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坎特伯利故事 [1971]--The Canterbury Tales

坎特伯雷故事集/坎特伯利故事集/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之坎特伯雷故事集

6.4 / 7,786人    111分鐘 | Argentina:112分鐘 | USA:109分鐘 (cut) | Italy:112分鐘 | West Germany:140分鐘 (Berlin Film Festiva

導演: 帕索里尼
編劇: 帕索里尼
原著: Geoffrey Chaucer
演員: Hugh Griffith Laura Betti Ninetto Davoli 法蘭哥薛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文禾斗

2016-01-16 06:19:34

地獄與嘲謔——評《坎特伯雷故事集》


    在帕索里尼的生命三部曲中,《坎特伯雷故事集》是最荒誕諷刺的一部。在片頭,故事的講述者喬叟(即《坎特伯雷故事集》這本書的作者)在與人打趣時,藉此人之口說:「Ah,but between a jest and a joke,may a truth can be told。」(在嘲諷與玩笑中,真理也許會顯現),然而在生命三部曲的第三部《一千零一夜》的片頭,螢幕上展示的是「真理並不是存在於一個夢中,而是在很多夢中」,類似的,在三部曲第一部《十日談》的末尾,帕索里尼甩給我們的一句話是「在夢想更為甜蜜時,為什麼要創作藝術作品呢?」真理、夢、藝術、嘲諷幾個主題在生命三部曲里構成一種糾纏的狀態,但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的發生,我們好像是沉浸到生命的探索里去了,《莊子》:「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真理難道一定是存在於高雅嚴肅的事物中嗎?一定要以一種聖潔的態度去找尋真理嗎?三界之中,何事何物不可見真理?嬉笑怒罵之際,真理亦可顯現。我以為生命三部曲給了世人三種求索真理的狀態,當然帕索里尼也有意或無意帶著觀影者在三界之中穿梭,《十日談》告訴我們藝術般美妙的天堂只存在於夢境中;《坎特伯雷故事集》告訴我們人也可以帶著嘲謔、以戲弄的形式面對地獄,地獄裡也充斥著嘲謔、戲弄;《一千零一夜》則告訴我們人間的命運抗爭終將消解,而我們會回歸到日常生活的恬靜快樂里。不虛慕天堂,不恐懼地獄,自然地面對人世,這是我所測度到的生命三部曲的大義。
    《十日談》的上半部講的是惡霸在臨終懺悔時欺瞞了神父,以致於死後被當作聖徒來供奉,下半部則通過帕索里尼扮演的畫家觀測世情百態,而於夢中夢到不理人世的天堂、勞苦慘痛的人間、以及鬼焰熾盛的地獄三者並存的畫面,從而引發畫家的感慨的故事。其間穿插的各種揭露基督教的虛偽的故事,把基督世界所塑造的神境、天堂和他們所謂的教義、修行無形中消解了、摧滅了。《一千零一夜》則是通過成套成環的故事鏈來表現人世間命運抗爭,表現的故事多是主人公在離奇曲折的經歷過後回歸到了恬淡平常的境況。那麼《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所選取的幾個故事,有意無意間總是能窺測到地獄的登場,即使喬叟在結尾寫著:「以上故事,僅供消遣」。
    本片的第二個故事中,主教的一位管家平日裡以敲詐、勒索為營生,一位賣麵包的人目睹了他所有的行徑,包括告發同性性行為(交錢則無事,否則舉行盛大的儀式將涉事者燒死)、通過恐嚇詐騙窮苦人的錢財等,於是他們二人在路上相遇,並結為兄弟,在荒野里,在暮色下,賣麵包的告訴他自己是魔鬼,是來帶他下地獄的,而管家的神色頗為淡定,不知是對地獄的無懼,還是認為這個人是在戲謔,但作為背景音樂的靈歌還是很讓人悽惶的。扮演賣麵包的人的是弗蘭科奇蒂,他在《十日談》里演欺瞞神父的惡霸,在《一千零一夜》里演囚禁公主的惡魔,那麼他在本片中飾演的角色是真是魔鬼的可能性也很大。
    本片的第三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四處惡作劇的混混的故事,風格完全是模仿卓別林的,也許他只是天性如此,在惡作劇後,不顧警察的追逐,總是喜歡大聲歌唱,發出歡快但刺耳的叫聲,以致於他在刑場上依然縱情歌唱、神色不改,好像是要以這戲謔的音節作為走向地獄的靈歌。
    本片的第四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學生為了與木匠的妻子偷情,假裝自己預測到了大洪水的來臨,告訴木匠要把他們夫妻與自己裝在酒桶里吊在房樑上,在洪水到來後斬斷繩子把木桶當船來保命。當三人上了房梁後,趁木匠睡著了,二人便偷偷下來了。後來的情節中,學生被人懲處而吼叫,導致木匠以為洪水來了,便斬斷繩子,摔到地上了。學生對木匠講述洪水來臨的姿態、語氣,與《聖經》中神教訓諾亞造舟的情形很是類似。所以像「末日來臨」這種極為恐懼嚴肅的話題,在他們的情慾面前已經變成了可以任意改裝的藉口,從《聖經》中的聖蹟演化出了一樁極為調謔的韻事,在他們眼裡,末世有什麼可怕的。
    本片的第五個故事講的是一位情慾熾盛的老婦,在累死了四任丈夫後,強行與一位學生成婚。當然,她是在倉促辦理完第四任丈夫的葬禮後,馬上從教堂的右側轉到教堂的左側,開始她與第五任丈夫的婚禮,其間她只是換了下帽子而已,而眾人也很熟練地從哭聲切換到了笑聲,從靈歌切換到了婚曲。老婦由於繼承了四任丈夫的遺產而深切懷疑學生與自己成婚的動機,在與學生的爭吵中受傷摔到,在臨死前讓學生把臉湊過來,說自己原諒他了,然而卻趁機狠咬了學生的鼻子。對他人死亡的冷漠,對自己死亡的無感,她在走向地獄之前,不去做什麼心理準備,只想著搞個大惡作劇。
    本片的第七個故事講述了四個浪子,其中一位死去了,別人告訴他們是「死亡」把他帶走了,餘下三人便結為兄弟要找「死亡」報仇,在郊外遇見了一位老人,老人給他們指了「死亡」的所在,那個地方散落了很多財寶,三人決定均分,派了一位回去買酒和麵包。被派出的人想獨吞,於是在酒裡放了毒藥,另外二人想均分,約定了殺掉第三人。所以在被派出的人回來後,二人殺掉了他,然後痛飲毒酒,終於三個人都找到了「死亡」。原來「死亡」這麼容易找到,地獄的門經常打開著,一不留神就進去了。
    本片的第八個也是最後一個故事,則是講的一位牧師想侵吞一個將死之人的遺產,該人告訴他寶貝在自己屁股下,於是牧師湊過臉去找,那人奮其最後之力放了個屁,暢懷大笑而死,又是一個去地獄之前搞個大惡作劇的人。牧師在晚上也被天使帶到地獄去了,在那裡,撒旦從自己的屁股里噴出無數的教士、僧侶及各種穢物,並伴著惡氣,地獄裡所有的人都在接受魔鬼的戲弄懲處,四處洋溢著魔鬼恐怖的笑聲。
    本片的主要故事如上所述,《坎特伯雷故事集》這部影片雖然說是為了消遣而講故事,但由於充滿了死亡、地獄、末世這樣的元素,從頭到尾幾乎是讓人笑不出來的,其畫面也是蒼涼的、黯淡的,總是一個惡作劇的故事剛結束,馬上又切換到了莊嚴的宗教場面,讓人跟不上節奏。
    喬叟本人的心態也不可捉摸,他會被自己記下來的故事逗笑,但又面臨著妻子離婚的警告,講述每個故事的人也是複雜的,有妓女、有假貨販子等,但他們都是去坎特伯雷朝聖的人。既然是朝聖的人,為什麼又會為了獲得盤纏而去講褻瀆基督教義的故事呢,那麼跳出這一個又一個荒誕諷刺的小故事,整個參拜坎特伯雷聖地的人群,乃至那個世紀的被宗教籠蓋著的世俗社會,表現出來的行為雖然是虔誠地朝聖,記在紙上的故事又是褻瀆聖訓的,那麼它本身就通體是荒誕諷刺的吧。也許面對那個地獄之門常開的世紀,與其戒慎恐懼,惶惶不可終日,不如都像喬叟一樣作詼諧觀,通過辛辣風流的嘲諷與玩笑,去找尋那「屎溺」中的道。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