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89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林覺賜

2016-01-20 08:14:27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缺席


突然極其想看這部電影,一是由於朋友的推薦,二是部落格上看到比較深省的評價——這在當今的國產片中實在不多見,包括前段時間的《闖入者》,對於嚴肅電影的捧場才剛開始,話題就變成了導演作過頭,討論失去原來的意義的時候,人們更多看到的就不是這個電影本身了,按照國人喜好就奔導演小三花邊上去了。買票的時候排期還不錯,但是時間都不是特別好,一如既往的很多影院根本沒有上映,上映了的也沒有下午的黃金時間。影片開始的時候遲到了十分鐘(選了個時間最早的沒去過的影院找入口就找了半天),有點遺憾沒能看見案情跟著分析——也讓我踏踏實實的當了一個觀眾。
首先觸動我的是8號先生在對10號先生說的一番話,10號先生說這事兒用不著吹毛求疵,8號先生怒,關係到我們孩子的未來能不吹毛求疵?關係到一個人的生死能不吹毛求疵?關係到法律正義價值的實現能不吹毛求疵?(非原話,大意)這是8號先生全部影片中唯一發火的地方,讓我感動到熱淚盈眶,10號先生默然,不是由於層次低一些,而且因為沒有人可以阻擋正義的呼聲。
我不是一個專業的影評人,能沉下來寫這些實在是因為這讓我感動了,出自內心敬仰那一層的感動,如同高山仰止的感動。有幸學過一段時間法律,除卻功利的因素,我認為法律是相當理想主義的東西,據理力爭也罷,抽絲剝繭也罷,抵死不從也罷,都是為了一個明確的目的,理想主義叫它正義。
案件很簡單,被遺棄多年的兒子成了富二代,與生父重逢但常常爭吵,樓下老人+對面女人的證詞幾乎讓這個案件鐵證如山,12位陪審團中11位堅持有罪,在孤獨的堅守者的不懈努力的勸說與證明下,12位皆同意無罪。中間的糾結,爭吵,透露出每個人背後的故事,幾乎是對當下國人面對問題具體表現的真實刻畫,傳統思想的父為子綱、隨大眾的安穩、先入為主的偏見、對錯往往不是用事實而是用綱領判斷,理不直氣也壯的大嗓門,等等,這些糟粕就如同電影場景中影影綽綽的黑暗,讓人感到孤獨和絕望,感謝的是,仍然有「不同意你的觀點,但堅決捍衛說話的權利」的冷靜者(醫生),仍然有「大家都覺得你有罪的時候,萬一你沒罪呢」這樣的關懷(老人),仍然有缺席正義帶來的傷痛無法彌補的軟弱(玩刀少年),感謝這些人性中善良的光芒,讓壓抑封閉的空間有了可以呼吸的空氣,讓一條人命沒有因為瑕疵和偏見而泯滅。
何冰真是演技超然,分分鐘大宋提刑官的感覺,計程車司機無疑是最生動的一個角色,從反對最強音不斷使絆,到最後承認是因為自己也有被老婆拋棄不能認兒子的隱情才對死者無比同情從而痛恨兒子(富二代)不原諒父親。雖然裡面哭的人不少(都是社會相對低層認),最讓我有所觸動的,是小賣部老闆的:你說的這些我都懂,不就是讓我明白一個人的命比我冰棍重要嗎。
小成本電影,全片幾乎只有一個場景(前面十分鐘可能有我沒看到,後面有一個短暫的舞台幕布一般的),比較專業的說法是「戲劇搬上螢幕」,這也成為很多人詬病成本廉價,然而我認為一部能讓人思考的電影,如果不是投資方,是不用費心考慮成本問題的。劇中幾乎處處是笑料,但是卻一直讓人感到壓抑,幾近密閉的空間(看電影也是密閉的空間)容易讓人產生依賴——在劇中是對已有觀念的依賴,8號先生奮力的反對自證更似想要衝破這一個空間,從心理學上講這是違背人本性的——穴居的安穩,所以他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面部表情刻畫可以看出多次面臨崩潰,支撐他的是探尋真理的所在,放在戲中就是求證富二代殺人的不可能性。他面臨的阻礙幾乎是覆滅性的,劇本寫成那樣也是為了效果,再次為演技點讚~
整部影片思想的火花不禁讓人大呼過癮,在電影院都恨不得排滿玩命關頭復仇者聯盟的今日,這樣的誠意之作實在是讓人感動——電影可以娛樂,電影更應該思考,許多人喜歡高高在上的說「我天朝文化軟實力多麼差」「我愛美劇我愛英劇國產都是垃圾」,太高高在上以致於無法評論——幾年前我就說過一句話,大眾化的東西,受眾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面對一群娛樂至上的觀眾,能指望文藝事業在嚴肅深刻的道路上走多遠?我並不看好。軟實力與之對應的是國民素質的提高,這份提高可不在挑剔祖國文藝口味上。
這份東拉西扯的影評,一切只來源於真實,不加潤澤不引修飾。十八屆四中全會講到,違法者只是污染了河流,而執法者若是徇私,也是污染了源頭。英美法系成立與否不是影片想表達的重點(因為根本不可能成立),迎合法治中國的政策趨勢亦不失為取巧,儘管如此,還是想真誠的感謝這部影片,大眾的普法教育,正義維護的艱辛過程,國民素質亟待提高的文藝呼聲。
   最後,以《金牌律師》 中貝老的話來結束此篇,雖然不是律師,站在理想主義的角度,仍然深感於這段話,在貝老擦去一黑板法條的時候,什麼東西崩塌了,一個中國律師合夥制開拓者的表白,一個從業30多年資深律師的心聲,正義與非正義在感性與理性中得到權衡,當這一切過於沉重所付出的代價,當一個人背負太多之後再也不能承受,帶著瑕疵的傳承,一脈又一脈不理解的目光變為笑著流淚,每個人都要經歷這麼一個過程。而我,只看到了法學的一個角,卻仍然為這份堅守而淚流滿面~
你認識什麼是最好的律師?
貝老:你認識什麼是最好的律師?
蘇東:熟念所有的法律條文,清晰明白委託人的訴求,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為委託人爭取最大的權益。但這只是前提,更為重要的是,一個好的律師,要平衡法律和委託人權益之間的關係,這是對一個律師道德的要求和評判。一個好的律師最重要的是維護整個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它絕不僅僅是一個完全的利益訴求者。
貝老:我是在你看來突破良知道德底線,被利益綁架的律師,身上毫無公平正義之心,熟悉法律卻又利用法律的訴棍。
法律的律條是理性的條款,它一條條約束著人們的行為,目的就是要保護人類最低的道德底線,誰要是突破了,就要付出代價。
那麼從事律師這個職業的就應該是心存良知理性踐行的人。但是誰又能告訴我,這所有的律條背後,是不是存在悖論的。也就是說,同一件事情,從法律的角度來看,不是只有唯一的評判標準嗎?但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不,不是,如果是,那麼就無所謂我們律師之間嘴邊常常所掛的輸贏了,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冰冷刻板的律條背後不是理性的束縛和刻意的標準,應該是充滿希望的,人類道德良知的感應的渴望。
所以我以為一個最好的律師不僅僅是一個踐行社會公平和正義的使者,因為我們可以通過手上一個個的 案例,在充滿熱情的註釋著人類最美好的願望。同時引領冷酷的律條向更加入性,更加符合當今的道德標準靠攏,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應該是浪漫的理想主義者,因為我們在所有的社會矛盾中尋求著和諧的最大公約數。同時,我們又是理性的務實主義者,因為我們在追求著矛盾各方的最大權益。再者,我們又是一個自善其身,追求公平和道德的建設者。
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也就是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的執業律師。我見證律師這個職業在紛雜的發展中,艱辛痛苦的成長。
你必須承認,有時為了公平,你頭破血流的爭取,但最終得到的是妥協的公平。為了正義,我們忍辱負重的鬥爭,甚至不吝惜自我的犧牲,但最後得到的是部份的正義,從完美主義者的角度看,那個叫失敗。但從現實主義者的角度看,那叫成功與進步。因為我們是人,不是神。我們吃著五穀雜糧,在紛雜塵世間,尋求純粹意義上的真理,爭取無暇的美好。那無異於拔著自己的頭髮上升,於是我們自我掙扎,自我痛苦,甚至自我瘋狂。因為我一直告訴我自己,一位道德守護者,有一顆善良的心靈和美好的願望。但後來我知道,我自當上律師的那一天起,我就是一名犧牲者,一名殉道主義者。我一定會付出代價,在人世間換來更為重要的結果。
請相信,我換取的不是金錢和地位,我知道,我今天的表白對你沒有用。但我更希望看的是未來的二十年,也會有這樣的一天,你會跟我一樣來總結自己的一生。台下你的學生同樣嘲諷你的表白,這就是傳承。
事實上,法律對我們來說,不僅僅用來評判和執行人間糾紛的評判,而是我們用一生的犧牲,用一代人一生的犧牲,在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這種犧牲不是肉體,也不僅僅限於精神,而是用我們青春開始的生命,直到我們最終下庭的那一刻,犧牲所有的最初理想,自我否定當初最為熱愛的原則,去換取人類文明,在法律律條上的點滴完善與進步。
尤其在今天,我告別的今天,我可以自豪的說我是一名合格的律師,因為在這三十年間,我努力的付出,妥協與犧牲,使我看到中國法律走到了今天,同時更加欣慰的是,薪火相傳,我又看到你們這一代嘲諷我們這一代的同時,你們繼續前行,祝福你,年輕人。祝福你理想的純粹和理想的執著。
向法律致敬,願黨治下能有法治的一席之地!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