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子雲--Under Electric Clouds

电子云层下/电云之下/雪原七思(港)

6.2 / 854人    138分鐘

導演: 阿爾克謝傑曼
編劇: 阿爾克謝傑曼
演員: Louis Franck 米勒尼尼茲 Viktoria Korotkova 蕭蘋‧哈瑪多娃 Viktor Bugakov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mmahouhou

2016-02-15 08:57:23

去完俄羅斯又把這部電影看了一遍居然能聽懂一點點了



1、異鄉的話
一座高聳的巴別塔,蓋到一半停工,語言不通的烏茲別克工人呼喚著一個穆斯林名字,女人們排斥他嘲笑他。天空的電子云播放著廣告,十分超現實,暗喻自然被技術和意識形態入侵,一切都電子化了,連雲也不例外。無助的工人被狗驅逐,逃入柵欄中的荒蕪,顯然這裡不屬於他。海邊高聳著鐵馬和迷茫男孩的雕像,在最後一個章節得到呼應。 路人用英語和建築師談論中國,關於危機,每個人都關心未來,但未來只是一段沉默。城市沒有光彩,永遠籠罩在風和霧中,曖昧不清,所有人都是迷茫無力,找不到方向。為了修好錄音機,工人被迫學會了他國的語言,收音機來自過去,是已經被遺棄的科技。學習語言代表某種接納,被納入客體的機制,但是外來人的身份依舊,人群依然走開,或者說在系統內部人與人之間依舊陌生的,互不關心的。在海灘上,六把陽傘統統收起,建築師用透明塑料包裹自己,這顯然沒有意義,他還是沒有得到保護,醒來便暴露在謀殺的現場。冰天雪地和沒有語言增加了謀殺的冷酷性,工人最終用謀殺終結了謀殺,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下卻似乎得到了和婦女之間的理解。暴力痕跡被清潔工清理乾淨,一切像沒發生過。建築師總是擦鼻涕,也許因為寒冷,也許是病態。

2、繼承者
繼承者從國外回家,面對現實,一個是成熟的妹妹,一個是幼稚的哥哥,他們失去父親和財富,親友遺棄他們。妹妹的愛馬死去,她拿起槍枝保護自己。全球化的影響凸顯出來,日本人要收購地皮,叔叔態度傲慢。哥哥想要去旅行、支持藝術,暗喻文化的遺失和逃避,但妹妹對其不屑,她更願繼承父親的遺志。巴別塔被視為父親的野心之作,但在父親死後備受爭議。藝術家工作室遷走,文化被拋棄在這裡,妹妹坐在列寧的臂膀上,列寧、革命變成了過去式,面對不曾了解的父親的罪過,妹妹想建立避難所,為人類和動物避難。父親留給妹妹的背包上印著熊貓,似乎也像徵著中國,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於和蘇聯的密切關係,可以理解為蘇聯的另一種可能性。耳聾的妹妹會流鼻血,也許暗示堅守者的脆弱,她的聾代表對資訊的選擇,她可以選擇聽或不停,妹妹面對強勢的意識形態顯得更加自我。現代化的影響發生在方方面面,時好時壞的機器人,電影中的大部份東西都是破碎的,功能缺失的,無論是物還是人,都沒有完全發揮出自己的可能性,比如未建成的大廈、破敗的工作室、語言不通的工人、耳聾的妹妹、重複夢境的律師、毀容的建築師。空曠建築框架,文化的解體,巴別塔像某種夢境或預言,一個屬於過去的童話。

3、地產律師所做的長夢
地產律師為修建巴別塔的富翁工作了十五年,每天做著同一個夢,回到解體前一天,「關於一個不存在的城市,一個已經不存在的世界」。所有人都在想移民,因為馬上要改天換地,車上響起戈巴契夫的辭職演講,那是一個轉折點,對千千萬萬的家庭產生了影響,兒時夥伴的道路因此改變。死去多年的童年玩伴牽著狗對律師說,沒有人會夢到我,只有你還記得我。律師也會流鼻血, 律師始終會夢迴二十年前,再次面對蘇聯解體後的選擇,與自己最好的朋友分享最後的時光。建築師在後面也提到兒時的公寓,當時新世界似乎近在眼前,但現在一切都消失。幼時的律師熱愛歐美的科幻小說,體現對技術的嚮往和樂觀,不斷回到過去也是出於對目前生活的迷茫和不確定感,過去的未來似乎還是可以把握的,在電影的設定中第三次世界大戰隨時會爆發。

4、建築工地周圍2011
經濟不景氣,博物館過去一年連續七次有人試圖暴力入侵。百科全書式的導遊研究著冷門的文化,學習了多種語言西班牙語、漢語、越南語、韓語、英語,過去作為一個戰士和總統並肩作戰,如今毅然捍衛博物館的存在,抵禦巴別塔的建立。導遊發現中國人不喜歡購買紀念品,因為遊客並不真正在乎文化,而日本人總是什麼都買,再次強調了日本人的資本力量。導遊拒絕了想和他探討文化的富人的邀請,對資本的抗拒。博物館的歷史學者去做公車司機,也是一種能力和職業的不對等,表現文化的無力。蘇聯歌曲與文學時常被導遊提起,但卻是架空的,無法對生活產生作用,導遊自己也無法擺脫現代化,他想擁有一台3D電腦,愛聽披頭士。守護的價值被利益消解,導遊覺得自己渺小得像手掌,面對改變無能為力,只能像個騎士一樣放棄學術獎和老太太堅絕地站在抵制的一方。

5、人質
沉默寡言的移民頭頂佛像,寓意非法移民的信仰,也是中國的暗喻。面對落單的對手癮君子十分暴力,但卻沒有人接觸暴力幫派挺身去救小女孩,癮君子們癱倒在地面,癮君子的迷醉是面對未來的消極逃避態度,只有那個傳聞全家被炸死的烏克蘭非法移民,選擇起身走向車上那位被哥哥拋棄的兒童人質,或許因為他沒有什麼可以失去,或許因為他想要拯救他人。毫無疑問拯救失敗。但綁架的女孩有反抗精神,她最後逃脫尋找新生活,移民是個善人卻被殺死,孩子寓意希望。

6、建築師
建築師的鼻子填充物來自中國,中國被神化,成為製造之國。自焚燬容的建築師,可以毀掉廣告牌,但無法向沒有經歷蘇聯時代的年輕人解釋歷史,年輕人玩角色扮演,歷史對他們而言是遊戲。 建築師為保衛文化自焚,卻反被安上中國鼻子,再次體現了外部文化與科技入侵。當代哲學家開始給史達林和納粹翻案,年輕人在這樣的意識形態教育下居然相信了這番謊言(金髮女孩不相信肅反人數),建築師只有無奈地攻擊廣告牌。他們所處的展覽既前面提到的藝術展,藝術展是超現實的,充斥著幻影,也是對現代生活的暗喻,真實無處可尋。後來又到了被廢棄的藝術家工作室。在選擇飲料時只有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寓意美國的文化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人們無法意識的層面,不會去想別的飲料而是在兩個美國品牌間選擇。建築師反對現代,在回答年齡時暗示自己的生命從蘇聯解體開始,可以理解為他試圖走進年輕人的時間線。另一個建築師向廣告牌射擊,卻莫名其妙死於推土機下,被系統輾過。烏茲別克工人再次見證了死亡,死亡是隨機的,沒有理由,另一個建築師就這樣死在自己捍衛的建築。建築師拉著舊友的小男孩前進,他邀請大家參加自己的生日派對,但如同蓋茨比,似乎並沒有很多人知道宴會主角的身份,演奏古典音樂也演奏重金屬,混亂的後現代,消解了時間,只有夢破碎前後的區別,此外時間沒有區分度。

7、女主人
擁有爛尾樓和沒有價值的雕塑的繼承者,帶著獨自逃出的小人質,一同沙灘遛鐵馬,和建築師與小男孩形成比對,她成為了笑話,但她不在乎……每個人和她打招呼時都會直呼她的名字,如同阿爾都賽在《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中的比喻,認識到我們是主體並且認識到我們是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叫你的姓名、相認,即使我並不認識你,你也還是「有」自己的姓名,比如烏茲別克工人的問候,這意味著你被承認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主體,這一實用儀式中發揮功能作用——使我們」意識到」在意識形態認識過程中的那種連續不斷的實踐。這時的工人已經能開口講斷斷續續的俄語了,作為一個異鄉人,他在努力適應環境。阿爾都賽認為意識形態是以一種在個體中」招募」主體或把個體」改造成」主體的方式,並運用非常準確的操作」產生效果」或」發揮功能作用」的。這種操作被稱之為詢喚或招噢,這樣僅僅做個轉身或點頭,這個人就變成了一個主體。因為她已經承認那個招喚「的確」是衝著她的,並且認為」被招喚者確實是她」 (而不是別人)。意識形態的存在和把個體招喚或詢喚為主體是一回事,不斷的呼喚名字,意味著妹妹已經成為一個主體。女繼承者帶上逃出的女孩,走向遠方,開始新的生活,作為一個重生的主體。拉著鐵架馬,接受了父輩的罪惡負擔,忍受以金錢利益為準則的世人的嘲笑,繼續前進。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