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89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莫卅

2016-01-04 20:31:02

十二公民:直面中國社會的痛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一個沒有陪審員制度的國家,用法律學院模擬一次陪審過程有什麼現實意義?這是影片上映之前面臨的最大的質疑。
在陪審進行的過程中,有三個戲劇衝突及其鮮明的角色,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可以被視為影片中的「反派」。
6號陪審員,一個政法大學小賣部的店主對3號陪審員一個成功的商人心存憤恨。
9號陪審員,一個開口閉口外地人攪亂北京治安的市井小民,對10號陪審員,一個外地來北京工作的警衛心存偏見。
2號陪審員一個出租人司機,他是最後一個選擇無罪判決的陪審員,當鏡頭由上而下地從空中俯拍,2號最終同意無罪的舉手顯得神聖而有力。他的主要對手是8號陪審員,一個言辭鑿鑿堅持司法公正的檢察官。
6個人,鮮明地在案件本身的是非以外描繪出中國現實社會的三大矛盾:
矛盾之一:貧與富的對立
片中有兩次貧富之間的言辭交鋒,第一次身為成功商人的3號陪審員說道:身為富人自己靠自己的勤勞致富有什麼理由因此受到「仇富」目光的審視。第二次,影片的末尾,6號陪審員說:我知道你們想告訴我一個孩子的命比冰棍兒重要,但是我說的話你們聽的見嗎?貧富之間的差距或許在本質上不僅僅是財富上的差異,更有社會話語權的失衡。
矛盾之二:城與鄉的矛盾
9號與10號之間的衝突屢次發生,9號在陪審的過程中一口一個外地人的傲慢讓人心生厭惡,而影片的最後,一個父親直白的流露卻讓很多人心軟:我知道自己不應該對外地人心存偏見,可是事實是外地人才的湧入間接導致了自己的兒子在競爭中落敗。一個父親的悲涼,一個小市民的市儈在短短幾分鐘之內躍然紙上。
矛盾之三:新與舊的更迭
第三個矛盾是貫穿影片始終的一個矛盾,在影片一開始,投票的結果是十一比一,唯一的反對票是由8號陪審員投出的。而影片的最後,同樣的十一比一,唯一的堅持被告依然有罪的是2號。在2號陪審員的言辭間充滿了舊時代的習性,他會說君為臣綱,父為子綱,他會說小子頂撞老子,就應該直接槍斃。在他的身上充滿了舊時代家天下的愚昧與落後,在他的對面是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8號陪審員的堅守與正義反襯著這個人物的不堪與無知。當他成為最後一個投出無罪的陪審員,畫面中多幾屢溫暖的陽光,多少有一絲啟蒙的味道。
沒有看過美國的原版,相信原版中對司法公正的描繪較這一版必是有過之無不及,但是在司法公正之外這部影片以十二個人物的矛盾刻畫出了當下中國社會的群像。所謂的社會矛盾,矛盾之所以稱之為矛盾,或許不在於對錯,而在於無法輕易判斷對錯,正如影片中能夠的6個人物,3個衝突。從某種層面而言,或許這是眼下這個時代的痛楚。
影片之中還有關於司法公正的直接描寫,一是4號陪審員對於冤假錯案的隱晦暗示:一次錯判即使沒有造成錯殺這樣嚴重的後果,對於一個人而言他的一生已經在社會對他的偏見中結束了。二是9號陪審員關於50年代政治運動的回憶,這場回憶間接地回答了一個問題:在一個沒有陪審員制度的國家這樣的模擬有意義嗎?有,因為在一個司法缺失的年代淪陷的不僅是法律本身,還有這個社會的善意與美好。當所有都認為一個人有罪的時候,一個人的質疑有意義嗎?有,因為這可能是對於一個絕望的生命最後的援手。
很喜歡影片最後的一段,當家長們走出教室與他們的孩子相遇,影片的開始8號陪審員慷慨激昂的陳詞還在耳畔:外面的孩子將決定這個社會法治的未來,難道我們不應該認真討論嗎?家長們的討論,孩子們的考試,社會的未來,最後夕陽西下,無論如何社會與國家終究要交給年輕的一代,或許上一代迷失了,或許上一代失敗了,但是終究上一代拼盡全力,毫不懈怠地努力了。
此時此刻,夕陽西下,旭日東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