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玻璃偵探--An Inspector Calls

罪恶之家/探长来访/神探驾到

7.7 / 6,085人    87分鐘

導演: Aisling Walsh
原著: J.B. Priestley
編劇: Helen Edmundson
演員: Sophie Rundle Lucy Chappell 米蘭達李察生 肯史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00elsewhere00

2016-01-21 16:41:46

譯名好糟糕


人性的弱點而引發的錯行,這只有在聖人嚴重才能被稱之為罪惡吧?

對此劇背景無知的我, 不明白為什麼An inspector calls這樣中性,又很有懸念深意的名,會被這麼莫名地「中心思想」化了。以致於片子看下來,劇中的一家人最醜惡的,我更多覺得goole的那種道德或神化身般的存在才最最讓人討厭,這或許是我輩腸胃已經無法消化 善惡的絕對化標準,而更多是以所謂 人性 的角度去自我代入-去理解故事中,或是現實裡的事情與人物。正因為我們每個都不過是卑微的充滿缺點的人,所以,實在很難有立場去定性那些罪行為「罪惡」,這個年代這個世界裡,罪惡應該是有明顯犯罪/傷害意圖的行為,更多的法律意義,而非是中世紀宗教統治之下,道德審判上能隨便使用的詞了。中立看來,這樣的變化不知是好是壞。但法制總歸還是人治,人治逃不出人性,絕對的道德本身就有反人性的地方,作為卑微而滿是缺點的凡人之一,對於道貌悍然的道德化身,真的是本能就反感。

inspector goole這個角色的設定,就有點道德與神的化身的意思,審判人性的弱點犯下的錯行,讓這些缺點/錯行的實施者極為巧合地集中在一個家庭 -- 可以像徵是人類這個群體(反正就是亞當夏娃為祖宗的一大家子嘛),受害者不是那麼巧合但更為不幸的是同一個人--當一個人處於社會下層,就往往更少有能力保護自己,因為他/她的基本生存對社會這個無情的體系的依賴更重,對於意外的不幸的抵禦能力更弱,當挫折不止一次地發生時,一步步地「墮落」幾乎是無法避免的,要嘛是維持道德上的「無垢」,因為經濟/肉體-只吃喝睡這種是動物有身體都需要的而滅亡--劇中的女孩就是如此,要嘛就滿足生存本能,無視道德上的墮落--如果那個女孩」聰明「地從有錢人那裡弄到錢,或者」踏踏實實「幹好escort/舞女之類的哪一行,總之怎樣去做,他/她總是要死去的,one way or another。這劇中,女孩是前者,所以在絕對道德眼中(真的嗎?)她是無罪的,於是道德/神化身的Goole為她去審判對她施罪的人--Goole本身的來歷不明,他出現問罪先於女孩自殺,就是告訴觀眾他不是一般角色,也讓之後那家人的質疑,質疑後的問證,然後的如釋重負歡欣鼓舞(自我暴露)有了」施展「的空間。

我觀看的時候,老實說,是越來越不耐煩的,因為真的沒看出」罪惡「啊!只是卑微的人性而已啊!Goole你自己真的有對所有人這麼嚴苛的立場嗎?直到後來,在我看來是他們以為自己被耍弄後那種如釋重負的快樂,真的是愚蠢且無恥的,在此之前,真沒有。。。其實這部片子如果換個角度,從女孩的視角去看,她的命運能引起的同情肯定就是成倍增加的了(想到了苔絲),因為她的確沒有做一件壞事,但錯事?她的確也是做了的~ 比如那一笑,比如她不該讓男士留下,只是因為她的下層階級身份,她的錯行引起的往往不是他人的不幸,而是自己的不幸。觀眾的視角如果能從她的那裡來看,我們同樣會理解,會原諒她的錯,會同情,會厭惡那家人的行為。觀眾立場的易變,也是人性。。。

這部電影的象徵意味太濃,所以免不了的生硬與說教,且幾乎所有劇情都發生在飯廳之中,後來才知道是戲劇改編,才多少理解,為什麼像徵的意味這麼明顯(與礙眼)了。多少可以諒解,4/5星吧。其實很多爭辯都不用啊,那家人知道自己錯了,觀眾也知道他們有錯,只是他們不願意相信自己的無心之過必須承擔這樣嚴重的後果,而觀眾也不喜歡被絕對道德說教而已。不是不知善惡,而是討厭絕對的善惡吧。(片名為什麼就自說自話定性「罪惡」了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