕,她不服輸,她在變強大,如若不遇見Carol,還有報社的小哥,大約她一生也要像Carol之前一樣,步入家庭,隱藏自己,過完這一生,或者遭遇更悲慘,因為同樣的境遇到了她那個階層,也許會引發家庭暴力,起碼以其男友的表現看,是極其有可能的。

Carol看得清任何人,包括那個與Therese搭訕的私家偵探,Therese是不拒絕任何人的,當然她不至於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太美了,所以才吸引男性,但她不是Carol,她看不清人性,她只是能夠察覺到有些人性是自己不喜歡的,有些人性是吸引自己的。

她太匱乏,所以才需要汲取。哪怕對方是耍寶逗貧,她也接受這份示好。多少女人都是這樣活一生,近水撈月而已,普通人的一生大抵如此。命運總是仿若事先安排好,她們相遇,都說是Carol攻,明明是Therese先用眼神傳達驚艷,她先看中了Carol。

幾個細節。Carol是不會輕易和Therese肢體接觸的,因為她深知自己是女同,對女性的尊重,這是女性獨有的敏感,不越舉,不讓對方感受到不安,儘管是同性,卻極為克制。試問異性戀中有多少男性能做到此?這絕不是長線釣大魚,這是以己度人。

開頭的和結尾處相同的情節,Carol讓Therese去和朋友玩,她不去,她要走,不留,也不打擾。這也是女性獨有的敏感,願意你快樂,你可以有你的交際,我不幹涉。有人理解為這是因為被拒絕之後好面子強撐,這是男性視角理解,對於Carol來說,面子怎麼可能是問題?就連被拒絕都是她自我拒絕,根本不需要Therese說出口,一切都她先來,一切都她承擔。

Carol還說,我要和人見面,你可以來,一定喜歡。那是她的交際圈,經過篩選聚集三五有趣又同道的人,Therese一定喜歡啊,Therese一直都期待可以好好有人聊聊天,而不是聊著聊著主要目標都是她的身體。愛情不過就是這些,前提和同步要做的是擁有可以愛對方的物質能力。

試問有幾個男人能做到如此?能做到鼓勵女人去做她自己,然後自己守身如玉地安然做後盾?做到一切以所愛之人的感受出發,拔掉自己自私的根苗?做到支持對方成就對方?不評說,男人與女人天然為敵,能愛或繁殖都是幸事。

最可笑的是,沒人這麼去理解。男人女人都以利己主義和自身狹隘去理解,原著作者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在《天才雷普利》完成創作的幾個月後在日記中寫道:「出生以來第一次失去了對善與惡的感覺」,並聲稱「傳統的道德已經不再對她產生約束」。

《卡羅爾》也完全超脫作者所在時代的道德約束,而這種道德約束,卻仍舊瀰漫在我們生活的四週。請注意閱讀,傳統的道德,傳統的並不意味著就是全都好的,道德不再對她產生約束,不代表道德淪喪。

內地婚戀市場的現狀是道德淪喪,不要拿「傳統的道德已經不再對我產生約束」這句話去坑蒙拐騙為自己貼金喬裝。饒過大師級人物。

自然這種性向和性關係開化,中國男性一直肆無忌憚,中國女性肆無忌憚者也大有人在,這兩類人若匹配便是造福他人,偏偏他們不見得一開始就匹配,而是禍患他人之後才交配。十分惹人厭。因此,當Carol和Therese因為愛情而吸引,國內的同性戀者有多少是因為覺得時髦覺得好玩覺得新鮮覺得無聊,才選擇同性戀?

傳奇人物都該智美雙全,但似乎在咱們這,奇葩之人層出不窮。無論是名人,還是普通人,智美雙全是看不出來,智殘身堅倒是被鼓吹。

Carol自私嗎?放棄女兒?可誰規定女人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難道男人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男人明明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永不可更改的生理屬性。Carol的丈夫不算渣了,手段不算齷齪,沒家暴,沒婚內強姦,沒毀妻子名譽,不知道是為自己還是為Carol。人心隔肚皮,就在于思考背後的依據含量高低,高低還分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

比如Carol丈夫如若更多為妻子和女兒著想,做出這些舉動,那麼在Carol看來,怎麼看怎麼自私,在旁人看來也不易察覺是為妻女更多;而Carol的言行基本一致,所想所說所做,長期保持一個基準,方可信任。Carol這類人是不是幾乎未有?放眼望去,不清楚他人所想,只好看他人所行,不曉得真心假意,只看好處和需要。

也只有拿傳統道德去攻擊Carol了,不然還真找不出可攻擊的。

幾處對話。Carol的丈夫習慣稱女人某某的太太,某某家的誰,Carol糾正。飯桌上,高學歷高財富的公婆,簡直就是詞彙理解大偏差,婆婆認為錢到位,醫生都處得好,Carol解釋,他不是醫生,是心理諮詢師,這是文明文化差異,公公想緩和氣氛調節說,醫生和你叔叔一樣耶魯畢業,Carol反問,那樣他就是醫生了嗎?

Carol在反擊,以這種方式。所有言語在她聽來都極具偏見,這不是玻璃心,這是敏感,但更多的是身份的特殊,而難以呼吸的天性的壓抑。她已經超前太多,民間嘮家常中的可笑之處太多,邏輯的粗枝大葉混淆嫁接,搞得這個世界醜陋不堪。

Carol沒法配合,不是不夠愛的問題,彆強推給愛,這種深層次的無法連結才是可怕的,因為對方想聽到的永遠是認同,而Carol要的是對話。不是你吹我捧,你抑我揚,而是你來我往的傾聽和對話。

她在被丈夫搜集證據後的路上,和Therese說,你想什麼?這一天裡我要問你多少遍這個問題?

無比理解,說啊,把你想的說出來,你不直接表達你的思想,你希望得到理解,這不是最可笑不過的嗎?你把你自己藏那麼深,把身邊人當分析星座的嗎?把愛人當僕人,不僅分析過後了解你,還要因為了解你而滿足你?

她在最開始的時候,也和Therese說,Ask me.Things.Please. 這三個短句的意思是,我願意被你了解,你可以隨時來了解我。試問,哪個男人敢於如此坦白?或者如此智慧?何須躲避暴露脆弱?何須在一開始強裝強大?相愛不就是互相舔舐傷口,再共同向世界宣戰嗎?

大抵都變成了,你弱我便嫌你依賴,你強我便尋那溫柔,搞到最後,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女人一開始哈囉 Kitty,後來變成母老虎,男人一開始直立行走,後來變成渣獸。偶爾拿動物比喻人,都怕侮辱了動物,禁忌便如此而生,到最後不如不說,話少不傷及無辜,但凡想比喻恰當,還得多積累。

暖先生也當回朕,智美雙全的戀情,爾等不懂。爾等只懂自己,以可得沾沾自喜,以可得點評全球,以可得當智美,以可得戳瞎雙眼。看不到美,也不追求美,美都是超標物,回歸生活,活得像大多數再比大多數方方面面都拔高,就是雙全。

考上北大清華就不要望著牛津劍橋,那叫眼高手低,以北大清華為榮才叫腳踏實地,當然,哪怕國際名校畢業歸來的,也難逃非勢利眼,可看低的理由無窮盡,可敬仰的理由都一個——財富。

問暖先生此篇褒誰貶誰?誰都沒褒誰都沒貶。不信?真的。將身份定位在人類上,就不會刻意褒貶。自然也不會希望人人都變得像片中角色一樣,這不可能,但也許遙遠的未來有可能。

美好的東西總是缺乏發現的眼睛。用文字將能看到的美好提煉出來。別認同,不需要,別理解,不需要。要是選擇去做到以上美好,倒是願意知道。

總有人說,哎,暖先生也說過,以閱讀修身養性,目前看來,大多數都靠閱讀長見識,見識都高評了,應該是長知識,以量取勝,以量取愛。

量多必然愛淺,這其中的道理,自行揣度。

付費轉載@蒼井暖。約稿豆油支付稿費。

《我們的關係如此狹窄》,讓咱們的關係不再狹窄。
【想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614247/
【噹噹】http://product.dangdang.com/23775619.html#filtertype:2
【京東】http://item.jd.com/11777334.html
【亞馬遜】http://www.amazon.cn/dp/B015QRA3G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