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女權之聲:無懼年代--Suffragette

妇女参政论者/女权之声(港)/女权之声:无惧年代(台)

6.9 / 32,016人    106分鐘

導演: 莎拉賈芙蓉
編劇: 艾比摩根
演員: 凱莉墨里根 海倫娜波漢卡特 梅莉史翠普 安瑪莉達芙 班維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瑜生

2016-01-01 10:51:47

哦!婦女參政論者們!


2015年對中國女性來說是頗為挑戰又充滿遺憾的一年。

就如電影裡刻畫的一個世紀前被警察逮捕囚禁入獄的英國女權抗爭者們一樣,2015年中國女權運動者韋婷婷、王曼等五姐妹因為策劃舉行反對公交車上性騷擾活動被當局逮捕拘留,並在看守所關押期間遭受了包括長時間不讓睡覺、用強光照射眼睛等不同方式的酷刑和侮辱。

同時,因中國社會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導致的社會不安定狀況,以及二胎政策的頒布,號召女性回家的政府提案以不同方式在社會越奏越響。從各官媒高調宣傳女性「慈母、孝女、賢妻」的家庭角色的重要性,到各大高校畢業招聘會上各類招聘單位將女畢業生們拒之門外,再到全國各地被家暴女性提出離婚被法庭強行調和的案例,曾經建國初期開始的「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婦女解放運動在此屆政府的強行干預下遇到了重重阻礙。好不容易走入社會各個工作崗位的中國現代女性在某種程度上依舊過著電影裡洗衣女工莫德(Maud Watts:飾演者Carey Mulligan)的那種生活:在工作場所辛苦工作卻拿著比同等崗位男性少的薪水,回到家要照顧孩子負責家務卻會因做了丈夫不同意做的事情而受到訓斥。沒有話語權,沒有選擇權,沒有個人空間和自由,個體價值僅在與丈夫的關係中被體現與定位。而更多女性(無論是電影裡與莫德一同工作的洗衣女工們還是現在的中國社會中的女性),看著同胞為自己爭取權利遭遇不幸時,也加入了嘲笑與辱罵的行列中,或是掩耳盜鈴,保持沉默。

我想這也或許是導演拍《女權之聲》的原因之一:在英國女性用淚、汗與鮮血獲得了她們的投票權的一百年後,世界上依舊有包括中國在內太多國家的女性在以不同的方式爭取著與男性的平等權利。女性抗爭自我權利的歷史在全球各地以或大或小地相似度重複進行著;而當女權主義者被不同程度地醜化甚至妖魔化的時候,當每一步奮鬥的腳步都如此沉重甚至要付出慘痛代價的時候,依舊有這些女權鬥士們勇敢地站起來發出自己的聲音:「We don't want to break the law, we want to make the law!」 而對於中國女性來說,2015年最(或許也是唯一)可喜可賀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草案)》的通過,而為這個草案奮鬥的,不單是各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還有如「新媒體女性」等民間非政府女權組織,關注並為這個草案提出個人意見的無數中國女性網民。

正如我們生活中不知自己真正能行使的權利是什麼的眾多女性,電影裡的莫德才開始一再否認自己作為suffragette的身份。而當她在偶然間進入議會為爭取投票權作證的時候,也無法系統地用專業語言來闡述自己作證詞的目的,只能說出「我想也許,這一生,能有不同的生活。」這樣意味不清的想法。而讓她改變的,不單是一次次偶遇的女權集會,也不單是親眼目睹工友12歲女兒被老闆性騷擾的不堪經歷,致命一擊的或許是當她第二次出獄後被丈夫毫不留情掃地出門,並憑藉當時英國法律剝奪了她作為母親對兒子的監護權時,莫德親身對男性制定地法律不公的疼痛體驗。莫德在某種程度上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每一個女性的投影,而這樣的莫德,也提醒著那些還否認自己女權身份的女性們——在一個不公社會裡,沒有任何人能逃離壓迫,成為輕鬆的旁觀者。無論個人是否明確的政治意識,每個人都將終身背負不公成為其受害者。

電影帶給世界女性的不僅僅是一種女權抗爭的歷史經驗,而重要的是對權利意識的喚醒。就如魯迅先生所說「做奴隸雖然不幸,但並不可怕,因為知道掙扎,畢竟有掙脫的希望;若是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嘆、陶醉、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女權之聲》也以這種歷史敘述的方式呼籲著全球所有女性,知道自己受到壓迫並不是最可怕的,因為我們內心還秉承著對平等的追求並會為起奮鬥;怕的就是陶醉在各種形式的男權壓迫中不可自拔,成為麻木的預設者甚至是可怕的幫兇。2016年到來,願這部電影伴隨著中國以及世界上億萬女性,繼續為自己的平等權利作出力所能及的奮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