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89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子

2016-01-21 05:53:42

尊重生命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如果手中握有生殺予奪的權力,你能否做到客觀公正慎重周密,因為一個簡單的決策背後維繫的可能是一個生命,一個家庭,甚至一群人的人生;即使個人的想法無關緊要,你能否做到獨立思考謹慎判斷,因為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在這個網路時代,你的每一句閒言碎語都可能造成不可估計的後果;如果只是一個模擬法庭,你能否做到在鋪天蓋地的媒體報導專家分析中仍然不盲從不偏見,理智思考分析?
       從《十二公民》學到的最重要的是要尊重生命,可是如何尊重生命?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能做什麼?你可以說8號是在其位謀其政,可是法律、社會制度、國家政策,這每一個看起來很龐大很專業的名詞,每一個都與普通百姓的生活有著各種直接間接的、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些東西構成了我們的生活,塑造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著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所以你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在其位」的。你看到的新聞報導,點開的部落格熱門,不斷刷新的朋友圈,看起來都與你無關,可是都可能與你相關。如果抱著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心態,那麼有一天發生在你身上的不幸的事,也會被人站著看。
       電影中的十二公民,代表著社會各階層、各種性格的人(雖然沒有女性角色略遺憾),而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敏感點:1號是學生幹部或者年輕老師,他的敏感點是被認為不夠成熟,「過家家一樣」、「不會組織」的抱怨讓他怒髮衝冠;2號是養尊處優的領導,此處從第一次發言他冠冕堂皇卻言之無物的一席話可以看出,但他懂得尊重別人,在影片開始補考答辯結束的場景中他看了一眼手錶,說明此人比較有時間觀念而且很可能時間價值較高,但在整個討論過程中他始終保持對別人意見的尊重,不打斷不催促不自以為是;3號因為脾氣暴躁與兒子產生矛盾,對「不孝子」弒父的事件既深惡痛絕又深深恐懼,他的敏感點是不孝;4號是富有的商人,他的敏感點是「有錢」,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也願意接受正確的東西,帶著一點知識分子的清高與自得(因而非常不爽自己的分析被打斷);5號因為個人經歷對被冤枉的人產生同理心,敏感點是被冤枉;6號因為其職業為急診醫生而對生命抱有敬畏之心,他深知生命如此可貴值得慎重對待;7號代表社會底層不被聽到的聲音,也代表人云亦云的一群人,敏感點是尊重;8號作為檢察官,是「主持正義」的那一群人,因為職業原因,他理智客觀,敢於質疑敢於堅持,他的敏感點是對生命的尊重;9號因其年齡與經歷對證詞老人有同理心,他懂得生活不易,也懂得老人心裡的孤獨與寂寥,而他在不記名投票中的表現和細緻入微的觀察也對於真相的揭示起到關鍵的作用,其敏感點是老人;10號作為地道的本地人,因為兒子沒大學可上(可憐天下父母心),對外地人(如富二代的生父與養父)產生仇視心理,與3號相同,他的憤怒部份對人部份對事,並不客觀理智,敏感點是佔據了當地社會資源的外地人;11號代表淳樸進取而容易接受新思想的一群人,儘管其閱歷與基礎不夠深厚,但具備可塑性;12號則是為生活奔波的人,儘管客觀但思考深度不夠,也具備一定的可塑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2號、6號和8號都相對淡定從容,這是涵養但又不只是涵養,知識提升素養,財富與社會地位帶來底氣,而素養與底氣又是一個人有勇氣、有運氣昇華自我的重要因素。
       社會有分工,人的能力有大小,不要求每個人都主持社會正義,但我們普通人至少可以做到在看到新聞報導的時候客觀一點,理智一點,多思考多分析,不傳播謠言,而不是拿來主義的接受媒體傳播的資訊。自由發表言論的權利當然要被捍衛,可是不被誹謗、不被惡意攻擊的權利也是一個民主法制社會應當保障給每個人的,也是我們每個人應當做到的。
       雖然很喜歡這部片,但還是想說真的有bug啊。我可以理解所有的安排都是為劇情服務,但是放著一個目擊證人的證言不討論反而爭了將近一個小時的老人聽到的證據,在8號做出有力反擊後還在揪著機率問題討論實在有點不合常理啊,我不信這些人一個都想不到目擊證人,反正我是在剛開始討論老人的證詞時就想到了啊。還有就是10號在最後的爆發中,前半段的傾訴和突然的道歉銜接有點生硬啊,多一點表情或者動作都會好很多。
       在影片的後半段我想到一個問題,檢察官8號是一開始就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然後引導大家自己提出疑點還是在討論的過程中才逐漸發現真相的呢?我比較傾向於後者。
       最後,向所有弘揚社會正義,關愛生命,敢於堅持自己的人致敬。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