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間諜橋 Bridge of Spies

间谍之桥/间谍桥(台)/换谍者(港)

7.6 / 327,548人    142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馬特沙曼 伊森柯恩
演員: 馬克勞倫斯 Domenick Lombardozzi Victor Verhaeghe Mark Ficher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aoxinxu釋凡

2016-01-03 13:53:47

堅若磐石的人道主義自由論


選擇冷戰期間美蘇交換囚犯的題材,使得《間諜之橋》註定只能賺錢,或者衝擊奧斯卡等各大獎項,而不可能像《飢餓遊戲》《星球大戰》那般現象級賣座,這是諸位主創早就心知肚明的地方。史匹柏這位創作大白鯊和恐龍的電影老頑童,數十年來堅持商業與文藝兩手抓,一邊靠著《侏羅紀》系列賺大錢,一邊從《拯救大兵瑞恩》到《戰馬》《林肯》再到《間諜之橋》,努力打造同類奪獎精品的平衡點,這也是他為何躋身為好萊塢領軍人物的緣由。

看似沒有懸念的交換囚徒,誰都明白歷史上是成功的,恰似沒有什麼懸念與看頭,科恩兄弟劇本則用紐約律師詹姆斯·多諾萬的視角,講述冷戰政治背後的人道主義。眉頭緊鎖、沉穩大度的中年胖子湯姆·漢克斯,再沒有阿甘時代那麼年輕消瘦,反塑造這種正面人物形象,駕重就輕拿捏住神韻。他不只是一名律師,還代表著美國的憲法,並尊重人權與自由論,這也同無數喜歡「幹完工作拿錢」、「不問政治是非、各掃門前雪」的打工就業者有著本質區別。如今諸多抗戰雷劇選擇醜化敵人,降低對方智商成臉譜化壞淫,那麼美國與蘇聯是冷戰對手,雙方都是水火不容,能客觀表現蘇聯情報員魯道夫·阿貝爾的真實一面,也是《間諜之橋》厲害之處。

他對著鏡子畫自畫像的開場,展現人物複雜性與多面性。從切開硬幣獲取情報紙,到沉穩睿智地銷毀證據,這個人物用一種絕世高手的姿態,反襯著眾多CIA探員的笨拙愚鈍。另外,無論是美國官方,還是蘇聯政府人員,都在以國家政治與安全為藉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無視法律與人命。魯道夫認為男主角很像那個堅若磐石「Standing Man」,但他的故事裡的人物被毆打,也訴說前蘇聯政治帶來的不人道。因此馬克·里朗斯老辣表演,擁有太多讓人敬佩之處,相信有望斬獲最佳配角獎。

四分之一的筆墨來描繪律師的家庭生活,大女兒被人爽約,小兒子對做家務的怨懟,小女兒搶著偷吃被訓,老婆為了是否接受案子而爭執,還有因為幫蘇聯間諜辯護,家裡被磚頭砸碎了玻璃,都是一些很有趣的生活描寫。男主角與蘇聯間諜儘管各為其主,卻因為都堅守自己的原則,漸漸產生了好感,是影片重點刻畫的。但美國飛行員在飛機重創後的跳傘,必然是用高超手法,拍得驚心動魄,可男主角在柏林圍牆周圍遭遇小流氓包圍,被搶走了自己大衣,還臨危不亂地問路,同樣也是蠻繃住神經。幸虧則在換囚任務後,露出心力交瘁微笑,回到家想睡一個安穩覺。

「史蒂文·史匹柏導演+科恩兄弟編劇+漢克斯主演」黃金組合《間諜之橋》,曾是15年全球影迷翹首以待的劇情力作,卻拍出了四平八穩的精品,屬於美國學院派的正經主旋律,反而讓許多人略感「投機」與「失落」!事實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旋律精品,但如何拍攝這種類型片,如何避免矯揉造作的劇情、人物,如何避免虛偽地喊空口號,如何將人道主義、豪情、自由反思討巧融進去,則是有難度的。《間諜之橋》談不上經典力作,卻是視聽、表演、剪輯皆精益求精地講究,屬於同類樣板戲中佳作。從那些想翻閱柏林圍牆邊的流民,全部被槍斃的殘忍鏡頭,對比後面美國本土翻閱柵欄的人民卻安然無恙,鏡頭中滿載著濃烈的政治諷刺,人道主義的自由精神如何能普遍全球?只有男主角這種人越多越有希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