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89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安姞

2016-01-23 07:33:09

多數派、立場與客觀理性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有十二怒漢所謂劇情的鋪墊,對這部中國的十二怒漢並沒打算抱持太多的驚喜。畢竟在中國這樣一個缺乏法律意識的語境裡,這樣的電影作品實屬難得,且不論從電影觀賞角度如何評價,單就立意就該給影片點讚。從置景上,它更像是一部話劇,雖然沒有一鏡到底,但諸多的長鏡頭交織在一起,就只能靠演員的表演張力了,所以影片裡基本全是老戲骨,現場彪戲還是蠻有看點的。

劇情並不復雜,概括起來就是12個人在一起去判定嫌犯是否有罪。中國沒有陪審團制度,所以影片在處理這一幕的時候加了個背景,是12個家長模擬法庭審判,當然其中的合理性暫且不論,陪審團制度倒是以較為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了傳達。所有人需要根據既有的人證物證判定一個事實,其實並不牽扯到所謂找尋真相的問題。看似很簡單,但是每個個體的經驗值與思維閾投射進來就構成了一個個死結。

1. 來自大多數的壓力
抱團在中國是一種極其常見的現象,我們害怕落單,害怕被群眾拋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會緊密團結在以XX為首的廣大人民群眾周圍。可惜群眾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群氓,從8號陪審員站出來持反對意見開始,這場力量的角逐就註定了,從最初的理性討論演變至中途的謾罵廝打,群氓所表現出的暴戾與非理性令人瞠目。
正因如此,成為一名少數派或異己分子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我們從不冒險去打破一些既定秩序,就這樣挺好是大多數人的心態。所以當8號陪審員站出來去質疑的時候,剩下的人才會對其投來質疑的眼光。當時大家的目標很一致,就是達成一致交差走人,8號的質疑對他們的目標構成了威脅,這個時候的他們是一個共同體,還沒有牽涉到個體價值的差異,可以看做是一個集權社會對個體意識的打壓。
一個封閉的法庭其實也是一個社會體制的縮影,只是我們的社會遠還沒有健全到輪到每個人去發表意見的地步。

2. 立場、真理與客觀理性
什麼決定我們的立場?有時候,我們往往先入為主的會做出一些判斷,而這些判斷除了基於事實以外,更多的還來自經驗、閱歷以及自身素質等因素。思維都是主觀的,主觀就不可避免的會夾雜偏見,誰也無法保證客觀理性,所以每個人都會根據自身的經驗值撿取一些細節進行放大處理,譬如嫌犯是河南人,是富二代,更有甚者,韓童生扮演的計程車司機更是將其與離家出走的兒子相聯繫,斷定現在的年輕人與父輩之間都是敵對關係。這些都背離了客觀理性,而只是自身經驗與偏見的投射而形成的主觀想像。
柏拉圖有個著名的洞穴隱喻,大意是一幫在山洞裡的囚徒背對洞口,身體完全被縛住,燭光閃爍,他們只能看到投射到牆壁上的影子,聽到周圍一些嘈雜的聲響,而他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現實。事實上,真正的現實與想像中的現實可能會相去甚遠,所以說人類的直接經驗不是關於現實的經驗,而是存在於人類的思維之中。
思維的侷限性大可不必在羅列一些佐證便不證自明了吧,可我們還常常去宣揚人性的光輝,個人覺得特別自欺欺人。

3. 客觀公正的法律
法律在定義上要求絕對客觀公正,這正是向人類思維侷限性發起挑戰的一種有力工具。所以我個人十分尊重西法的陪審團制度,不是要證明什麼,而只需要證偽,視為對生命的尊重。據說日本雖然也是大陸法系,但卻有著相當嚴格的法律制度,而日本的法官也是德高望重的高潔之人,且每年輪換一次以確保相對的理性客觀。
至於我們國家的法律不想多說什麼,只是整個社會的普法意識實在太過淡漠。就算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我,都不曾知曉整個國家的法律體系,如果不是這部電影,我也不會查資料去了解所謂西法陪審團制度。所以還是感謝它。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