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驚爆焦點 Spotlight

聚焦/焦点追击(港)/惊爆焦点(台)

8.1 / 504,297人    128分鐘

導演: 湯瑪士麥卡錫
編劇: 喬許辛格 湯瑪士麥卡錫
演員: 米高基頓 馬克魯法洛 瑞秋麥亞當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Vert

2016-02-20 08:01:19

真實,是可愛多底部的那坨巧克力


前兩日,十一年豆瓣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支視訊廣告,名為《我們的精神角落》。這支廣告的口味就如同豆瓣這些年帶給我的感覺一模一樣:怪誕、莫名,卻總能激起好奇心。怎麼說呢,豆瓣一直讓我覺得,把真實的自己放在這裡是如此的安全,把所有愚蠢的愛好或邪惡的自己光天化日曬於豆瓣,都是可以原諒的。

豆瓣其實在我印象中,一直處於一個很安靜的狀態。廣告位在十一年間增長的速度極慢,時不時飽受爭議,也不乏被罵,但它行走前進的腳步從來都是輕盈的。我說安靜,但不說它沉默。

為什麼豆瓣會給我一種這樣的感覺?
因為真實是會自己說話的。

/

身處網際網路發展時代,在我們把生活的大部份都交給了微信的每一天,每一個真實畫面的閃過,對我來說都是重重的一擊。如同已逃來上海9個月,每每行走於街道,內心坦然,但在偶然看到某高樓「上海」二字霓虹燈閃爍時,才彷彿覺得這一切真實起來。看來,一些感知真的漸漸在被很多虛幻吸收去。

《聚焦》講的是波士頓環球時報「聚焦」專欄,將一個影響力巨大的案件慢慢拖出深海呈現於世的真實改編故事。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美劇《新聞編輯室》,我很容易沉溺於影中和劇中人們面對事物,堅定要挖出真相的那股子勁。這種勁就像是影中角色接替了你的視角,承包了你的好奇心,帶著你一步一步看到真實浮出水面的那一刻。
尤其是,在紙媒已幾乎消失在人們的視野、各類微信文章、APP新聞充斥的日子裡,看著傳統紙媒背後的人們的故事,確實會被打一臉雞血。

報紙、書籍等紙媒在今天此刻的影響力,更多的大概是那份摸得到的重量。
從前我看報紙,會覺得每一個報導都是經過記者採訪、編輯編排以及各種相關人員努力出來的結果。一個是因為那個時代資訊匱乏,珍惜每一個訊息,一個是,墨水永遠有螢幕代替不了的記憶性與說服力。
現在,幾乎是躲著朋友圈的文章,其實同時,也許也躲掉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新聞APP的報導再也無法完全佔據我的渴望,因為千篇一律,因為看這些,還不如就看QQ新聞的彈出窗題目就好。我說的,是大部份新聞。

/

曾在一篇日記里寫過對當今書籍的探討,最終,這些都會歸類於我們的精神角落。因為在褪去資訊與新聞的外殼後,它們剩下的,是純粹的觸動。
並不能說純粹就是好的,也並不能說去與電媒競爭就是不好的。

電影裡的一句台詞,是這麼說的。






曾經我認為,所有的新聞和報導,就是要真實。只有真實才是王道。而現在我卻不完全這麼認為,不是說要否定真實的部份,而是我們到底要如何去把真實展現給你看,你才會覺得是「難以估量的影響」呢?

/

傳統紙媒也有腐朽的一面,但是本身能作為一顆石頭激起漣漪的比例較大。
電媒本身一部份就是紙媒的漣漪,但是誰說其中就沒有石頭呢,只是基數太大,好的東西、真實的東西容易被忽略了而已。
所以也許,就像那些被扣押的文件一樣,也許我們只是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感受這個飛速發展世界的影響力。

《聚焦》裡的「聚焦」幫派,其實是用無數個「破碎的信仰」去打碎無數人的信仰來拯救那部份「破碎的信仰」。

/

想說紙媒和電媒,想說真實,想說「難以估量的影響」,想說石頭與漣漪,想說我們的精神角落,最後又不知道在說些什麼了。

再來一句!
最後那幕被打爆的電話,也就是真實砸進水裡所泛起的漣漪,真實的影響力是長久、寬廣的。而漣漪所帶動的漣漪,是脫節的。

滿嘴砲火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