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73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安靜

2016-01-06 19:35:17

《十二公民》為什麼值得看5遍?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小兔曾經是學法律的,如果現在還在唸書,估計這個電影會被刑法老師拿到課堂上討論。不過在此,小兔無(wu)意(neng)從法理角度去進行專業分析,因為影片對人的性格刻畫和人性揭露真是做的太漂亮!小兔一向愛人勝過愛法條,咱們就從這裡面開始聊。

影片是對《十二怒漢》的致敬,講述一個座標北京的政法大學的模擬法庭陪審團成員就一起真實的「富二代殺親案」進行激烈的爭論,從一邊倒的「有罪」判定反轉為「無罪」的故事。

這十二個「陪審員」 ,背景各異,有計程車司機,地產經理人,急診科醫生,河南籍警衛,保險推銷員...這其中,八號陪審員是唯一一個身份到最後才揭示的,這也是導演給電影埋下的一個懸念。

12個人,可以分為四組:

A. 來自社會中上層的社會菁英人群,包括2號理工男;6號醫生;4號地產經理人;以及最後才揭曉身份的8號

B. 來自中下層的12號保險推銷員,10號校園警衛;1號法學院學生

C. 來自小市民階層的3號計程車司機, 7號小賣部老闆,10號北京包租爺

D. 邊緣人群:9號老大爺 和 5號前社會大哥

每個演員的表演都有亮點,沒有一個人是短板,足見他們作為話劇演員的功底,我不斷把電影倒回去,一個個角色地觀察,越看越有戲。

先來感受一下第一類的社會菁英人群,他們共同的特點是:
 尊重規則,強調理性

一號陪審團團長一開始就立下了規矩:一個一個發言。可挨個發言還沒轉過桌子,這種搞法就進行不下去了,打岔的人全部來自第三類的小市民階層,屬於想到什麼說什麼,話到了喉嚨口,不管誰在說話都要插一嘴。
高度職業化的背景使得第一類人有強烈的規則意識,從來不打岔,發言先請求允許。他們的教育背景較好,思維更加開放,聽得進不同的聲音。他們的存在,也有力對推動了案情的探討。


正如6號醫生對8號陪審員所說:我不同意您的結論,但是我欣賞您的態度。

開放的態度並不代表立場不堅定。和其他三個階層相比,他們是最不容易說服的,因為他們非常就事論事,不摻和個人情感,揪細節,肯較真。8號陪審員梳理證人證言中的漏洞時,也是他們聽得最認真。
比如,2號理工男雖然在表達觀點上態度保守,但是在驗證證詞漏洞時,他卻精確計算出一節城鐵車廂經過一個定點所需要的具體時間。這裡面就有強烈的職業化氣息。
越靠近社會階層上端,「不輕易買帳」特徵就越明顯,比如「靜靜透露有錢的氣息」 的4號地產經理人,就是在把所有的疑點都一個個釐清,內心確信之後,才在倒數第二個轉投「無罪」。
可同時他們也是最容易被說服的,理由還是就事論事:一旦證明有力,事實一字排開,他們會立即走向事實的一邊,不會為了面子或賭氣而堅持錯誤的立場。


地產經理人改投「無罪」之後,對身邊的計程車司機說:向真理低頭是件幸福的事。

第二類中下階級,他們的特點是:
和氣生財,用常識思考

12號保險推銷員和11號校園警衛,因為平時要和社會打交道討生活,懂得搞好關係,一般不唱反調,表達反對方式委婉。對智能要求很不高的職業,使他們沒有主動思考的習慣,遇見問題一般走向常識,憑第一印象下結論。
他們「隨大溜」的個性也使得他們成為這場討論的秩序維護者,如不像第一類人群那樣,成為這場討論的KOL(意見領袖),在好幾次小市民和其他人發生衝突時,他們主動站出來調節矛盾。
他們的思考需要他人的引導。在8號陪審員不斷引導和說理之後,他們也漸漸開始提出自己的質疑。但是因為獨立思考能力有限,他們的思想左右搖擺,在討論的中後期才改投了「無罪」。

第三類小市民階級,他們的特點是:

痛點強烈,用偏見思考

這個階層看點非常的多,暴露出的人性的弱點也很豐富。他們共同印證了一個哲學命題:
人看不到除自身之外的任何東西。三個小市民都不約而同地用自己的經歷去理解整個事件,把判決當成了表達自己憤怒和痛苦的出口。

說理容易,心結難解。在漫長的討論過程中,他們的情緒從壓抑走向爆發,有了爆發,他們才能卸下情緒,撕破標籤,從而冷靜下來面對事實,最終改投「無罪」。

韓童生老師扮演的計程車司機,觀念老派,相信「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對自己的兒子在叛逆期對自己的傷害而不能介懷,這個殺親案恰恰戳中了他內心的痛點,幾次發言,憤怒之情都溢於言表,怒火直衝殺父的嫌疑人,不斷無視大家對於案件漏洞的論證。在所有的人都被事實說服,站在「無罪」的一方時,他最後一個堅持「有罪」,甚至不惜擺出一副無賴做派來和所有人對立,足見內心傷痛之大。
 
導演為了突出他的心理陰影面積也是埋了副線的:片子一開始的哥就說是來幫姐姐的孩子陪考的,那麼他自己的孩子呢?最後才揭曉:他孩子16歲和他大吵之後就離家,至今沒有音訊,而他還在抱著給兒子攢錢念大學的想法在辛苦開出租,一個內心承受著巨大痛苦的苦情父親形象就此打造完畢。

7號,被學校領導要求來配合工作充數的學校小賣部老闆,把這場討論看成純粹的浪費時間,一直在唱反調,發牢騷。可作為一個擔心學校停電自己店裡冰棍要化、生計都難保的人來說,如何能平心靜氣坐下來討論法律公平正義呢?
 
「一個孩子的命比冰棍兒重要」

其實小賣部老闆心裡是挺明白的。他老早就說了:「咱老北京人不就認個理嘛!」 —正義就是天理,天理就是常識。公平和正義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常識,不存在百分百的法盲。只是當生存佔用了大腦記憶體,正義便成了盲點。

10號,一個北京本地老爺們,靠租房為生。和其他11個陪審員相比,他偏見最明顯,說出來的話不斷地引起眾怒。
 
有趣的是,同一階層,同為北京老爺們,計程車司機和包租爺向我們展示了兩個不同程度的偏見。前者因為開出租的職業特性,每天接觸各色的人,對社會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認識帶來理解,理解消解偏見。所以他的偏見是具體的,直指像自己的孩子那樣忤逆的年輕人。

而包租爺的社會交往面積很小,生活在一個很封閉的狀態,他對社會的理解來自新聞媒體和想像,他的偏見也是抽象的,在他的腦海里,把自己是個受害者:兒子上不了大學是因為外地人進京了,北京亂了是因為河南人來了,社會不好了是因為有錢人作惡......這種針對群體的主觀偏見,是最危險,最恐怖的一種,它會讓人積累起莫名其妙的憤怒,卻找不到發洩的出口。 在電影中,他身上的戾氣也最濃重。(張永強老師演技感人!????????????????????????????)


第三類邊緣人物,他們的特點是:

理解人性,偏見較少

對這類人我最感興趣,也最難說明白。畢竟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可能因為能力和機緣在市民、中產、上層三個階層中上升或下降。可是,成為邊緣人物往往需要大於自身的社會力量的推動。被命運的風颳倒過,經歷過極端事件,極端處境的人,會比普通人更深刻地透視人性。

隨著時間慢慢淡化內心的傷痛和憤怒,他們的人性的認知使得他們會有一個更加寬容的態度,和對良善更切身的熱望。他們不太會被偏見,憤怒和標籤綁架,能夠從內心做出堅定的選擇。最早一波改投「無罪」的,就是這類人。

9號的老大爺,第一個站出來支持投「無罪」的8號陪審員。他經歷的極端事件,是57年被打成右派批鬥。因為當時批鬥他的一個婦女悄悄給予的一點人道主義的慰藉,他放棄了尋死的念頭,挺過了生不如死的日子。正如他的獨白里說的,在輿論一邊倒的時候,不同的聲音對於當事人具有非凡的重量。

成為第二個支持改投無罪的5號,從他汗濕的後背上顯露的刺青和對側跳刀的熟稔可以看出之前是」混道上「的。他曾因為法院誤判而入獄一年半,547天。獨白很精彩。
 
這個電影好玩的地方在於,導演給每個陪審員的社會職業背景都設了謎面,然後用每個人的獨白來揭曉謎底。很建議大家去欣賞一下每個陪審員的獨白,邏輯上嚴絲合縫,人物刻畫絲絲入扣,角色瞬間立體。超級過癮。

對了,之前說的神秘的8號陪審員的職業,還沒有看過電影的朋友可以去優酷看一看這部電影解密哦:D



一個名叫《十二公民》的國產片,從主演到主創沒一個女人,無關風月,不復製粘貼部落格段子,照樣好看到「言」值爆表。也是沒sei了。???? 連最後的主題歌也很走心,,歌詞很棒,特地找來貼下面啦!慢慢欣賞 :)

                          
                 
                                                                                                                                                              
                         
出口
                         
王錚亮 - 出口
                                              
                 
             
                
萬分之一 百分之百
否定自己 一切重來
無聲的舞台 重複的精彩
最聰明的人 最後一個離開
打開窗的時候 雨過天晴
從你的眼睛到心 有多遠的距離
其實我寧願相信 窗外從沒下過雨
也許你真的比我 更敏感
憤怒不是出口 是逃避的理由
每個生命都有 軟弱的時候
不要讓你的愛 被冷落的太久
只一次問候的溫暖 就足夠
打開窗的時候 雨過天晴
從你的眼睛到心 有多遠的距離
其實我寧願相信 窗外從沒下過雨
也許你真的比我 更敏感
憤怒不是出口 是逃避的理由
每個生命都有 軟弱的時候
不要讓你的愛 被冷落的太久
只一次問候的溫暖 就足夠
只一次城市的勇敢 就足夠


關注李微小兔公眾號: leewaysophie 來聊聊生活里不可不想之事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