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陳憑軒

2016-02-14 02:25:32

《赫迪》:一個「媽寶」的愛與革命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昨天的開幕式上有評委說,電影節評獎其實是一件很為難人的事情。因為有的片子看完很受震撼,但是過幾天就沒感覺了;有的片子看完覺得溫水一般,卻可以留在腦海中,越回想越有味道。對於很多人來說,突尼西亞影片《赫迪》(Inhebbek Hedi)會屬於後者。

這個故事概括起來很簡單,波折不多、線條清晰。簡單來說大概就是一個「媽寶」男生的蛻變史。突尼西亞青年赫迪(Majd Mastoura飾)二十五年的人生波瀾不驚,毫無自主性,工作中受老闆擺佈,生活受由母親Baya(Sabah Bouzouita飾)支配。相處三年的女友Khedija(Omnia Ben Ghali飾)也是母親包辦的結果,兩人的約會無非就是在赫迪的車裡坐著聊天。結婚前夕的一次差旅,赫迪結識了大他五歲的Rym(Rym Ben Messaoud飾)。這是一個獨立而有主見的女子,從事旅遊行業,到過很多地方、會說很多語言。赫迪迅速被她吸引,兩個看似毫無關係的人逐漸墜入愛河。

《赫迪》是突尼西亞導演阿迪亞(Mohamed Ben Attia)的長片處女作,由比利時名導達內兄弟擔當製片。影片風格也很難說沒有達內兄弟的影子,都是將波瀾不驚的瑣事娓娓道來,在生活的清水中略抖入一滴墨點,就成了一硯縱深莫測的寫意人生。單執行緒的劇情乍看下有些無趣,卻在人物塑造上立體而豐滿,把荒誕操作得像是生活的理所當然。

片名的翻譯因無法表達原文的雙關,取了最便捷的方法——只譯一半——恰巧又是主人公的名字。原名中的inhebbek在阿拉伯文中是「我愛你」的意思, 所以片名可作「赫迪,我愛你」。導演說,阿拉伯之春後,整個突尼西亞社會普遍感受到一種匱乏,而人們所缺的不僅僅是物質、政治、宗教,同樣缺少愛。長久生活在威權政治之下的北非社會,就像一生被母親包辦的赫迪,忽來的自由讓人不知所措,只有愛讓我們靜下來。Hedi這個名字恰有「安靜」之意,這裡大約就是英文中的calm down。那麼這部片子最確切的譯名恐怕應該是「別擔心,我愛你」。

Inhebbek Hedi
《赫迪》不僅是一個關於愛情和成長的故事,也是一部關於革命與解放的影片。「媽寶」赫迪在摸索人生方向的過程中不斷重塑自己,其中性慾的解放佔據中心地位。導演特別提到,化妝造型部門在主角身上花了很多功夫,以使前半部壓抑的「媽寶」看上去毫無吸引力,而後半部蛻變中的赫迪則變得性感起來。性生活從壓抑到釋放的轉變不但是其人生蛻變的明喻,也是北非社會從保守向現代轉型的隱喻。熱戀中的Rym問赫迪有沒有參加阿拉伯之春的遊行,他答道:「當然了!怎麼,我著不像個革命青年嗎?」革命的種子就如性慾的騷動,深埋在每個年輕人胸中,只等著那個宿命的夜晚,為我們深愛的一個人或一片土地而爆發出來。

赫迪的個人蛻變圍繞三個女性角色展開,這可能是讓傳統穆斯林社會(還有很多其他傳統社會)不舒服的一點。守寡的母親對兩個兒子控制欲極強,又強調一切需照老規矩來辦。她同時是暴君和傳統倫理的化身,讓一個女性擔當此類角色,可能在阿拉伯世界中並不常見。未婚妻Khedija則是此類女性的接班人,她的人生以婚姻為中心,卻從未想過女人可以有自己的生活。與之相對的Rym代表現代女性,而這種現代性卻極其複雜。她帶給赫迪的活力也是導演從技術上著意刻畫的,手搖攝影機的運用與在母親身邊時僵固的鏡頭形成強烈對比,主觀鏡頭的大量出現點出赫迪在她身邊時充滿好奇和探索欲。

但是影片並沒有給Rym一片陽光坦途,而是時時強調現代人的惶恐和無所適從。主創都說這是一部關於追求幸福的電影,但這種幸福並不是「確定」的安全感,而是接受現代性的自由和隨之而來的不確定性。在不斷流變的世界裡永無止盡地尋找自己的位置,這是現代人的詛咒,也是我們的幸運。

記者會上為片中女性主義叫好的人大都對影片結尾頗有微詞,赫迪沒有隨Rym離去,而是選擇留下。作者有意留白在此戛然而止,讓一些人覺得這是一種懦弱,是主人公性格中「媽寶」一面的復甦。阿迪亞不認為這是懦弱,而是更大的勇氣,拒絕在認清自己之前選擇容易的出路。也許自由對於歐洲長大的女記者來說是理所當然,但對革命後獲得新生的人來說則要複雜很多。

選擇屈從是逃避,選擇離去同樣也是逃避。真正的勇士以誠實的目光直面自己。因為認識自我的道路,是世間最艱險的征途。

【作者為影評網刊「一幀一影」特約撰稿人】

* 本文圖片來自柏林電影節官方,未經授權嚴禁使用,特別是不能用在任何與柏林電影節無關的場合。違者後果自負。

我們細讀電影「一幀一影」微信公眾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