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間諜橋 Bridge of Spies

间谍之桥/间谍桥(台)/换谍者(港)

7.6 / 327,548人    142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馬特沙曼 伊森柯恩
演員: 馬克勞倫斯 Domenick Lombardozzi Victor Verhaeghe Mark Ficher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莎翁筆下的精靈

2016-01-09 08:13:25

間諜之橋——看美式主旋律片式是如何展現情懷的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了這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也許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回味。
首先,是冷戰背景下美蘇兩國在對待間諜問題的態度。兩條線同時展開,當然主線是漢克斯這邊,其中承載著本片精彩看點之一,對道德/法律/人情之間的辯證,大段嚴謹思辨的台詞,險教人錯以為這是部生活劇情片。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個場景,當美對俄間諜判決為監禁時,那炸了鍋的七嘴八舌的庭上,對比俄對美飛行員做同樣判絕後,滿場只有整齊劃一的起立鼓掌。很難說這是否是導演頗有深意的安排,但奉行不同意識形態國家的對比躍然螢幕上,是在諷刺自由還是在嘲笑極權?本部份在最後也有所體現,互換回去的兩人得到了不同的待遇,美飛行員得到了同胞的擁抱,而俄間諜被直接帶到了車后座。導演應該也沒有打算在這方面多討論什麼,水兒太深。
再來談談工作問題。說到底漢克斯飾演的律師無非是在做自己的工作,像那位蘇間諜說的,做一個人該做的事情,當一個站立的人。如果律師稍微懷抱那麼多一點的「愛國之心」,不去找法官,上訴高院,是不是簡單很多?如果那位大學生不是為了做個論文項目,是不是就不用遭那一回罪?如果說上面那個問題很具辯證性,那我認為這點其實更深刻,因為它更單純,我是誰,我該做什麼。沒有政治,沒有交戰,沒有感情綁架,只有現世當下的存在。不知道這算不算對美國所頌揚的「自由」的另一種解讀。
三個人質分別乘著不同的情節線聚攏到正在建柏林圍牆的柏林,律師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這應該是政治交纏最複雜的部份,但導演聰明並沒有跌入深坑,更多的是展現了漢克斯的職業機敏及技巧,不光是避談政治,也是飽滿主人公形象,畢竟是一位律師在做主角,這其中隱約透著美國人的狡猾,和著德國的冰天雪地/坦克大炮,別有一絲趣味,是一種國民自豪感嘛?
無論是政治還是道德,影片深埋的伏筆還是感情。如果說漢克斯開始是迫於無奈接手工作,那後面想盡辦法免除死刑的努力,不得不說是一種惺惺相惜的情感促使。一個小細節就可以體現,開場漢克斯與別人唇槍舌戰,為一起保險討價還價,但始終堅持客戶就是客戶,不是my guys,而在為俄間諜在高院奔走時,他主動用了my guy這個詞,感情終究還是佔了上風。最後在柏林得知大學生的事,更是人類感情的表現,無法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同胞去送死,困難/危險但總要盡力去試。人與人之間純粹的聯繫,一個美國律師也可以和一個俄國間諜成為朋友。又打了意識形態一個巴掌!
好吧,最後的最後我看到了導演最深最深的伏筆,由此也正式把此片定位為美式主~旋~律~片。一切回歸正軌後的漢克斯坐在火車上,看到了對坐衝他微笑的婦人,看到了正在翻牆跳躍少年,他臉上的表情一定是想起那個柏林的夜晚,也是在火車上,昏睡麻木的老太太,也有人在翻牆........。鏡頭搖到車水馬龍/欣欣向榮的麥哈頓大街,字幕出,這位歷史人物的斡旋偉績被逐一列出。
和平,是所有人的嚮往,而且,很多時候不必用戰爭的方式也能達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