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間諜橋 Bridge of Spies

间谍之桥/间谍桥(台)/换谍者(港)

7.6 / 328,731人    142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馬特沙曼 伊森柯恩
演員: 馬克勞倫斯 Domenick Lombardozzi Victor Verhaeghe Mark Ficher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amia

2016-01-11 05:24:41

不關注國家意志,只關注個人命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史匹柏高舉著美國精神的大旗,在這部片中不斷不斷的輸送著國家意志。漢克斯與法官爭論蘇聯間諜審判的意義,美國與蘇聯對待間諜態度的比較,交換間諜之後,兩國對待回歸同胞的態度比較,無不透露著導演對美帝人道、民主的自詡和對共產的YY。但,我不能說他錯了。身為美國人,史匹柏當然有他國家背景的政治立場,只是,這樣的美國精神和國家意志,在太多的美國大片中都薰染過了,從《阿甘正傳》開始,「standing man」就從未消失。同時,這種精神也激盪著一批一批中國的年輕人,深刻懂得了「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所以,再來談國家意志,未免過於乏味了。

那麼這部片子值得玩味的是什麼?還是小人物永遠也高不過國家利益的個人命運,和小人物之間跨越國界和國家意識形態的惺惺相惜。漢克斯作為專業律師的能力再強,他也不過是國家的一枚棋子,國家一個眉眼,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所以,漢克斯當即就答應了中情局,毫不猶豫。所幸,他的初衷是讓朋友般的蘇聯間諜免於受刑,而不是把個人利益建立在國家的利益之上,謀得蠅頭小利。所幸,他完成任務,安全回到家中,與妻子兒女團聚。而對於國家利益這事看的透徹淡定得多的,便是馬克。多次在漢克斯在疑惑中,面無表情的回答:「 Would it help?」 這本是間諜的身份使然,漢克斯卻因此與之有了默契的惺惺相惜。至於「 standing man」的故事,我更願意看作是馬克的伎倆,讓漢克斯誓死為他辯護。而最後雙方交換間諜時,馬克寧可等待檢查站美國學生的交換,也沒有向前邁步,回到自己國家的陣營。這超越國家意志的君子情義,更讓人為之動容。

如今,美國片的賣點已無法再唱美國精神的大戲,反而小人物的命運和情義,這更具普世意義的要素,更能讓人願意為之再貢獻票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