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IN Hao

2016-02-18 03:50:52

唐頓莊園的左與右


嚴格意義上一年一季追完的第一部英美劇,應該寫點什麼紀念一下。

不知道從何講起,就單說劇中的幾個角色吧。

《唐頓》最大的劇情衝突除了三個女兒的感情外,個人感覺在於一種「左」與「右」的碰撞,這是它作為一部時代劇的主脈。而劇中的大部份角色也是打有這方面烙印的,有的很明顯,有的相對隱晦一些。

  個人對劇中眾人的好感度大致也由「左」往「右」遞減。

  列一個譜系:

左:三姐茜波、湯姆、馬修的母親
中間偏左:二姐伊迪絲、馬修、莫斯利先生
無立場:托馬斯、黛西
中間偏右:老爺、夫人、安娜、休斯夫人
右:大姐瑪麗、貝茨先生、帕特莫夫人
極右:老夫人、管家卡森

  湯姆和茜波,個人最喜歡的一對。他倆的戀情在整部劇都很寫實的《唐頓》中倒是堪稱前半段劇集的一大亮點,甚至蓋過大姐和馬修。除了主僕間天然的鴻溝,湯姆最初與唐家還有民族(英格蘭vs愛爾蘭)、宗教(新教vs天主教)、意識形態(左vs右)這全方位的衝突,這場婚姻可謂將劇情張力推到極致。第一季打足醬油的三妹不鳴則已,雖然記不起她的相貌了,但是還記得她幫女僕找工作,義務做護士,難怪其口碑是公認的(到了第六季還被特地提起)。殞命在花季,促就了永遠的冰清玉潔。湯姆也很不錯,本來想把他歸到極左翼,但是覺得他成了唐家一員後一直都挺靠譜的,很踏實的人,該有驚喜時有驚喜,該頂大樑時頂大樑,劇里最喜歡的男性角色。


  馬修的母親應該是個挺扁的人物,表現她真性情的地方並不多,幾乎總是和老夫人的搭配出現的,一個捧哏,一個逗哏。先鋒式的女強人。


  很為伊迪絲高興,可能編劇們也覺得比較愧對她了,經歷了最多的痛苦波折後,終於找到了歸宿。開始對她還是無感的,覺得老二千古來就是和老大作對的陪襯。然而後幾季她的人格魅力開始慢慢彰顯出來,隨和友善不亞於妹妹、獨立堅強不輸給姐姐,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茜波死後家裡新時代女性的大旗完全就靠她來扛,她也詮釋得更全面。


  貝茨先生和安娜起初應該是被編劇們打算重點刻畫的,但是總給人感覺他們的遭遇被編得缺點火候,尤其涉及刑事那段,讓總體情節拖沓不少。


  不知道為什麼這麼早提莫斯利先生,按理他是標準的配角中的配角,但就是給人的代入感強。他的強個性是透在骨子裡的,不寫在臉上。同樣做夠了倒霉蛋,最後值得好的結局。


  作為劇中為數不多的「反派」,托馬斯最後也被救回來了。馬修和茜波死後劇中有了更多的空間塑造角色,伊迪絲、莫斯利和托馬斯是最大的受益者。



  老爺和夫人越往後越像是一對尋常人家的夫婦,真性情流露得很多,和所有的父母家長一樣為家操持,尤其是為兩個女兒。而且他們還是很開明的,雖然有底線,但是許多觀點和決定都是不拉在時代後面。



  諷刺的是,劇中最具幽默感的或者說唯一具有幽默感的就只數老夫人了。毋庸置疑她是極右翼,但是一人包攬了劇中大多數的幽默和金句,所以完全不討人厭。



  還有卡森夫婦和帕特莫、黛西,都是很可愛的,太懶了,不詳寫了。

 
英國的價值觀還是挺正的,看結局就知道,而且劇中也沒什麼腹黑的人。在美劇大秀重口和心機的今天,屬於唐頓這樣安安靜靜的情景劇的空間越來越小了。老爺大口吐血的那段的確讓人震撼,也更像是一種吶喊,連《唐頓》都玩得這麼血腥了,也是一種「右」向「左」的妥協吧。可以說唐頓當初的確算得上很火,周圍也有人在看,但能伴其到劇終的卻不多。的確,看到後幾季時新鮮感沒了,主要矛盾也不突出了,加上四五兩季確實是太煎熬,讓人完全靠著念舊情和強迫症才能堅持下來。若不是第六季便為結局,本來也是有棄劇的打算。可能在該說再見時不拖泥帶水,也是一部優質劇的必備素質。
  

回首向來蕭瑟處,從高中的第一個暑假到大學的第二個春節,三年半的時間。

從倫敦到里約,忘不了的是唐頓片頭那段急促的提琴聲。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