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臥虎藏龍2:青冥寶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II: The

卧虎藏龙:青冥宝剑/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卧虎藏龙Ⅱ青冥宝剑

6.1 / 14,824人    96分鐘 | China:103分鐘

導演: 袁和平
編劇: John Fusco
原著: 王度廬
演員: 甄子丹 楊紫瓊 岑勇康 傑森史考特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o young

2016-02-20 22:59:33

袁和平的武打,李安的武俠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李安的《臥虎藏龍》是一壺看上去清寡,喝下去回甘十足的茶,袁和平的《臥虎藏龍》卻是一杯烈酒,經由喉嚨流下去,什麼都剩不下,喝完想的還是那壺茶。
   《臥虎藏龍:青冥寶劍》由約翰·福斯克主筆完成的劇本,從源頭上這個電影就敗了,有李安的珠玉在前,《臥虎藏龍:青冥寶劍》想要有所突破,贏得口碑,幾乎是不可能的。《臥虎藏龍》的成功,並不是完全在他的武術或是動作的設計上,這些都是表層的,一部能夠打動人心的電影,必然得益於影片在精神層面上的挖掘,對《臥虎藏龍》而言,正是那份俠客的文人精神。袁和平的電影裡,平均每10min就有一場打戲,而很多打戲純是為了打而打,為了追求動作場面而打。酒肆一場中,人物的打鬥的行為是沒有動機的,在沒有激烈的戲劇衝突作為鋪墊的情況下,雙方忽然就打了起來。這很大程度上是劇本的侷限,那份意境,那樣深厚的文化底蘊,那份武俠精神,莫說是外國人,就連很多國產的影片都是理解不了表現不出來的(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功夫小子》《劍雨》)。
   伴隨中國電影市場的崛起,好萊塢也日益重視這個市場的吸金能力,但像《功夫熊貓》之類的影片,並未傳達出真正的中國正統文化精神。好萊塢對「武俠」的概念僅僅停留在「武打」的層面,如此中國味兒的美國電影,是一種架空的故事,是沒有根,沒有魂,站不住的。這樣的美國元素不止體現在故事建構上,人物形象塑造也同樣如此。「孤狼」這個名字,就是美國西部文化的呈現--西部片裡,英雄向來離群索居,來去一人,稱西部英雄「孤狼」再合適不過。當「孤狼」第一次在貝勒府出場,昏黃燈光下,他帶著一頂酷似「牛仔帽」的不中不西的帽子登場,完全就是西部片中黃昏里孤獨的西部牛仔。同時,「榮譽」、「傳奇」這些字眼是騎士精神所標榜的,而不是中國武俠的精神,中國講究的,是入世則家國天下,出世則獨善其身。
    李安的武俠世界,緊緊抓住了「俠」這個字的精髓,傳達出俠客的文人精神。本質上講,武打和武俠是完全不同的兩樣東西。武俠,不僅僅是一個「武」,深層的和更重要的是「俠」字。《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俠」的,「按俠之言夾也。夾者、持也」,這個字就是一個強壯的人挑著一個擔,擔上是一左一右兩人弱小的人。所謂俠客,並不是說單單的以暴制暴來懲惡揚善就可以了,《臥虎藏龍:青冥寶劍》里犧牲的幾位鏢師,他們堪稱英雄,卻擔不起俠客二字,江湖不應該是簡簡單單的打打殺殺,一言不和動輒就是一頓打,「能動手解決就不動口」,這是草莽英雄的套路,不是俠客所為。袁和平電影裡採用的,就是簡單粗暴的打,如同《琅琊榜》裡的武士百里奇,練功的路數太硬,看上去很厲害,其實外強中乾。草莽英雄處理問題的方式,是用殺戮結束問題,而真正的武俠精神,不僅僅是保護弱小免受欺凌,更應該是從源頭上找到問題所在,改變人,進而化不利因素為有力因素,為社會所用,從而解決問題。李安電影裡的,俞秀蓮和李慕白苦苦引導玉嬌龍向善,避免武力的殺戮,就是「俠」的表現,草莽英雄之於俠客的不同,在於是否懷有一顆文人的仁愛之心。此外,李安電影裡俞秀蓮和李慕白,一招一式柔中帶剛,極具藝術觀賞價值,而袁和平還是用了從前跟成龍合作時的路子,一頓花拳繡腿,還夾雜著搞笑的動作成份。孤狼的第一場武戲,竟然用起了「踩腳」這種野路子,實在不是大家風采。武打和武俠,是《臥虎藏龍》和《臥虎藏龍:青冥寶劍》的差別,也是他們的差距。
    這樣一部文戲上「先天不足」,武戲上「後天畸形」的狗尾續貂之作,口碑上敗北也就是意料之中了,未來中國的文化想要贏得更廣泛的市場,獲得世界範圍內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必定不能停留在表面上,更重要的是對中國正統文化精神層面的開掘。中國電影吸引世界的,不應該單單是一套動作,一個飛簷走壁,而是普世的價值觀。停留在「形」上的東西,滿足的只是受眾一時的好奇之心,「神」的方面,才能對人造成持久而深遠的衝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