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馬克白--Macbeth

麦克白/麦克白2015/马克白(港/台)

6.6 / 46,971人    113分鐘

導演: 賈斯丁柯賽爾
編劇: Jacob Koskoff 麥可雷斯理
演員: 麥克法斯賓達 瑪莉詠柯蒂亞 Jack Madigan Frank Madiga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tsakura

2016-01-26 15:17:20

反叛者的秩序


【麥克白人物性格分析參見傑西·詹姆斯故事的麥克白式改編】

《麥克白》是一部描述權力鬥爭的作品,不過這裡沒有太多的爾虞我詐,全作陰鬱不安的氛圍讓讀者/觀眾感覺,那極為古老的黑暗正在透過角色瀰散開來,侵襲著一個較為光明的世界。並不是善和惡之間的鬥爭,而是不可言狀的混亂(Chaos)和秩序(Ordnung)之間的抗衡。

戲劇/影片展示了一組組混亂和秩序的對比:麥克白從女巫那裡接受預言的荒原和象徵王權和貴族權的城堡及宮殿;處於生和死之間、有著超自然力量的女巫(在原作中是有鬍子的女性,還處於兩性別之間)和遵循等級秩序的朝臣貴胄;麥克白夫婦無後,算違反社會秩序,與他們對立的人物,國王鄧肯、將軍班柯以及麥克達夫則無一不是有家室的人【注一】,麥克達夫驚聞暴君處死了自己妻兒時怒吼「他自己沒有子女(...)我的可愛的雞雛們和他們的母親」,眼下之意或為,如果麥克白身為人父的話,大概不會幹出這種傷天害理的事。

與上述這些混亂/秩序間的明顯對比相較,貫穿全作的「命運」這一主題顯得有些生澀:如果不把「命運」放進同一鏈條中,莎翁苦心營造出來的針鋒相對就搖搖欲墜了;如果把「命運」當做混亂或秩序中的一種來考慮,那麥克白寧死也要服從的「命運」算是秩序還是混亂呢?麥克白不是社會秩序的擾亂者嗎,他怎麼在拼命破壞一個秩序的同時死守另一個呢?
麥克白服從的真的是「命運」嗎?戲劇/影片開頭,國王的帳篷里,軍曹(影片中似乎是位爵士)對鄧肯國王說,麥克白「不以命運的喜怒為意」——原來是一個不相信命運的人。同時,三女巫的「預言」也不能等同於命運,其一,這些預言本身意味是模稜兩可的,沒有直說「成為考特爵士」是「成為國王」的前提,其二,「預言」和後來發生的事件互為因果,與其說是預言,不如說弒君事件的導火索,其三,從葛萊密斯爵士到考特爵士再到國王,等級越來越高,權力越來越大,這分明是不懼命運、本身就野心勃勃的麥克白一步步走向頂峰的心願寫照【注二】。所以我以為,女巫在荒原將麥克白心中暗含而不自知的願望表達出來了,讓麥克白一聽便深信不疑的「預言」不是命運,而是他個人慾望的投射。換句話說,凡是合他心意的,他就受到暗示並且當做天命來相信,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一聽說麥克達夫是不足月剖腹出生,麥克白就萬念俱灰,甘心受死:他終於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並非是天命授意,曾經以為自己所為的一切都是命運秩序的引領,到頭來發現那不過是沒有結果的個人抗爭罷了,突然發現那只在冥冥中引領自己的手只是自己的幻覺。

這樣看來,麥克白身上體現的是「混亂」。可是另一方面,這種混亂/混沌——推翻王權、奪取力量(不服管)卻又是每個個體人性中都暗含的自然屬性,以封建等級為代表的社會秩序則是人為的,混亂和秩序的善惡也沒那麼容易分清。在這個意義上,召喚出黑暗(人性中的惡魔)的麥克白順應的又是「自然的法則」,即掠奪的天性。征服、顛覆、掠奪,這些人類天性被影片中的麥克白和性慾結合在一起,共同支撐著這個釋放出了屬於我們每個人的黑暗法則的個體。在這裡,個體的秩序(或者本我、id、原始慾望等)與外在的公共秩序(或者超我、super-ego、道德原則)相抗衡。麥克白以為自己遵循的兩者以外的神秘秩序,並且打算把這種神秘秩序的需求變成蘇格蘭王國的公共秩序,其實他的所為只是將個體秩序放大,取代公共秩序,而已。

因此,為什麼麥克白必將失敗就一目瞭然了:這個反叛者表面上是在奪取王權,打算對全國實行統治,實際上獲得的並不是具有社會意義的王權,而是滿足慾望、實現自我的個體成就。

然而他不懂。

------------

注一: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版本的《麥克白》電影是我看過的所有影視及戲劇版本中最強調「孩子」這一元素的,不僅開頭和結尾的畫面都是孩子——開頭是麥克白血緣上的後裔,結尾則是接過了他佩劍的精神後裔——而且在原作的邪惡三女巫基礎上加上了代表另一種超自然力量的女童,我認為這些改編很有創意。

注二:麥克白夫人本身是個沒有慾求的人,她為丈夫出謀劃策,成為謀殺犯的幫兇,卻從沒說過自己要成為王后,從頭至尾,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幫助麥克白實現願望。因此,這個女人和荒原上的女巫一樣,意義在於挑明麥克白心中隱藏的慾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