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拳王阿里的終極之戰--Muhammad Ali's Greatest Fight

拳王阿里的伟大一役/穆罕默德·阿里的圣战

6.8 / 2,086人    97分鐘

導演: 史蒂芬佛瑞爾斯
編劇: Shawn Slovo
演員: 克里斯多夫柏麥 法蘭克藍吉拉 小艾德貝格雷 巴瑞李文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海畔居士

2016-02-06 12:17:41

葉帆(高分子怪物):一杯清茶,一部電視劇,一本書(影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美國最高法院因為內部運作不透明,總是給人一種很很神秘的感覺。雖然我也寫了一系列的博文,但是似乎從未系統地介紹一下最高法院是如何運作的。週末閒來無事,我偶然看到HBO拍攝的電視劇《默罕默德阿里最偉大的戰鬥》(默罕默德阿里's Greatest Fight),在這部以拳王阿里為背景的電視劇里拳王甚至連個角色也沒有,電視劇只是引用了大量拳王當年的錄像和紀錄片,而故事的主軸卻放在阿里拒服兵役之後美國最高法院內部的風雲。看完這部電視劇,我保證你就完全明白美國最高法院是如何運作的。
 
常有人問我為何對美國最高法院如此著迷,個中原因自然很多,但我想最大原因來自於美國最高法院的組成。美國最高法院最核心的部份是九位大法官,雖然說首席大法官有一些「特權」,但這其他八位大法官和他並沒有隸屬關係。這九位大法官之間的互動,個性和觀點的碰撞比最扣人心弦的小說都要精彩。

似乎老天爺不滿足只是這九個絕頂聰明的人聚在一起,於是給他們每個人身邊都「安排」了三到五位年輕才俊的書記員(clerk,首席大法官可以有五個書記員,其他大法官每人四個,但是那個時代的大法官們經常不保持滿編)。大法官們往往年紀都在五十歲以上,歷經起伏的人生和世間的滄海;而這些書記員們卻大多數都是剛剛離開校門的年輕人,對很多人而言這是他們走進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大法官們和書記員作為不同時代人往往對世界有著迥然不同的認知和看法,雖然法官們是老闆,書記員們是員工,但是最高法院最深層次的價值觀是智慧,才華橫溢書記員常常能通過影響自己的老闆來左右一個案子的走向。儘管書記員大多數只有一年的任期(如今美國最高法院的書記員結束一年「學徒」生涯之後是各法律事務所爭相邀請的對象,簽約費已高達三十萬美元),但他們和他們的老闆常常終身保持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已故的首席大法官倫奎斯特是羅伯特傑克遜大法官的書記員,而現任首席大法官羅伯茨是倫奎斯特的書記員。在倫奎斯特的葬禮上羅伯茨是抬棺人之一。他把前老闆和導師下葬之後走進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聽證會,在參議院投票批准了他的任命之後羅伯茨後走入倫奎斯特的辦公室接過首席大法官這一無尚榮耀的職位。

但彷彿這還一切不足夠,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法官不同的是,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們和他們的書記員們並不生活在一個小國寡人的社會裡。美利堅合眾國,以其遼闊的疆域和波瀾壯闊的歷史,為這些大法官們和他們的書記員提供了一個宏大的舞台。他們並非毫無偏見,他們清楚社會上的主流民意和主流民意通過憲政過程產生的立法原意。但是他們並不總是簡單地迎合或者駁回民意,他們時而給出一個主流民意喜見的判決但在其中又包裹了一些對你未來不利的邏輯,他們時而作出不受歡迎但是有限度的判決。他們就這樣和飄忽不定的民意,五十個州不同的法律,四年一變的聯邦行政機關和兩年一變的聯邦立法機構博弈,更重要的是,他們和時間博弈。

在合眾國並不太長的歷史中,最高法院本身也在不停的變化中,他們並不總能做出最明智的判決,但他們總能最終接受乃至推動社會的進步。在建國之後的草創時期,在內戰前後的風風雨雨,在世紀之交經濟大發展的激昂歲月,在戰後風起雲湧的民權運動時代,最高法院一直都是美國民主法制的基石和終極捍衛者。

《默罕默德阿里最偉大的戰鬥》講述的就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美國民權運動高漲,反戰輿論沸騰這一背景下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電影改編自《華盛頓郵報》的王牌記者鮑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就是揭示水門事件,敢把總統拉下馬的兩個小記者之一)撰寫的暢銷書《兄弟》(The Brethren)。

故事的緣起相當簡單,拳王阿里皈依了伊斯蘭教之後以伊斯蘭教禁止信徒參與非聖戰以外的戰爭的宗教教義拒絕服役。在習慣法裡,以宗教為原因申請豁免服役的例子屢見不鮮,在長期司法實踐里,美國法律要求申請以宗教信仰為理由申請豁免服役(Conscientious objector)要符合三個條件:1)申請者必須反對所有的戰爭而不能是選擇性的反對某些戰爭。2)申請者反對戰爭必須基於宗教教義,3)申請者必須顯示他是發自內心地反對戰爭。

1966年拳王阿里以宗教為原因申請豁免服役被駁回,他再次申訴,受理申訴的機構在聯邦司法部的建議下再次駁回。1967年他在徵兵所三次被點名之後仍然拒絕出列入役。6月20日,聯邦陪審團(全白人,六男六女)判決阿里有罪。1968年5月6日,聯邦第五上訴法庭駁回阿裡的上訴。三年之後,也就是1971年這個案子終於抵達最高法院,美國人口中的「這片土地上最高的法院」(the "Highest Court in the Land")。這部電視劇的大幕也由此展開。

我很喜歡這個電視劇的一點是隨著劇情的慢慢展開,一一介紹了九位性格和背景各異的大法官。

首先在電視劇里出場的是首席大法官沃倫·厄爾·伯格(Warren Earl Burger),1970-1971年度是他執掌最高法院的第二年,大多數人認為伯格不是一個特別合格的首席大法官。可能他的前任沃倫和後任倫奎斯特算是美國曆史上前幾位最牛的首席大法官使得他的弱點格外顯眼。伯格的才華和智慧似乎不足以駕馭他的同僚,在阿里這個案子會看的特別明顯。
 
最高法院1970-1971年度的合影

上圖是美國最高法院1970-1971年度的全家福,當時法庭的組成大約是這樣:首席大法官伯格(前排中)和資歷最淺的布萊克蒙(後排右一,Harry Blackmun)是尼克森總統最新提名的保守派大法官,他們倆人是好友,同在明尼蘇達州長大,布萊克蒙是伯格婚禮上的伴郎。當時人稱明尼蘇達孿生兄弟,很多人認為他們兩個立場一致,但是在隨後的歲月裡倆人漸漸分道揚鑣。

和伯格相對的是以布萊克(前排左二,Hugo Black),道格拉斯(前排右二,威廉 O. Douglas ),布倫南(前排右一,威廉 J. Brennan)和馬歇爾(後排左一,Thurgood Marshall)四名大法官組成的自由派。

在這兩派之間的是哈倫(前排左一,John Marshall Harlan II),斯圖亞特(後排左二,Potter Stewart)和懷特(後排右二,Byron White)。在那個時代,黨派鬥爭還比較遠離最高法院,民主黨總統提名一個保守派大法官或者共和黨總統提名一個自由派大法官也時有發生。如果非要嚴格地區分,哈倫和斯圖亞特屬於比較溫和的保守派,懷特則是比較溫和的自由派。當時自由派在最高法院擁有較為微弱的一票多數。

電視劇逐漸展開,把各個大法官的性格也一一交代,除了相貌堂堂但是才能欠佳的首席大法官伯格以外,排名第一位的布萊克當時已經八十多歲了,他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物,他早年是3K黨成員並因此當選為阿拉巴馬州的 參議員,小羅斯福提名他為大法官之後他卻成了民權時代的司法巨匠,為非洲裔美國人爭取平等權利出力甚多。道格拉斯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他以「折磨」助理而出名,而且一再找二奶,結婚四次,在當時頗為人側目。但是此人極有膽色,憲法中隱含隱私權的法學理論即他主導。

布萊克和道格拉斯都是小羅斯福提名的老資格,但自由派的靈魂卻是艾森豪提名的布倫南,這個電視劇里布倫南影響其他大法官的能力表現得淋漓盡致。電視劇里也開了第一位黑人大法官馬歇爾大法官的幾個玩笑,但的確都是原著中提到的真實例子,一個是當時最高法院的侍者多是黑人,馬歇爾曾被遊客認為是開電梯的服務員,他倒是積極配合表演,直到遊客發現開電梯的是大法官大為窘迫馬歇爾則大為開心。馬歇爾甚至還叫伯格首席大法官「首席寶貝」,伯格雖然覺得尷尬但不知如何應對,只好含糊地對付一句。

屬於中間派的斯圖亞特和懷特絕不是說他們是比較兩邊搖擺的次要角色,恰恰相反的是,最高法院在七八十年代主要由這些溫和派的法官主導。斯圖亞特那句著名的「我看到了就知道了」是對當時最高法院關於淫穢作品的最佳腳註:因為淫穢作品很難被定義,給予政府定於「淫穢作品」的權力很容易被政府利用去侵犯公民的言論自由。

作為曾經的全美大學生橄欖球全明星隊成員懷特大法官,身高六尺一,雖然橄欖球已成往事,懷特大法官仍然活躍於最高法院的籃球場上,和年輕人一起飛奔,所以在電影裡你會看到他招呼法官助理們打籃球。
 
如果你讀過歷代法官助理們的回憶錄,你就會知道懷特大法官的絕技之一是「合理衝撞」助理。
 
絕技之二:四步上籃。
若是有助理不識相地指出此乃犯規之舉:
 
一般會得到懷特大法官這樣的回應:Says who。(誰說我犯規了?!)
 
HBO在該電視連續劇里居然讓一個穿哈佛校服的助理質問身穿耶魯校服的懷特大法官,有意挑起校際矛盾啊。

在大體給了每一個大法官一個簡短的介紹之後,電視劇轉入故事的主幹線,拳王阿里窮盡了所有的訴訟的渠道,最高法院已經成了他的最後的希望。按照當時電視劇援引的當時的錄像,他拒服兵役的案件折騰了四年之久,期間拳王稱號被剝奪,隨時有可能入獄。

入稟最高法院的第一步就是申請調卷令(Certiorari)。
每年有近萬的案子上訴到最高法院,但實際上他們每年只選擇審理百分之一的案子。除了少數的案子,比如說兩個州之間的訴訟,州和聯邦之間的訴訟,兩個下級法院對兩個相似的案子給出了不同的判決,等等,最高法院是否要審理某個案子完全由這九位不向任何人負責的終身大法官自己決定。最高法院故老相傳的規矩是九個大法官中至少要有四票同意一個案子才會被列入待審理的案子清單,

最高法院此前把阿里一案發回下級審理,當時大法官們還沒有覺得到了解決這個法律問題的時機,這九位大佬都是對社會輿論和政治氣候極其敏感的大師,此前只有布倫南一人主張審理此案,被其他八位同僚數落了一把。但是幾年過去了,越戰的前景越來越不看好,社會上的反戰情緒愈加高漲,大法官們敏感地感覺到了潮流的逆轉。

於是在只有九人參加的秘密表決里,布倫南決定出手了。
上左:狡猾的布倫南以退為進,說我知道大家不會判阿里無罪,但是我們怎麼也得要給他個審判的機會啊。如果我們都不給他個說法,那人民群眾會覺得政府是以政治目的起訴他。

首席大法官伯格一臉不屑:「純粹胡扯」。Stuff and Non-sense。

但是道格拉斯立刻跟進(上右):道格拉斯反戰已經很久了,要按他的脾氣,整個越戰都是非法的。果然他立刻就表明了立場:」如果我們不審理戰爭的合法性,至少我們應該審理他們拘捕阿裡的合法性。「

布倫南開心了:」兩票!「。

伯格轉向布萊克蒙(中左)。布萊克蒙嘮嘮叨叨地說,這個案子好複雜啊,我還沒有搞懂啊,我需要更多的時間。伯格和道格拉斯快被布萊克蒙搞暈了,道格拉斯說:」看在上帝的份上。「,伯格說:」你不能再拖下去了,你現在就得投票。「布萊克蒙一肚子氣說:」光從表面上看,我覺得阿里沒戲。「

阿里丟掉一票。

伯格接著來,下一個是懷特(中右)。懷特說:」我同意首席大法官的看法,我甚至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討論這個案子,拒絕。「

阿里丟掉兩票。

再下一個是布萊克(左下),布萊克倚老賣老地大談自己如何反對參戰直到珍珠港事件,如何徹頭徹底地反對韓戰和越戰,」一個大錯誤!對生命的浪費!「伯格實在受不了了,打斷了布萊克,「你是贊成還是反對?」
布萊克大怒,「當然是接受此案了,你難道沒聽我說嗎?「

伯格心想,這都是什麼事啊,算了,人家資格老,不計較了。布倫南暗喜:」三票「。

伯格轉向下一個,讓人很難捉摸的斯圖亞特(右下)。斯圖亞特淡淡地說:「我認為阿里應當得到在本法庭審理的機會。」

四票!

這件事就算是定下來了,布倫南得意洋洋,伯格滿臉不高興。倒是哈倫不經意地說了一句,如果不是因為阿裡的話,這個案子根本不會被接受。布倫南意氣風發地說:「不錯,我們正是因為阿里才接受了此案。」

電視劇繼續鋪陳整個故事的大背景,反戰運動愈加風起雲湧,最高法院內部的意見分歧也越來越大。退伍士兵的進軍華盛頓的聲勢浩大,尼克森私下給伯格打電話要求最高法院允許把這些抗議者趕出華盛頓。雖然大多數法官要嘛敵視尼克森,要嘛不以為然,但是為了法院外表的團結,他們勉強同意了伯格的判決。當時的美國政府首席律師歐文·格里斯沃爾德(Erwin Griswold)誇大了抗議者的威脅,大法官們擔心抗議者衝進最高法院而決定緊閉最高法院大門,但事後發現政府律師言過其實,大法官們對尼克森政府愈發不信任。

在審理此案過程中,尼克森政府律師格里斯沃爾德可能出於訴訟策略的考慮,決定不挑戰阿里反對戰爭是基於他的宗教信仰,也不挑戰阿里是發自內心地反對戰爭。他就抓住一點:伊斯蘭教徒反對一般的戰爭,但是不反對聖戰,所以無法滿足豁免兵役三條件之一的「不能是選擇性的反對戰爭」。

必須說,這是一個聰明的策略,但是並非沒有隱患。在隨後的高手過招中,格里斯沃爾德看上去似乎安全的訴訟策略在水平更高的高手眼裡露出了一個很大的破綻。

但是至少在庭審之後的星期五舉行的秘密表決里,格里斯沃爾德贏了。
 
哈倫第一個表決:維持下級法院判決。
懷特:維持下級法院判決。
布倫南:放了他吧。
布萊克:維持下級法院判決。
道格拉斯:看在上帝的份上,放了他吧。
斯圖亞特:我同意比爾和比爾(布倫南和道格拉斯的名都是比爾),放了他。
布萊克蒙:維持下級法院判決。
伯格:維持下級法院判決。

5:3,阿里輸掉了這輪投票。

 布倫南走出秘密會議室,告訴焦急地等在門口的助理們投票結果是5:3,有的助理喜形於色,有的助理仰天長嘆

最高法院的規矩是多數中最資深的大法官決定誰寫判決書,因為首席大法官伯格在多數,他指定哈倫執筆多數意見書。

高分子怪物註:馬歇爾大法官可能是因為是前任美國政府首席律師參與了對阿裡的起訴而迴避此案,所以總共只有八票,最高法院需要至少六票決定一個案子。大法官之間的資深順序是首席大法官最資深,其他大法官之間按加入法院的時間排序。

注意:上面我說了「阿里輸掉了這輪投票」,而不是「阿里輸掉了這個官司」,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因為這輪投票只是意向性而不是最後決定。從首輪投票到最後宣判之間往往長達幾個月之久,在這期間任何一個法官都有可能改變自己的投票而導致非常不同的結果。第一輪投票之後被指定撰寫判決書的大法官最關鍵的任務就是確保有五票支持自己的判決書。

現在阿裡的命運就在哈倫的手裡了。

哈倫的祖父也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他的祖父雖然是肯塔基州的前奴隸主,卻以在著名的普萊西一案中為黑人仗義執言而聞名,他們祖孫大概是美國最高法院歷史上唯一的祖孫大法官。據德肖維茨的回憶錄,他的老闆戈德堡大法官某次打發他去哈倫家裡去闡述對一個法律的案件。德肖維茨,一個來自於布魯克林的貧窮猶太人家庭的小伙,驚異地發現哈倫家裡簡直還像十九世紀南方種植園主家庭一樣,夫妻穿著正裝坐在長餐桌的兩端用餐。哈倫總是穿著老式西裝,懷揣著祖父傳下來的懷錶,他辦公室裡的傢俱居然都還是他祖父當年辦公室裡留下來的。哈倫以溫和的保守主義立場,謹守習慣法的傳統而著名。但他的富有家庭出身也多多少少地影響了他的世界觀,某次他問德肖維茨為什麼不去某個著名的華爾街律所,德肖維茨幾乎不敢相信這個問題,「難道哈倫大法官不知道他們不雇猶太人嗎?」

對於阿里一案,哈倫的心路歷程可謂艱難,他最初決定判處阿里有罪,但是他隨後轉變了立場。據原著上的記載,有一個法官助理給他看了一本關於非洲裔伊斯蘭運動的書,說服了他。電視劇當然要追求戲劇性,所以這裡塑造了一個叫凱文的法官助理,借他的口,推動了哈倫轉變立場。我查閱了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助理名單,哈倫在這年的助理里沒有一個叫凱文的,看起來這個人物是杜撰。在審理期間,哈倫被診斷出癌症,自知來日無多。同時他的老伴得了老年痴呆這類的疾病。接近自己司法生涯的尾聲的哈倫,其內心深處的掙扎大約也是常人所無法能知曉得。



阿里這個案子的癥結在於伊斯蘭教徒不是反對所有的戰爭,伊斯蘭教徒擁護聖戰,所以阿里輸掉了。但是問題在這裡:伊斯蘭教並不是唯一支持聖戰的宗教,哈倫的助理們很快就翻出了最高法院的一個判例:耶和華見證會。這個基督教團體也是著名的以反對戰爭為教義,最高法院曾經判決他們的信仰者不必服兵役。可以想見的是,基督教徒也是支持聖戰的。歸根結底,在現代的世俗社會,這些對「聖戰」只是一個信仰,阿雷根本沒有可能跑到哪裡去參加聖戰。


看透了這一點之後,哈倫決定改變自己的投票。最高法院一個很可愛的傳統是:除了秘密會議以外,大法官們很少面對面地討論案子,甚至很少打電話討論,時至今日,他們的主要交流方式還是互相交換書面備忘錄。


哈倫向其他八位大法官發送了自己立場轉變的備忘錄,其影響不亞於一場巨大的地震。伯格震怒,布倫南大喜,布萊克感嘆:「哈倫是很少的能讓我相信還有『好共和黨』的人」。


因為馬歇爾的迴避,現在形成了4:4的僵局。在4:4的僵局下,下級法院的判決結果將成為終審,比5:3輸掉更慘的是,最高法院將只是簡單地取消此案,阿里甚至不會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時斯圖亞特出場了,如果說哈倫是憑著良心審案的話,斯圖亞特更注重大局。他看出來整個案子的政治問題在於「先例」問題。在一個習慣法的國家裡,最高法院手握最終的先例判決權力,最高法院的判決約束著自己和所有的下級法院。如果他們判決阿里無罪,那所有的黑人青年都會跑去加入伊斯蘭教以逃服兵役,這個現實問題讓其他四位大法官無法加入他們的立場。

基於這個判斷,斯圖亞特和他的助理們開始尋找出路了,而且很快他就帶著新武器來到了最後攤牌的秘密會議。他對政府的致命一擊是什麼呢?他看出格里斯沃爾德實際是改變了立場,政府在最初駁回阿里免服兵役的申請時並沒有說阿里沒有滿足三個條件中的哪一個,格里斯沃爾德突然說他只是質疑「阿里選擇性地反對戰爭」,政府在這裡漂移了立場,最高法院只有判政府敗訴。

這正是整個案子的精髓所在!哈倫的立場毫無疑問是符合最高法院以前的判例法的,但是斯圖亞特實際上從這個案子的本身曲直中脫身而出,用一個技術性的問題判政府敗訴,給阿里自由。同時因為只是一個技術問題,政府以後只要保持立場前後一致就好,不可能有第二個黑人小伙跑來說我是伊斯蘭教徒就能免服兵役。其結果就是只有阿里免於兵役,最高法院並沒有確立一個讓別的伊斯蘭教徒免服兵役的判例。

伯格當然不是傻瓜,他一眼就看出來波特想要幹什麼,「你想用技術問題解決這個案子!」

斯圖亞特毫不含糊地頂了回去:「不錯,我就是要用技術問題讓阿里免於牢獄之災,同時我們沒有設立一個先例。」斯圖亞特無法說出來的話是:如今全國反戰情緒高漲,把阿里關起來實在不是明智之舉,但是顯然也不能設置一個先例結果大家都去入了伊斯蘭教就免服兵役了。
 
伯格覺得這種方案也太過於匪夷所思,他轉向懷特,「你肯定不會同意吧?」沒想到,懷特看到斯圖亞特的解決方案之後立刻就被說服了,「老大,我覺得波特的方案有點意思。」

伯格的防線頓時崩潰,布倫南五票在握!

伯格無奈地轉向布萊克,期望布萊克至少給他點支持,沒想到布萊克也跳船了:「只要不創立一個先例。」

這下真的是兵敗如山倒了,伯格無奈地看看布萊克蒙:「哈利,看起來我們被孤立了。」

萬沒想到的是想到的是,他等來了一句:「我投給多數「。這下好了,布萊克蒙也棄他而去。

伯格徹底被孤立了,喃喃自語:「看起來我被孤立了。」這時哈倫恰到好處地切入,苦口婆心地勸說首席大法官,他指出在法律面前,非洲裔伊斯蘭教徒和白人耶和華見證會沒有不同,如果允許耶和華見證會會員免服兵役卻把阿里投入監獄,那等於是說對黑人是一套法律對白人是一套法律。

哈倫無可辯駁的論述震撼了整個秘密會議室,臨到最後,他對伯格說:「Please, let it go!」。這讓我想起《魔戒》中山姆對佛羅多在火山口說的同樣一句話:「Let it go!」在巨大的權力面前還擁有冷靜的頭腦的人總是很少的。

伯格思前想後之後終於決定放手,8:0全票判決阿里無罪!布倫南的堅持,哈倫的真誠和斯圖亞特的大局觀最終鍛造了這個判決。

秘密會議室門大開,布倫南揚手闊步地走出會議室,朝自己的助理擠眉弄眼,助理們也報以歡呼雀躍,慶祝勝利!
 
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勝利,布倫南還要在最高法院待上二十年。但是對老去的布萊克和哈倫而言,這是他們法律生涯的餘暉。幾個月後倆人先後辭職並逝世,而接替哈倫的正是未來的首席大法官倫奎斯特,他將掀起保守主義反攻的浪潮。再過兩年,再下一任的首席大法官羅伯茨就要從他成長的印第安納州的小鎮收拾行裝,前往麻薩諸塞州的哈佛大學。最高法院,並不只是一個司法機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這個國家的精神傳承的一部份。

1971年毫無疑問的是轉折的一年,美國漸漸地從越戰的深淵中走出來。在阿里一案宣判之後的第二月,季辛吉就踏上了他的秘密北京之行,中美關係的重新復甦毫無疑問地極大了改變了世界地緣政治的格局,並且極其深遠地影響了未來四十年的世界格局。美國社會也漸漸地從六十年代的動盪和衝突中向傳統回歸,雷根和倫奎斯特領導的保守主義浪潮已然在地平線上出現。同樣在這一年中,一家叫英特爾的公司發明了一種叫中央處理器的晶片,也就在這些歲月裡貝爾實驗室的天才科學家們發明了Unix系統和C語言,這些發明極大地影響了四個年輕人的未來:史蒂夫·賈伯斯和斯蒂夫·沃茲尼亞克,比爾·蓋茲和保羅·艾倫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面對美國這樣和中國一樣巨型的國家,即便是回望歷史,也很難看清楚錯綜複雜的力量之間的互相作用力。但是有一點是非常清楚的是,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們是知道這個世界的複雜性的。是的,司法的獨立性是一個現代文明的基石,但是司法獨立並不意味著司法可以無視社會和政治的現實,並不意味著法院憑著純粹的法學理念做出空中樓閣般的判決。美國最高法院一代又一代的大法官審時度勢,透過法律的稜鏡去觀察這個世界,參考前輩法官的智慧,尊重歷史的傳承,做出了自己最好的判斷。

後記:在美國的朋友們,該片可以通過HBO GO觀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