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 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星际大战七部曲:原力觉醒(台)

7.8 / 978,064人    135分鐘

導演: J.J.亞伯拉罕
編劇: 勞倫士卡斯丹 喬治盧卡斯
演員: 黛西蕾德莉 嘉莉費雪 馬克漢米爾 哈里遜福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拐了

2016-01-14 02:05:54

新作變身「舊夢重溫」


復古情懷新人主演 全面懷舊但新意不足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在歐美世界的火爆程度遠遠超越了《星戰》系列前作,影片目前已經輕鬆突破了《阿凡達》保持的北美票房紀錄。這部影片引起的關注到底到了什麼程度?我舉一個例子——我表妹的法國丈夫聖誕後興奮地給正在中國度假的表妹發微信說全家一起去看了《原力覺醒》,《星球大戰》作為歐美世界電影第一IP的地位可見一斑。

確實,《原力覺醒》在歐美的火爆,在很多中國觀眾眼裡有點難以理解。距離上一部《星球大戰》真人大電影已經過去10年,最早一集星戰誕生於39年前,那是一部改變了好萊塢電影工業和商業片規則,被一致認為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的影片;而星戰之父喬治·盧卡斯從1999年開始推出的前傳三部曲則飽受爭議。

影迷們一致期盼自己所熟悉的《星球大戰》的回歸,而《原力覺醒》確實做到了——無論是敘事還是剪輯方式,乃至影片特效的製作和對膠片拍攝的堅持使用,都讓影片的質感無限靠近39年前的《星球大戰:新希望》;觀眾們不僅看到了熟悉的老人物再次登場,也看到了那些令人興奮的星戰標誌——千年隼飛船、X翼戰機、鈦戰機……在敘事上,《原力覺醒》和《新希望》也幾乎如出一轍,在主角的英勇表現下,弱小的抵抗軍奇蹟般而又有理所當然的一舉擊敗強大的帝國,影片甚至放棄了如今商業電影的快節奏和交叉剪輯,場景之間的化入化出讓人感覺穿越到了1970年代,74歲高齡的哈里森·福特的戲份之多更讓所有星戰迷們感動到哭。

可以說,在復古和懷舊上,《原力覺醒》做到了極致,打了一手情懷王牌;影迷們也是自願中槍,繳械投降。當然,導演J·J·艾布拉姆斯也將一些自己的個人風格帶入了影片,影片在保留了眾多原版影片的老梗之外,也增加了許多歡樂的喜劇元素,過癮的追逐和大場面也是一個都不能少。然而這並不能掩蓋《原力覺醒》的不足——兩位新人主演並沒有讓影片真正充滿新意,劇情和人物行為邏輯上都充滿了大大小小的硬傷,無論是情節還是人物情感,都讓人感到突兀和稍有刻意。影片最不合理之處便是影片徹底拋棄了《星球大戰》系列中關鍵的學徒制——接受過系統訓練,本應是強力反派BOSS的凱倫·洛能被一個沒有接受過任何引導和訓練的女生輕鬆擊敗,原力這一本應需要經驗體會和長期訓練才能掌握的宇宙氣功變成了影片女主的天生神力……這幾乎顛覆了整個星戰系列的立足基礎。

也許是前作的人物實在過於經典,《原力覺醒》中的主角多少有些顯得缺乏個性,即便是幽默段子,也遠不如最早三部曲中漢·索洛的油嘴滑舌搞笑;整部影片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而敘事又是如今好萊塢大片的規範流程——壞蛋掌握了一擊必殺的超級武器,宇宙(地球)危在旦夕,英雄(普通人)挺身而出,最後一秒扭轉乾坤;這多少讓影片顯得缺乏新意。儘管情懷滿分,但單獨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原力覺醒》只能稱得上剛及格,無論是搞笑程度、人物魅力還是場面想像力,相比迪士尼2014年推出的《星際異攻隊》都有差距,如此,離《新希望》的一代經典更是相距甚遠了。

一次缺乏勇氣的IP重啟 好萊塢工業的永恆難題

從決定採用全面懷舊之路開始,《原力覺醒》其實就已經和《星球大戰》系列的核心精神有些背道而馳了——當年《星球大戰》完全是一部大膽創新之作,影片的主題、人物和特效都是那時觀眾前所未見的新事物。事實上,導演喬治·盧卡斯當時也沒有想到影片會獲得如此成功,而影片的後續之作成為一代經典也和盧卡斯的創新精神密不可分——難以想像當初觀看《帝國反擊戰》時得知影片最大反派乃是主角父親的震撼,那個時代也很難有商業電影能讓反派獲得全面勝利。

矛盾的是,成為經典之作的39年後,《星球大戰》開創的眾多商業電影敘事模式早已成為俗套。喬治·盧卡斯是一個敢於冒風險大膽創新的電影人(然而在電影語言技巧上卻十分保守),在《星戰前傳》三部曲中,他將原有的星戰世界擴展開來,完成了一部宏大的史詩;《星戰前傳》第一部創造了電影史上第一個完全電腦合成的角色,外星人賈賈·賓克斯(儘管這個角色是如此的被星戰迷們所厭惡);每一部前傳都會推出不同造型的機械和人物,採用的電腦特效場景也都超越當時電影的紀錄;最關鍵的是——在原始三部曲的基礎上,前傳三部曲事無鉅細地構建出了一個充滿各色魅力人物和廣闊星系的星戰世界,給後續作品留足了發揮空間。

因此,《原力覺醒》如此不思進取就多少有點說不過去了,難以想像《星球大戰:絕地歸來》結束30年後,正反雙方還在使用30年前同樣的飛船和武器;在星戰系列中十分關鍵的共和國完全淪為了可憐背景……不得不說在創新上,迪士尼和J·J·艾布拉姆斯選取了最穩妥最安全的路線,也難怪曾上交原創劇本的喬治·盧卡斯會抱怨「把親手養大的孩子賣給了奴隸主」。

事實上,因循守舊還是大膽創新是好萊塢工業體系的永恆難題,在目前好萊塢大投資全球巨片的商業戰略下,大投資的商業電影,一旦失敗甚至會直接導致出品方破產,也難怪迪士尼會選擇最穩妥的製片路線。儘管《星球大戰》周邊其實並不缺乏具有深度的好故事——作為《原力覺醒》前傳推出的小說《星墜》時間線是《絕地歸來》到《原力覺醒》之間的30年,小說描述了兩個平民兒童在這30年間的人生軌跡,他們在帝國和共和國的戰爭之中長大,成為情侶,並最終選擇了站在不同陣營,這部愛情史詩悲劇被稱為星戰版的《亂世佳人》。但迪士尼選擇以更接近《新希望》質感的故事進行重啟,多少顯得有些缺乏魄力,畢竟迪士尼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是好萊塢六大公司中最保守的勢力——絕招就是買買買。系列電影目前已是好萊塢征服世界的不二法寶,《大白鯊》編劇曾抱怨如今好萊塢大公司的高管——「讓他們投一個《教父》《大白鯊》試試?這幫小子們如今只打安全牌。」

於是,《原力覺醒》成為如今好萊塢商業電影工業矛盾心態的絕佳寫照——創新只有在危機之下才會觸發,依靠情懷和系列電影能夠輕鬆橫掃全球票房,何樂而不為?2015年《侏羅紀世界》和《終結者:創世紀》在北美遭遇兩重天已經證明了缺乏創新的續集遲早是死路一條。美國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曾這樣寫道:「《星球大戰》標誌著『敘事一代』的開始,這一代觀眾只想好好聽你講個故事。」好在機會尚存,新星戰三部曲後續還有兩部,希望迪士尼和J·J·艾布拉姆斯不要把「新希望」變成一場「舊夢重溫」。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娛樂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