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玻璃偵探--An Inspector Calls

罪恶之家/探长来访/神探驾到

7.7 / 6,085人    87分鐘

導演: Aisling Walsh
原著: J.B. Priestley
編劇: Helen Edmundson
演員: Sophie Rundle Lucy Chappell 米蘭達李察生 肯史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ed

2016-02-04 19:17:16

罪惡一詞該作何理解?


如果細分每個人所做的事,我並不覺得是罪惡。

資本家的壓榨以及辭退挑事者。
女子對服務員的投訴因為那讓人誤解的微笑。
男性對美女的渴望,包養和酒後亂性。
慈善組織對上門尋求幫助者的懷疑,

這些在我看來,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這些事情依然時時刻刻發生在我們身邊。

我工作在一個小的建築事務所,活多錢少,加上行情不好,也只能忍氣吞深的做著。
在商場試衣服,如果遇到服務員的神秘「微笑」,要嘛甩臉走人,要嘛要個說法。
夜上海的酒吧門口,開著跑車的富二代,左擁右抱著靚女,都是我等屌絲青年夢裡的畫面。
自從聽說有些裝成殘疾的乞討者實則健全,我也開始留一個心眼,不是每個乞丐都施捨。

所以這幾個分開的小故事,在我看來,根本不罪惡。

只是編劇創造一種巧合,把這幾個故事聚攏在一家人身上,讓觀眾對每個故事那一點點的不滿成倍累積,在內心發酵,最後這種罪惡感就體現出來了,影片成功了。

但是,如果我們把電影藝術的這種巧合性去除,還原到一個真實社會裡,就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女孩是被這個社會逼死的。

她失去雙親沒有家庭,隻身來到城市,無依無靠。
受到資本家的壓榨,顧客的投訴,男人的性侵,房東的催租,最後自殺。

所以說,是社會的殘酷現實逼死了女子,但是我們能說社會罪惡嗎?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片名應該叫罪惡的社會,這題目大家一聽就會哈哈大笑,社會本來就是這樣,有好有壞,他是一個混沌的東西。

編劇只是把這些社會現象湊在一起,說個故事,引起大家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對階級的仇恨。
所以我對電影的名字,罪惡之家,是不讚同的,因為他們做的事並不罪惡,更傾向的是,一個殘酷社會下底層人民的困苦生活。

真正讓我覺得有罪惡的,並不是他們分別對女孩做的事,也不是把這些事湊在一起所形成的罪惡感的錯覺,而是影片結尾,當得知是騙局之後,資本家貴婦女婿的哈哈大笑。
人性美德的丟失(對弱者的同情理解和幫助),以及毫不反省自身過錯的行為,是讓我覺得罪惡的。

所以大家是怎麼理解影片中的「罪惡」的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