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間諜橋 Bridge of Spies

间谍之桥/间谍桥(台)/换谍者(港)

7.6 / 329,004人    142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馬特沙曼 伊森柯恩
演員: 馬克勞倫斯 Domenick Lombardozzi Victor Verhaeghe Mark Ficher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涼人

2016-01-23 06:24:29

The war never······主旋律永不改變,鋼鐵兄弟會萬歲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無論是否主旋律,《間諜之橋》在電影藝術的造詣和成就上做的十分好。
    這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故事,放在了四十年之後被重新拍成了一件藝術品。題材的選擇,故事的背景,人物角色的決定,都透著一股史匹柏的一貫作風。
    喜歡歷史的人會被題材所吸引:冷戰時期的蘇聯間諜大師需要幫助美國秀一把自由民主,U2駕駛員橫飛蘇聯國土被天網系統擊落,美國留學生因為在東德表示「我只是個看熱鬧的寶寶我不會翻牆真的你看這是我的論文臥槽完了這是英文寫的••••••」而被當局逮捕,成為了東德向老大哥邀功,想向全世界證明主權獨立的有力武器。
而此時一位參與過紐倫堡審判的保險公司律師皺了皺眉頭,表示剛剛沒有轉發錦鯉,這個月水逆應該和我沒關係吧?
  ————
    於是一場跨越美歐大陸,紅藍陣營,里子面子,自由民主和憲法精神的交鋒故事拉開序幕。多諾萬先生將在民眾的誤解、家人的疑惑、國家的阻擾中向敵營間諜伸出援助之手,劃開黑暗和迷霧,把爸爸國的「憲法精神」帶到他的面前。
 這似曾相識的一幕,讓我想起了當年那個胸前紅領巾閃耀,散發萬丈光芒的某雷姓小同志。
   ————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主旋律這個詞在各種藝術題材形式的表現中,開始變得貶義與歧義起來。人們享受著這個集體所帶來的驕傲與自豪同時,卻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抗著這個集體的特點與風格。
    雷諾萬同志的做法有一點兒讓當時的人無法理解,我天,太平洋對面那個傢伙都要毀滅我們開啟異塵餘生的故事章節了(雖然不會有奇美拉坦克和某革命劍),你竟然還想救出那個間諜,避免死刑?回過頭還要說我們執迷不悟,要告訴我們黑島工作室是世界上最棒的遊戲工作室,輻射系列出了1、2、3後還有Nv和老冰棍?(霧)
    不,不對,應該是,回過頭還要指責我們,忘記了憲法精神,丟失了關於真正的自由民主的定義與解釋,心中因為對戰爭和核武器的恐懼而變得懦弱與害怕起來?
    沒錯。他是在提醒著片中的美國人民,也是在告訴著影片外所有觀看過本影片的觀眾們,是什麼,把擁有著不同種族、膚色、血統和政見的人們凝聚在了一起,並創造出了現如今的奇蹟。盛如願,大家不要忘記老一輩美國人民的艱苦奮鬥是依靠著怎樣的精神,是依靠著怎樣的信念。即使是在最困難最寒冷的戰爭年代,我們也不應該忘記自己內心的堅持,the god save the USA。
    當然,大叔沒有找到一個小蘿莉一路爆了無數路人的頭。而是在排除了一路的阻擾和困擾後,奔赴柏林,祭出開掛一般的智商壓制和嘴炮技能來了一波一換二,深藏功與名,回家睡大覺。
  ————
    如果你開著彈幕看,會在很早的時候就被劇透,也會看見一部份的吐槽,這是美國雞湯麼,美國主旋律?不,我覺得這是爸爸國的建國大業。
    嘖。
  ————
    我們似乎是活得太聰明,太機智了一些。所有人似乎都害怕自己受到一點點的欺騙和蒙蔽,生活中充滿了擔驚受怕。我們總會在一條條的輿論與自由評論下克制,壓抑自己的情緒高昂,把所有帶有一點點暗示因素和集體鼓動的看作危險品,尋求來自各種渠道的建議來證明白己的觀點和解釋正確。
    卻總會因此受到另外的鼓舞與鬆動,狂熱與鼓舞。
    我們害怕,忘卻了這個世界的真相與迷失。
    無法克制地去尋找屬於自己心中的想法與解答。
    The war, the war never change.
  ————
    我在回家的火車上被雷諾萬的表現感動到,被主旋律感動到,被史匹柏感動到。火車駛過雪與夜中撲哧撲哧呼嘯回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