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样年华/

8.1 / 170,498人    98分鐘 | Poland:94分鐘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張曼玉 潘迪華 Lai Chen Ping Lam Si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拜啟者阿樹

2016-01-16 21:57:10

和青春期的香港不期而遇


沒有修復過的膠片有著屬於那時的淳樸質感。星星點點的斑駁影像里,人們生活在一個遠去的香港。
看那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老電影的時候,很奇怪的,腦子裡總是盤旋著周璇那個時代的人和事。這個早逝的一代紅星曾經周旋於雙城,留下了一個時代的回憶,假如那時的老人還在世,這個人絕對不能不提。雖然我沒有去過那時的香港,但是從邊邊角角的資料書籍影像裡面,總會有一些感性居多的感知的。
那時的港片總是傳統到可愛的。以朱石麟1955年在香港拍的《一年之計》為例,故事是簡單到近乎稚嫩的:妯娌、婆媳、兄弟之間的家長里短,主題也帶有早期國產電影濃濃的說教意味。片中雖然沒有任何明顯的關於香港的標誌,但較為忠實地記錄了那時的香港人情,從片中來看,那時的香港還未擁有東方之珠的繁華,倒有著一個成長中的小漁村的安寧與閒適:人們在這裡吵吵鬧鬧繁衍生息,即便有了生活中無法避免的嫌隙爭端,甚至是風波迭起的愛恨情仇,但最後總能歸於平靜,在家庭的港灣得到歸依與平和。
我一直相信,曾經在某個時間維度,在某個靜止的美麗地方,是有這樣的故事發生的:科技近乎落後,高樓還未拔起,金錢還未稱帝,世態不至於炎涼,人們生活窘迫到為了一塊月餅會高興很久,也會為了情義傷心哭泣,會毫不掩飾地去聲討不正確的人和事。。。以致於現在的人看來不可理喻。
王家衛的懷舊是骨子裡的,他自上海隨家人移居香港之後,究竟對這塊依山傍海的處女地有過什麼樣的期許與遇見,不得而知。然而時過境遷,他依然沒有忘記在年幼心中記住的那時那地的港都。王家衛曾坦言,《花樣年華》靈感來源就是周旋的那首《花樣的年華》,那也是她主演的一部香港電影名字。甚至在《花樣年華》大獲成功之後,他還剪輯了一部4分鐘長的記錄短片,是關於上世紀60年代的香港的,全程音樂都是《花樣的年華》。
電影《花樣年華》雖然屬於1960s,和1955年的香港差了幾年,但那時的風物人情卻沒差多少。這是一部極私人化的王家衛電影,正如他本人所言,他是回不到那時的香港了,但是他試圖把那時的香港通過一種近乎完美無瑕的寫意影像呈現給人們。值得注意的是,他不是還原,而是再創造:斑駁牆壁上貼著旗袍女子的濃妝艷抹畫像廣告,房東和房客毫無芥蒂地搓麻將玩四九如同一家人,昏黃燈巷裡瀰漫著慵懶的雨後情調,買混沌的小攤前行人圍成一圈津津有味地聊天品嚐,咖啡館裡法蘭西音樂渲染下的四目相對,人們波瀾不驚地上班下班做飯吃飯逛街看電影。。。鏡頭裡,張曼玉搖曳生姿的風情在高貴典雅極具中國化的旗袍上淋漓盡致地展現無遺,梁朝偉飾演的周慕雲內心的深情與怯懦,「愛又不能愛」的糾結與徬徨,帶著古時中國文人的矜持和含蓄。。。也許那時的香港未必如電影裡那般纖塵不染,那時的港人未必如此浪漫淳樸。但是在一個至今依戀那個時代的孩子心中,這一切都是真實存在過的。
在《歲月神偷》里,吳君如飾演的媽媽總是念叨著一句:做人總要信。嗯,總要信的。
房子在暴雨里塌了沒什麼,兒子得病死了沒什麼,家裡沒錢日子可憐兮兮沒什麼,生意窘迫做不下去沒什麼,經濟不景氣也沒什麼。。。都沒什麼,含著滿腔淚水一家人齊心合力支撐下來,不是因為傻也不是自欺欺人,只是因為,做人總要信的。
港人之所以能創造世人震驚的發展奇蹟,並能夠引以為自豪的,也就是這種自尊和自信。他們雖然窮,卻從沒有忘記骨氣這回事,他們雖然經受著生活的折磨,卻從未想過舉手投降或者坑害別人。這是一種近乎自戀的自信,那時的香港人肯吃苦肯打拼懂得變通,頭腦又好,沒理由找不到一個錦繡前程。
可以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是處於青春期的熱血少年,還有著無數夢想和渴望。《歲月神偷》里最大的小偷無疑是時光,帶走了一切美好與不好的回憶。雖然年少英俊的大哥猝然離去,但是日子還在繼續,片尾爸爸媽媽帶著小弟堅強活下去。不能不說,那時的香港如同大哥一樣已經永遠活在一代人心中。如同主題曲唱的那樣。

水一般的少年

風一般的歌

夢一般的遐想

從前的你和我

手一揮就再見

嘴一翹就笑

腳一動就踏前

從前的少年

漫天的迴響

放眼看歲月輕狂

歲月輕狂
。。。

《歲月神偷》是寫給那時香港的情書,和王家衛寫給那時香港的另一封情書《花樣年華》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上世紀中旬的香港有著諸多夢幻和榮耀,也有著無盡的滄桑和坎坷。現在回看起來,一切都恍如夢境,如同那些讓我們至今碎碎念的香港電影傳奇。
總的來說,那時的這些香港老片是《花樣年華》的底版和來源,也是《歲月神偷》的回望和依託。
那個時代的香港,必然回不去了,但依然令人魂牽夢縈,也值得人們一遍遍去懷念、一遍遍複寫重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