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獵人之夜--The Night of the hunter

猎人之夜/猎人的夜晚/暗夜寻宝

8 / 97,787人    92分鐘

導演: 查爾斯‧勞頓
編劇: Davis Grubb James Agee
演員: 勞勃米契 莎莉溫德絲 Lillian Gish James Gleason (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ucie blanche

2016-01-13 01:44:52

黑夜的力量——《獵人之夜》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當我們在眼睛裡看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看見了夜晚:那個使我們害怕的夜晚,在我們的面前升起的世界的黑暗……」-黑格爾

      一個人是一個黑夜,這是一個屬於獵人的夜晚,無止境的追逐著他的獵物。牧師與獵人是一對反義詞,就像哈利雙手上的紋身:愛與恨。牧師給予人們希望、信仰,光明和愛;獵人打破自然的平衡,威脅著獵物的生存,積累著無盡的貪婪。

       這是一個註定不眠的夜晚。獵人可以看做一個像徵,慾望的擴張。電影的主題圍繞著權威(父親)形象的缺失與重建。二戰之後的美國,經濟已復甦,但在麥卡錫主義浪潮的波動下,社會潛在著對人性和道德的信仰危機。人類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難題。歐洲的存在主義思潮為垮掉一代的出現推波助瀾,獵人之夜就是這捲浪花之前的漣漪。

       一戰後的化身博士與二戰後的獵人之夜遙相呼應。哈利,一個化身博士似的牧師形象示人,表面上受人愛戴,內心裡卻是一個十足貪婪的「獵人」。維拉,一個無辜和無知的女性形象;因為無知,所以無助;渴望愛情,所以被利用;不能保護自己,更無法保護她的孩子。在電影中,男性和女性的形象猶如老鷹和小雞般懸殊。母愛在這裡也顯得微不足道,父親的缺失對約翰對影響尤其被強調。電影沿用了化身博士的表現主義風格,哈利的影子時而製造的恐怖氣氛像是無惡不做的海德再世。電影開場時,夜空中孩子的頭像、以及隨後出現的屍體,為整個影片奠定了濃重的神秘主義基調。孩子在夜裡逃跑時,導演增加了許多動物的近景:蜘蛛、青蛙、兔子和羊,有意平撫觀眾的緊張感。自然在冥冥之中保護著應該被保護的生命,自然是人類的保護者。當人類在革命與戰爭後被存在之難所困時,也應是人類回歸自然這片庇護所棲居之時。獵人,作為自然的破壞者,理所應當被懲罰。

        然而在審判將要到來時,片尾的約翰卻出人意料地「原諒」了哈利。約翰其實並沒有原諒這個概念,即使他知道是哈利殺害了自己的母親,他也沒有憎恨哈利,反而希望警察放了他。他本能地對哈利喊了「爸爸」,約翰並沒有善與惡的概念,對於哈利只是由莫名的恐懼轉為同情。當他看見哈利像生父那樣被帶走時,他的絕望佔據了恐懼,他看見了再次升起的黑夜。而這個黑夜不僅屬於獵人,也屬於整個人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