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玻璃偵探--An Inspector Calls

罪恶之家/探长来访/神探驾到

7.6 / 15,849人    87分鐘

導演: Aisling Walsh
原著: J.B. Priestley
編劇: Helen Edmundson
演員: Sophie Rundle Lucy Chappell 米蘭達李察生 肯史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辛束

2016-02-06 08:34:51

No crime but sin


An Inspector calls,翻譯成《探長來訪》或者《罪惡之家》,改編自經典戲劇劇本。BBC,灰暗海報外加「盧平教授」,這幾個元素吸引了我。

大概是一年多來的法學學習的慣性,起初我對這個督查員/探長(inspector)冷靜到冷漠的詢問感到疑惑,而他質問時的幾分道德說教語氣甚至讓人有些厭煩,儘管演員是大衛·休里斯,我喜愛的盧平教授。很顯然,既然故事開頭就告訴大家,女孩已經被認定為自殺而非他殺,一個督查員何必再去糾纏這個家庭。無論他們曾和這位不幸早逝的女士有何糾葛,都不必對她承擔法律上的責任,而窺探他人的隱私並非這位督查員的職務份內。

然而隨著幾位家庭成員的回憶和敘述,我漸沉入展開的一個個故事中,暫時把不滿拋到一邊。父親、女兒、女婿、母親、兒子,五人的故事原來都和這個命運多舛的女孩有各自的聯繫,督查此時雖然退居一旁,但他作為一個無名無面目卻不可或缺的穿線者,把這一顆顆散落的珠子串聯在一起。
 
父親作為老道的資本家,壓低女工工資,以解僱那個姑娘作為帶領罷工的報復;女兒因一時的怒氣,隨意投訴輾轉到店裡工作的姑娘,並憑藉家庭地位強行讓商店趕走她;女婿將姑娘當做情人,而後始亂終棄;叛逆的小兒子酒後睡了這個姑娘並讓她懷孕,後來倒也對她產生感情和依賴,卻因階級阻隔不敢和這個姑娘在一起,最後也離開了她;母親因為姑娘用Birling的姓氏而覺受到冒犯,不願相信她的話,拒絕讓慈善機構幫助她。
 
這五個人之中,大部份人的過錯僅是道德上的,單獨分割來看也並非不可饒恕。只有兒子艾瑞克可能觸犯了法律,他曾為一時接濟那個姑娘,挪用了父親公司的帳款,這在彼時的英國可能入罪。諷刺的是,這筆不法的款項卻是對那個姑娘的善,而之前一切無罪的行徑卻給這個女孩帶來了種種的傷害。甚至某個晚上艾瑞克喝醉酒對姑娘的不軌行為,也未必會被定為犯罪。他們的用詞是force/use,儘管這些詞已經有著不好的意味,但至少並非rape,畢竟那時姑娘因生活所迫已淪落至風塵之地,她半推半就的不願意,說不清道不明。
 
五個人絕不無辜,他們明白是自己的合力把他人逼往了絕境。就算是真正的督查員的電話和拜訪,也不太可能有真正的懲罰,至多如他們所言——羞恥(shame)而已。但是他們在道德上卻是有愧的,於有信仰者而言,他們必是負罪的。
 
督查離開後,這家人展現的卻是一種虛偽。他們各有所憂慮。爵位不保?統一口徑?會不會是騙子想要毀掉我們的名聲?姐弟兩人的內疚感是表現在臉上的,但他們還猶豫著、遲疑著。
結局大反轉,這裡不作具體的描寫。既是意料之外,也有西方小說中的歐亨利般的熟悉。最終,這家人親手毀掉自己救贖的機會。這是上帝給他們的,但他們錯過了。
 
有人批評這個姑娘典型傻白甜,不懂自愛和自我保護,才導致紅顏薄命,但這也不過是譴責受害者的文化而已。她堅持絕不辜負工友,相信那個男人的承諾,不過是過於天真,相信上帝和理想主義,而也因此在現實冷酷的社會中遭到傷害。「法不禁止皆自由」,這話是對國家機器說的,怕它暴力迫害公民,但絕不是對作為個體的人的說的,沒有底線固然可怕,踩著底線也挺可怕。這家人所為之惡,可謂人之常情,尚不必啟動暴力機器去制裁他們,但是卻成為壓死駱駝的稻草。他們在做著一些理所當然的合情合法之事的同時,卻無法審視自己良心,也無法真正面對上帝的審判。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是,這個不斷想重新開始人生不斷更名的Eva,Daisy, Alice存在嗎?還是不過是一個劇作家的道德說教產物?其實這個問題和曾經讀《活著》之後的疑惑是一樣的,世間怎會存在這般不幸的人,作者不過是想要借其來給我們上一課吧。可是,正如借這位諧音god的督查員所說:「千千萬萬個Eva,Daisy, Alice活在我們身邊」,千千萬萬個我們亦是罪惡之家的成員,正如《活著》中的福貴一生也是千千萬萬個中國社會的小人物的縮影,明白這一點就夠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