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ダメ人間

2016-01-04 08:06:51

原來丹麥除了餅乾,還盛產好老婆


Einar Wegener,上世紀30年代知名畫家,性別認知障礙者,首個接受變性手術者,老婆Gerda也是畫家,還對老公延展出來的女性人格有百合傾向。這麼一大堆好素材,擺誰哪裡能出不來效果,也就是想不明白,究竟是要多不走心才能漆成這種款式的花瓶子。

《國王的演講》、《悲慘世界》導演Tom Hooper這次交出的奧斯卡命題作文並沒有打動人,充其量只能說是四平八穩,毫無驚喜。是,畫面是很美,小雀斑也很美,然後呢?通篇浮光掠影,人物卻充斥著與我無關的淺白。電影並不是靠著丹麥好老婆面對困難不離不棄的老套路就能有所突破的,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又重看了一次去年的《萬物理論》。然而仔細一看,發現自己並不能這樣隨意污衊詹姆士 Marsh,畢竟《丹麥女孩》明顯更差,得多。

首先我們來看看Lily是如何出現的。在電影中,Lily是Einar某天頂替Gerda的模特,當他觸摸到絲襪和裙子的時候喚醒過來了的。這個轉變特別特別特別的突兀。幾分鐘前才特意花了好些長度濃墨重彩地介紹了夫妻相愛相惜、魚水甚歡,到這裡一下子碰個女人衣服就變性了,這真是令人感覺太奇怪太無法理解,前後鋪墊得牛頭不對馬嘴。雖然沒看過原著,但是抱著求知(吐槽)心我去翻了亞馬遜The Danish Girl的小說頁,裡面的第一章就為他們的夫妻關係做了一些處理了。原文如下:

「…she』d tell her female subjects—as Einar once overheard upon returning to the apartment ’s door at the top of the dark stairs—about their longer and longer intervals between intimacy: 「He takes it so very personally. But I never blame him,」 she』d say, and Einar would imagine her pushing her hair behind her ears.」

THEIR LONGER AND LONGER INTERVALS BETWEEN INTIMACY!!!

當然書中也針對穿上女裝這件事交代了許多Einar的心裡掙扎,而並非像電影中的「好啊」穿上了以後boom一聲炸出來個Lily的。這裡點三萬個白眼。

還有對於Gerda的塑造,太簡單了,簡單得像小學英語」Fine, thank you, and you?」一樣順理成章理直氣壯。將Gerda寫成一個無私無畏的好老婆,臉譜化一個事實上比Einar還要複雜還要豐富得多的角色,簡直是劇本的一個大災難,是犯罪。首先,Gerda是一個遇上Lily前鬱郁不得志的畫家,Einar對他代理人交代過Gerda一直都在畫人像,但是一直都沒有畫到對的人。可是當她發現了Einar/Lily之後,瞬間好像得到了靈魂,Lily就是她的繆斯。執筆之人假如對他所畫無愛,如何感染他人如何能賦予畫作以靈魂?就憑這點我就敢說這個角色絕對沒有被充分挖掘。本子如果落在對的人的手裡,Gerda之於Einar分分鐘能像Carol之於Therese一樣充滿可能。

對於小雀斑,不想說太多。在LGBT中,如果說LGB都是有群眾基礎的話,那Transgender本來就是一個受眾面極小的群體。一個難以具備共鳴心和同理心基礎的角色要切實打動人,絕對不是靠一笑帶過「任何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就笑」的場景的。只能說目前的小雀斑還不具備出演這種兼需廣度深度的角色,還需多多磨礪。至於去年拿了奧斯卡影帝嘛,我覺得純粹是因為幸運碰上個電影小年。縱觀歷屆影帝,什麼Matthew McConaughey, Daniel Day Lewis, Colin Firth等等,哪一個不是爆他八條村?加之今年是一個連劇本都稀爛的角色,想用一個這麼平面模特靠美色蟬聯,不怎麼有戲。噢,還不說競爭名單還有拼命三十郎小李子,還有熊。

當然,電影還是有些許亮點。初期當Gerda對Einar請求讓Lily消失的時候,Einar閃著淚花說了一句「我在嘗試」的那個瞬間,確實非常真實感人。後來當Einar在巴黎偷偷去看偷窺秀的時候,那一場戲是整個電影裡對Einar刻畫得最為深刻的部份,和表演女郎的無聲互動是電影中為數不多打動人的地方。

可惜,這和一部好作品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有點浪費本子,浪費料子,尤其是Alicia Vikander,鑒於她就這樣的設定卻交出了一個如此質量上乘的Gerda。雖然知道不可能,但是一邊看的時候腦子還是不禁在想,天啊如果這是芬奇的鏡頭,Jared Leto演Einar,會是什麼效果。

還有,下次請不要叫普京來客串這麼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