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89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怪貓黍離

2016-01-12 00:15:08

從《十二公民》看國產電影


文/怪貓黍離
  很早就關注了《十二公民》,徐昂作為活躍在話劇舞台的年輕導演,名號並不響亮,但是有對西方經典電影致敬的這一個要點,著實吸引了很多電影愛好者和電影人,年初在羅馬電影節上的表現更是為電影造了很大勢,看了兩個小時,實則有不少收穫,不僅僅是對電影本身,更是對中國電影有了很多感想,到底需要把西方的元素和中國本土元素融合到多少比例才更適合我們國產電影的發展?
  先來聊一聊電影,導演嚴肅的按照原作來擬定了大體一致的主線劇情,並加入了一些有趣的致敬細節,如剛開始在桌子後面高椅上的那颱風扇,57年原版《十二怒漢》作為一部黑白電影,在技術受限的情況下,導演用了一颱風扇把整個房間悶熱的氣氛烘托到極致,出人意料的讓單一空間的鏡頭變得生動真實起來,《十二公民》在按照原作基本一致的案件推理過程下來,各種中國式的社會問題也浮現出來,這也是這部電影奪人眼球的地方,或詼諧或嚴肅的直擊問題並且與電影劇情完美融合不顯突兀,導演的意圖也十分易懂,配合穩重完全被把握住的節奏,令電影整體呈現的效果達到出乎意料的精彩,羅馬電影節上華語電影所獲最高獎項名至實歸!
  如果說讓我對電影的核心思想進行剖析,那是強人所難,社會學法律學政治學,我是一竅不通,但我倒是特別喜歡本作中各種手法與角色塑造等方面,下面就來詳細說一說關於《十二公民》的電影價值究竟如何,以及它在中國電影上所佔的地位和意義在何?
  很多人說世界八大藝術裡的話劇藝術和電影藝術有著很緊密的聯繫,因為它們都具有幾個要素,故事背景,時間地點,虛擬的表演以及最重要的角色扮演,徐昂作為一位成功的話劇導演,對於角色塑造可謂十分熟練,說來慚愧,怪貓我高中時也曾導演過一次話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無人生還》,想必喜歡推理文化的朋友肯定知道,在故事和角色以及佈景上,《無人生還》和《十二公民》有著很多相似點,比如場景固定,人物固定,故事需要各個懸念點推進,並且對於演員的表演要求極高,因為只有角色塑造的有足夠張力才能讓侷限的場景不令觀眾感到乏味,而當時怪貓糊里糊塗的導了幾個星期,最後出來的效果還是太生硬,和專業的話劇導演根本無法比較,一方面是演員的水準,更重要的就是導演不給力啊。因為對話劇沒有關注,所以對徐昂這個導演並不熟悉,不過可以看出他有思想有水平,選角方面放棄偶像爆米花帥哥美女,而是選擇號召力近乎於零的老戲骨實力派,畢竟這樣一部電影很難贏得商業成功,乾脆就全身心放在藝術水平上,也算是為自己在華語電影中開一個響亮的頭,電影中每個角色性格在開始20分鐘之前就已經奠定,並在隨後的70分鐘做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不得不佩服每一位演員的功力,以韓童生和何冰為主以及其他各個演員之間的對峙戲支撐起了電影100分鐘幾乎無場景變換的危險手法,音樂燈光完美的與電影節點配合,可以說這樣一部電影中值得中國電影人學習的地方有很多,當然,電影中的不足也相對明顯,比如過於偏向話劇而缺少了本應具有的現實感,演員在電影中的身份和感情變化也與生活相違背,導演其實並沒有極力想向真實靠攏,通過電影中幾次窗戶外暖色虛幻顏色的變換可以看出話劇轉型電影的「後遺症「。
  這類圍繞一個案件展開劇情,昇華主題,把諷刺和警示擴散到全社會的優秀法庭電影有很多,像《控方證人》《桃色案件》《一級恐懼》等等,只在一個房間展開這類手法也並不稀奇,畢竟從《十二怒漢》之後各國也有他們自己的翻拍作品,然而在中國大陸出現的確值得關注,雖然僅僅是一部翻拍,但其中將西方元素和中國元素融合恰到好處的做法在華語電影中實則少數,小時候因為接觸了一些美國法庭電影,對於其中律師在法庭上激烈反駁的場景記憶猶新,一直夢想著當律師,然而當我知道了國內法庭模式後,便失去了興趣,所以能在華語電影中看到如此精彩的案件辯論實在是難得,成功將東西方文化融合的佳作在中國電影史上並不多見,因為完全「中國」的像《陽光燦爛的日子》《秋菊打官司》《三峽好人》《我11》等等如張藝謀早期電影,姜文早期,田壯壯,謝晉,這樣二代三代導演,由於他們經歷了中國動盪的時期,並且對於西方電影接觸較晚,所以他們保持了較為本土的中國化的電影藝術,而像寧浩,陸川,這樣第六代左右的導演由於接觸了大量西方電影的元素,電影開始慢慢具有濃烈的商業氣息,但能在保證本土化的基礎上做到最權衡的安排,像寧浩的《瘋狂的石頭》與蓋里奇的《兩桿大煙槍》之間有趣的」聯繫「,陸川的《南京南京》與《辛德勒的名單》一樣的黑白藝術手法,姜文則是更為典型的例子,《鬼子來了》的黑白手法,和昆丁的密切關係,不過通過這些佳作都可以看出每位導演將中西方文化比重的安排都近似於一種模式,那就是手法與藝術呈現模仿甚至是升級西方的典範,故事與電影核心則嚴格按照中國文化來擬主線,這樣出來的作品不會令人失望,然而現在的許多商業電影剛好相反,把故事與電影核心塑造的異常奢華,按照西方的故事結構來寫劇本,按名氣度來選角色,藝術方面則完全擱後,生硬的剪輯拼接,混亂的節奏,無一不讓人感到乏味和噁心。
  《十二公民》這部電影的出現我不知道能否對中國電影市場的各種詬病起到積極的作用,但至少它讓電影愛好者們因看到中國電影依然存在閃光點而感到一絲欣慰。說到這裡,點到為止。
  《十二公民》的成功代表了華語電影新生代導演的實力,我僅僅是希望這樣電影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不僅僅是像我們這樣喜愛電影的發燒友們,因為我們畢竟只是一部份,我希望中國所有電影觀影者可以分辨出何為佳作何為快餐,做出正確的選擇,當然對於小眾電影不能要求過高,要讓他們達到商業片的回報水平是痴人說夢,我只是簡單的想可以看到未來中國電影市場的排片上像《十二公民》這樣的電影能有更多展示的空間,也希望觀音者可以給小眾電影給新進導演一些生存發展空間,將小眾文藝和商業做到最大的權衡。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