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臥虎藏龍2:青冥寶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II: The

卧虎藏龙:青冥宝剑/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卧虎藏龙Ⅱ青冥宝剑

6.1 / 14,824人    96分鐘 | China:103分鐘

導演: 袁和平
編劇: John Fusco
原著: 王度廬
演員: 甄子丹 楊紫瓊 岑勇康 傑森史考特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烏鴉火堂

2016-02-19 11:02:39

留給世界的武俠遺產:解析《臥虎藏龍2》為何而來


文/夢見烏鴉

16年,一部神壇上的最佳外語片;16後年,一部行走於世界的東方武俠片。

《臥虎藏龍》的續集,這個名號本身就鍍著一層富有爭議的金色外殼。本片的前作,是華語電影迄今為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獨苗,單憑這個一個身份,就足以令續集備受壓力。該項目也是一波三折,導演也從最初原定的於仁泰換成了袁和平。但實話實說的是,恐怕沒有人會期待這部電影能夠超越第一集,或者達到第一集的水準,最起碼這是個人觀點。


而觀眾期待的是,希望能看到一部本本分分的武俠片,畢竟當年武俠片這個優勢片種,如今的境遇不能說是悽慘,但存在感很低,一部《聶隱娘》幾乎是去年同類作品的獨苗,固然是一等一的佳作,但風格古樸意境幽遠,其實也不是市場和大眾所需的那種。其實作為老影迷,當年港片新武俠時代的風化月貌記憶猶新,真的希望能出現一部原汁原味的武俠片,最起碼打鬥場面要令人滿意,因此這部《臥虎藏龍2》也談不上「續貂」之說了,雖然是續集,但二者真的沒有可比性,本片用腳趾頭想都不會超越前作的,只是寄希望於《臥虎藏龍2》能夠奉獻一部打鬥養眼的純正武俠電影,才是該片的首要任務。

因此,放下《臥虎藏龍》這個光環吧,把他當做一部普通的武俠片來審視,該片又呈現給觀眾怎樣的內容呢?

西方編劇勾勒的亂世
《臥虎藏龍2》的編劇是約翰·福斯克,中國觀眾對其印像似乎不太好,因為他編劇過兩部我們相對熟悉的作品,《功夫之王》與美劇《馬可波羅》的編劇。中國對其印象就是用西方化的思維編寫一部東方作品,很不符合東方審美。這也不能怪編劇,因為這裡存在文化差異的問題,就像中國國畫與西方油畫的區別那樣。東方國畫講究具象和寫意,而西方油畫則講究構圖與炫彩,說白了就是「直給」,外國人搞不懂什麼叫做「意境」,因此在作品中反應成為:應用東方元素進行富有層次感的堆砌與構圖。比如《功夫之王》的仙境場面,以及《臥虎藏龍2》中開場楊紫瓊登山遠望的場面。這些都是西方油畫藝術審美,在中國武俠片中絕對見不到這樣的場景。

因此,簡單可以推斷,《臥虎藏龍2》的主要受眾目標在西方,這個不難理解,比較《臥虎藏龍》第一集是西方知名度最廣泛的武俠片,電影告訴西方老外,什麼叫做「武俠」與「江湖」。也可以看出,《臥虎藏龍2》拍攝的主要驅動力在於西方。電影就是像接著完成一個武林拼圖呈現給西方觀眾,但如今商品市場下,也不得不考慮東方觀眾的感受。正如上文所述,外國人拍東方電影,總是感覺很彆扭。《功夫之王》《馬可波羅》對東方元素這樣堆砌式的使用,已被東方觀眾證明為失敗。那麼在《臥虎藏龍2》中,如何在令西方觀眾用最簡單的方式了解電影內涵的同時,也不會令東方觀眾感到不適應呢?

辦法很簡單,一個西方編劇,加上一個東方導演。也就是《臥虎藏龍2》的班底。

東方導演掌舵的武林
袁和平是「老江湖」了,別看《蘇乞兒》拍得不盡人意,但當年八爺身為武術指導,帶領袁家班也拍攝過不少膾炙人口的武俠片,成龍的《醉拳》、元彪的《勇者無懼》、老版《霍元甲》,以及觀眾很熟悉的《奇門遁甲》、《鐵猴子》、《太極張三丰》,都是武俠名作。袁八爺在武俠造詣上雖不抵徐老怪,但搞定外國人還是綽綽有餘。於是一個外國人看得懂,東方人也明白的武俠電影就這樣出現了。

本片的故事改編自王度廬的《鐵騎銀瓶》,是原著《臥虎藏龍》正統的續集。但對其內容進行了大量改編,首先變更了玉嬌龍與羅小虎孩子走江湖的線索,畢竟在第一集,李安讓玉嬌龍「跳了下去」,結局雖有無限可能,但要把後者的故事再次移植到續集,第一集的意境也就沒了,反而變成了神話片。但本片則巧立名目,保留了原著中鐵芳(片中改名為魏方)與雪瓶的設定,只是將其父母換了人。孟思昭也是新設定,因為這個人在第一集裡就已經「死了」(詳見俞秀蓮與玉嬌龍的對話)。再者最大的改動就是將青冥劍作為最大的線索。

東方審美下的武俠
電影故事模式很常見,當年《七武士》的模板,一群人為了守護青冥劍的故事,簡單的正邪對立並在其中穿插了前世惡緣,故事非常工整,沒什麼毛病但也過於稀鬆平常,簡言之,中規中矩的故事。而本片真正的關注點在於袁和平這名老江湖,如何讓一個外國人編寫的劇本符合東方審美呢?

其一,就是武林爭霸這個噱頭,將青冥劍作為「倚天屠龍」般的象徵,由此引發的血雨腥風,並給出劍無好壞,人分善惡的概念,乃是武俠片之根本。

其二,令孟思昭「復活」,他的存在代表著不僅僅是正邪之分,而是代表著江湖道義,俠之大者,捨身取義。他與俞秀蓮代表著「俠」的陽剛和「情」的陰柔,這是王度廬原著的標誌。

其三,性情各異的大小角色,從雪瓶與魏方的關係到「護劍小隊」之間的恩怨,包羅萬象的小恩小怨與大仇大恨相交織,這就是典型的江湖,武俠片中最常見的設定。

相信這些設定在外國人的劇本中並沒有詳細描述,因為約翰·福斯克這樣的西方編劇根本不了解什麼是「江湖」。有了袁和平和其團隊的掌控,將這些元素刻意放大,在故事比較西化的基礎上,還原出一個比較正統、東方觀眾熟悉的武林。

至於武俠意境,大多乃是表象化,人物造型、動作場面,呈現出典型視覺化武俠,比如雪瓶練劍那段就是典型的代表,還有全片最大的亮點,冰湖之戰,與前作竹林大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中國觀眾對這些場面習以為常,只是大量CG化的視覺沖淡了意境感,只留下美感而已。用西方油畫的技法畫中國山水國畫,就是這個樣子。

西方釋義中的俠道
而西方觀眾能否理解片中所表達的內涵呢?什麼是武林?什麼是道義?《臥虎藏龍2》用了一個「笨」辦法,我直接告訴你這些問題的答案。片中俞秀蓮首尾兩段台詞的存在就是這個原因。

電影把東方武俠片所傳承的理念融入在台詞方面,而且該片極力的將角色簡單化,正邪分明,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訴你這個故事是為何而來,什麼是俠客,江湖道義是什麼,為什麼要武林爭霸等等。這些在中國觀眾看來,無傷大雅,只是有些囉嗦。比如結尾大戰之後,楊紫瓊的獨白在中國觀眾看來,完全沒有必要,本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為了考慮世界人民的對東方武俠的理解能力,這段話必須加上。

然而在角色方面,與電影整個體系類似,都呈簡單化。最明顯的就是單純的正邪對立,這是被簡化的江湖。喜歡看武俠作品的都會明白,江湖世界中沒有單純的正邪對立,而是江湖恩怨所致,舉個例子就是《笑傲江湖》,名門正派幹些偽君子的勾當,而所謂的魔教不乏道義之士,這是金庸對江湖正邪對立的諷刺。但外國人就不明白了,這幫人為什麼要打架,為什麼要對立?所以電影將這個體系和角色都簡化了,單純的正邪,而江湖道義在這個正邪對立的基礎上,更容易被get到。

有了這些內容,西方觀眾才會了解電影主題在什麼地方,武林規則和門規有哪些,一個為了虛名而引起的武林血雨腥風,最終道義戰勝了功利。就好比中國觀眾看西部片,搞不懂為什麼這幫人要一對一的決鬥一樣。我把遊戲規則直接告訴你們老外,你看不懂不是我的問題而是你的問題了。



打鬥場面東西方通吃
至於大家都關注的打鬥方面,放心,這才是電影最大的看點,袁和平在動作方面,從來沒有令人失望過。

電影片長只有80多分鐘,打鬥場面幾乎從頭到尾,冰湖大戰一定會引發熱議,但個人最喜歡的還是野店中的火併戰。兩派角色的對壘,簡單直接,飛刀、繡花針、鐵臂、醉拳等一應俱全。這段內容我認為是全片最好的一段,典型迷你版江湖格局,就在這一場戲中,沒有涇渭分明的正邪,只有功利與道義之分,也是武俠作品最常用的格局設定。電影用有限的篇幅展示了大量武林文化,直觀的體現在打鬥方面。



幾位專業演員奉上了非常養眼的打鬥,楊紫瓊的徒弟(也是現實中的徒弟)劉承羽身手不錯,中意混血,但古裝扮相還不錯,假以時日大有接班之勢。冰湖大戰中,是甄子丹與袁之正兩位習武之人的較量,袁之正是美國的華裔武指兼演員,演過《上海正午》跟成龍打過,這段最考驗演員武術功底。

袁之正使用的雞爪武器,很奇葩,但中國古代上真有這種兵器,叫做雞爪鐮,比較獨特的雙短兵器。

九幽女的扮演者原麗淇,大概是為了致敬其母鄭佩佩飾演的碧眼狐狸吧。

PS,不太明白甄子丹為什麼一身明朝打扮,由於沒有看過原著,所以不太了解,望高人科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