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驚爆焦點 Spotlight

聚焦/焦点追击(港)/惊爆焦点(台)

8.1 / 503,683人    128分鐘

導演: 湯瑪士麥卡錫
編劇: 喬許辛格 湯瑪士麥卡錫
演員: 米高基頓 馬克魯法洛 瑞秋麥亞當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ydenyLau

2016-01-25 22:52:44

聚焦&天空頭:社會責任,還是社會責任(上)


作為自1976年的《總統班底》以來,很可能是最好的新聞題材電影,《聚焦》所體現的社會意義要遠大於其藝術價值。
《聚焦》是一部異常樸素和嚴肅的電影,我們在其中見不到花里胡哨的剪輯和人物刻畫,近乎白描一樣的電影手法讓這部電影在電視和紀錄風格之間遊走不定。但這並不能阻止其成為2015年最優秀的電影作品之一。導演湯姆·麥卡錫在經歷了《命運鞋奏曲》的不著調和擰巴之後,重新找回了《雙贏》、《不速之客》和《心靈驛站》的節奏,而《命運鞋奏曲》中所展現的宿命感與悲劇氣氛,在這個令人百感交集的故事中有了更好的昇華。
《聚焦》的原版新聞發表在2002年1月《波士頓環球報》的頭版,並拿到了次年的普利茲獎。對於任何媒體人來說,講述一個故事都應該是一種使命,是一種充滿儀式感和責任感的工作。
而這個概念,幸運地被兩個團隊完美地貫徹下去了。
一個是聚焦,一個是《聚焦》。



如果《聚焦》沒有收穫奧斯卡最佳影片,那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情。
和1999年的《驚爆內幕》以及2007年的《十二宮》類似,《聚焦》也從始至終將視角和重點保持在了觀察者而非參與者的一方。觀眾在這個過程中,所獲取的資訊和主角們幾乎始終是等量的,從而能夠非常有效地引起觀眾的注意,增強臨場感和參與感。
和近年來的《新聞編輯室》與《紙牌屋》里反映出來的當下人物狀態類似,《聚焦》對記者的個人生活與職業生活的描述非常的腳踏實地,甚至還更進一步。全片幾乎沒有任何感情戲,在情緒方面保持了高度的自製;沒有莫須有的動作場面,比如記者在調查過程中和嫌疑人重拳互毆。取而代之的是在有意無意中致敬了經典電影的報紙印刷鏡頭:無數份報紙,通過巨大的印刷機器在流水線上快速前進、折好和碼齊。
而一個個記者,就如同這巨大機器上的齒輪一樣,飛快地、無意識地參與到了一場場大事件當中。
在《聚焦》的身上,實際上不停地體現出了這種不可知的原罪宿命。整部電影都像是在一個超大型的冰櫃之中,儘管色調偏暖,但壓抑感和悲劇感從來沒有消失在任何一個鏡頭裡。這是一場充斥著無數個「如果」的「巧合」的作戰,揭發性侵的證據鏈恰恰是從自己並未重視的倉庫里挖出來的。所有人都在不停地說,為什麼不早一點,為什麼不早一點,直到最後,堅信自己是正確的自己,也開始詢問自己,為什麼不早一點。
從中段開始,電影的基調便從謹小慎微地揭發黑幕轉向了更為深刻的自我反思。這種反思是對媒體人和觀眾的一次靈魂拷問,也是對社會責任與道德感的重新洗滌。在這一場並未與最大的體制源頭(統治集體)展開交鋒的過程中,也已然足夠舉步維艱,面對著來自無人監管的宗教團體和盲視的群眾的社會壓力。
倘若面對的不是宗教團體,而真真是大boss呢?《紙牌屋》裡的報社編輯和記者們,恰恰正是在和木下總統的黑幕的纏鬥中一次次失敗,並最終逃離了傳統紙媒,投身了自由度更高的網際網路;《新聞編輯室》里,因為私人恩怨被錯誤引導,整個大樓被查封,險些全盤皆輸。
這才是真正的風險,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風險。媒體作為體制源頭的宣傳工具,在哪裡都不會輕易讓你調轉槍頭的。
至於有的觀眾非要和地球另一邊的國家扯上關係,婊婊「獨有的」社會黑暗官商勾結,真是過於天真和想當然了。
螢幕上下和大洋兩岸唯一的區別,就是你有沒有這個能力,拉起屬於自己的聚焦小組來。
《聚焦》是對記者的讚歌?不如說是反映了個人在面對宿命時的無力。
表演方面,馬克·魯法洛,麥可·基頓,瑞秋·麥克亞當斯,列維·施瑞博爾,斯坦利·圖齊,約翰·斯拉特里,蘭·卡琉等人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高水準群戲。水到渠成、脫離了好萊塢浮誇風而回歸本源的表演,證明了沒有fancy的服化,沒有譁眾取寵的表演技巧,一樣能塑造出令人讚嘆不已的角色。演員們都穿著新聞記者們該有的裝束,大部份的故事發生在充滿文件夾的辦公室和路邊咖啡館,還有普通社區里。每個演員都在一場巨大的行動中扮演了小小的一環,不知道將揭開怎樣的邪惡與醜聞,更不知道能拿到普利茲獎。他們只是一點一點地搜集線索,匯總,然後再一點一點地搜集線索。這從來都不是一場正義感感使然的戰役,而僅僅是職業道德罷了。任何非理性的拔高,都是對這部擲地有聲的電影的侮辱。
《聚焦》中提到了「德國好人」這個概念——二戰時期的普通德國人對周圍猶太鄰居的消失閉上眼睛,直到真正的災難從天而降才意識到犯了多大的錯誤。類似地,我們也見到了很多「波士頓好人」:他們完全知道孩子們受到了不良牧師的性侵犯,但並沒有大膽做出任何有幫助舉動。孤立無援的受害者們無能為力,沒有支持者,許多人遭受虐待後走上了不歸路,成了酒鬼和癮君子,甚至自殺。所以當SNAP活動家在《波士頓環球報》的辦公室裡難以抑制內心的憤怒而大談特談時,聚焦小組的任何一點懷疑,在他的眼裡都成了對受害者們的極大侮辱。
沒有人相信你的故事,大概是世界上最讓人絕望的事情了。



《聚焦》的故事,實際上是有些單薄的,所以演員、導演、編劇和剪輯們超水平的發揮才格外令人讚嘆,緊緊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作為一部純對話驅動的電影,一切都以情節為中心,而使得角色鮮有空間去挖掘或發展。和《總統班底》等片不同,這部電影並不是一個關於曝光醜聞的電影,而是一個關於「工作狀態」的電影。現實主義的情節令人同時感到沮喪和敬意,因為他們試圖把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一個會給觀眾帶來痛苦和恐懼的故事,以它最真實的樣貌呈現出來。
《聚焦》對觀眾的考驗,不僅僅是在年齡上,也是在其對世界的認識上。對那些涉世尚淺的、一知半解的觀眾來說,這是一場震撼的、道德感爆棚的倫理大片。但其實,這一切的一切的根源,不過是社會責任而已。
只是社會責任而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