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哪一天我們會飛--She Remembers, He Forgets

哪一天我们会飞/差一点我们会飞/爱的根源

6.5 / 531人    108分鐘

導演: 黃修平
編劇: 黃修平 陳心遙
演員: 楊千嬅 林海峰 蘇麗珊 遊學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樹上的獅子

2016-02-22 00:35:56

我也會飛,只是不知何時。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上映前的20天看的是第一遍。

二刷是在我們內地影院。裡面有太多梗,我都很感觸,或者覺得好笑... 但無奈的是,影院裡大部份都沒有和我一樣的共鳴...

這個時候,在想,要是有像字幕組那樣,在每個梗上加段附註,大概會很不錯...

* 開頭鳳芝在旅行社的工作畫面里有關老闆讓她拿租約來看...
 & 鳳芝與盛華在西餐廳提到要去旅遊的那個畫面,盛華說道,說不定什麼時候這間店就不在。(這間西餐廳店大概是他們學生時期或是拍拖時期就已在經營的店,有著他們很多的共同回憶。)


近幾年來,香港鋪租不斷高漲已經成為不少小市民的心頭痛。
在很多港劇里都會時不時提到租約加了又加,很多經營了很久的,承載很多學生哥回憶的店接二連三地關閉,不再開檔。香港新聞對這些都有不少的報導。

此處大概有懷緬之意。

** 彭盛華改校歌內容,提到的,郭富城對你愛愛愛不完,leon黎明、劉德華是香港四大天王,
撒亞人是超人經典...

*** 九七,顧名思義,香港回歸,大批香港人對香港未來抱有很多疑惑和恐懼,由此形成大批移民外國的移民潮,當然這也是這部戲很重要的背景鋪墊。

***** 鳳芝回校,遇到譚副校長,當年的譚主任。
為什麼一定是譚副校長呢?鳳芝同學特地說了那句台詞:我們有哪個不是譚玉瑛從小看到大的呢?

譚玉瑛,是香港無線兒童節目的常青樹,標誌性主持人也不為過。
但到去年還是前年,譚玉瑛無奈半推半就地離開幕前,讓很多香港人感到唏噓。

而作為香港人,或者是身為許多廣東人,特別是廣州深圳的人都是看她主持的閃電傳真機到改名為至嘞新人類的兒童節目長大的。

****** 盛華同事提到不要真的帶個內地佳麗回來。

暗指許多香港人在內地包二奶。

******* 鳳芝第一次在網上搜索蘇博文的時候。

應該都清楚那是繁體字,輸入法不是拼音,這大家都知道。但也不是我們所說的五筆。他們多半用的是倉頡,或是速成。為什麼他們不是用拼音呢?
不要說他們是記不住或者是沒學之類的。若他們真要打音法的話,那也是羅馬音,不會是拼音。

就像多次出現的蘇博文的黑色筆記本上面寫的Bok Man,那就是博文的羅馬音。
想想,若是博文的拼音,應該是Bo Wen 對不對?

若手機是在香港買的話,裡面自帶的繁體輸入法通常是只有手寫和倉頡,是不會有拼音的。

******** 盛華和鳳芝在酒吧里喝酒,注意到那個酒bartner?

他是黃修平,就是這部片的導演。

------------------------------------------------

就是因為覺得現在很苦澀,才會越發地懷想過去,是吧?

但想尋回的蘇博文不是過去。相對於彭盛華給的,以及現在所給予的生活安慰和敷衍,都是青春時的蘇博文不曾給的。
會好好地跟她聊天,會在上山的時候好好地握著她的手;會在一起的時候照顧著她,在她喝酒過敏後給彭盛華狠狠地一拳;會告訴她,想和她一起飛,在她說環遊世界是夢想之後…
 
「本想把你放進我的夢裡的。
不管怎樣,我們三人已經回不到從前了,
那我就提早一年去英國吧,最多打多一年的part time。」
——在正片外的to 鳳芝的message里,蘇博文說道。

余鳳芝沒有如約到達山頂,甚至沒有看到那飛下的信…蘇博文知道,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以致於不是翻回過去,試著找回記憶的碎片,探尋當年蘇博文為何再也見不到的好奇心驅動,余鳳芝都不知道當年有過那架,大型,『紙飛機』。
為了那一句,「表演飛嘛」,蘇博文摔折了腿,花盡了心思。雖然最後都沒能如願,但他還是對余鳳芝好。



「彭盛華,如果你沒好好對余鳳芝,我不會放過你的。」——在正片外的to 鳳芝的message里,蘇博文說道。

他對喜歡是認真的,他對他的夢想也是認真的,「本想把你放進我的夢裡的。」他對他的喜歡就是如對夢想一般對她。所以失去她的時候,他對夢想就是200%的心思,所以他才受不了飛不了夢想的破滅。
夢想的破滅對於一個認真對待夢想的人來說,或者甚至是要從中療傷的人,那打擊是無法想像的。蘇博文的物理成績很好,他對被很多人忽視的德叔也很好,他更是尊重余鳳芝對待那隻鸚鵡的好,他對余鳳芝和彭盛華之間的喜歡也很好,他對自己的夢想也是很好,他是個認真的人,他也認真對待他重視的人;他欣賞彭盛華「其他面也可以成為正面的」新穎想法,他欣賞德叔一流的手藝和後花園的自由,他有超高的集中力、分析力和毅力,他是黃修平這部片的所有基點。

回憶起與宮崎駿的第一次見面,導演黃修平如此說道:
鑒於第一次與大師見面,也是因為天空之城的配音工作,於是黃修平在紙上寫下了話並折成飛機帶去給宮崎駿。
而宮崎駿問的卻是:這紙飛機能飛嗎?
黃修平先詫異,繼而羞澀地答道:不行。
宮崎駿說:一看到你的紙飛機,我就知道飛不起來,機身折地那麼窄。

連這樣的細節也是很重要,因此宮崎駿才能將《天空之城》和《起風了》詮釋得那樣精彩。
因為這次的體驗,也因為『飛』這個主題來詮釋夢想會有著更不一樣的意義。
這個夢想是蘇博文的夢想,那個被彭盛華稱之為「又要聽故事」講到爛的夢想起源,是源於搬到九龍塘的蘇博文家。那時機場很接近九龍塘,起飛和飛過的聲音都會異常的大,因此蘇博文會被媽媽常常帶到天台聽飛機的聲音。
很美的那時,也代表那時很美的香港。
片裡面有一個專門說夢想規劃書的scene,也是這場scene裡面余鳳芝說「我想登陸月球。」當然,彼月球不是此月球,是裡面的老師mr.月球。這個月球老師分發的夢想計劃書很能符合要當律師、醫生的同學,但卻無法匹配上想跳舞的Cindy,和想當導演的黃修平同學。(yes,這裡是一個梗:想跳舞的Cindy指的是黃修平導演的上一部作品《狂舞派》,是第一部導演的大眾電影,探討關於香港年輕人的夢想;至於黃修平導演當然是指他本人。)
沒有說誰的夢想會更好,只是想說香港年輕人的夢想是多姿多彩的,是不要受到限制的,任何人都可以有夢想,任何人都可以為了夢想而努力…

這個shot有點奔向美好的感覺。

所以「香港不是一個可以給人發夢的地方」這句蘇博文說給余鳳芝的感言,突然讓現在的香港人陷進了苦惱的迷思。
繼上一部談論跳舞夢想的「我只是想跳舞」的《狂舞派》,這是再次談論夢想的《哪一天我們會飛》,黃修平導演給現在的香港年輕人一個思考:香港是個可以給人發夢的地方嗎?
面對來勢洶洶的國內大陸的各種力量入侵香港原有文化,面對本土日漸衰退的經濟實力和前景,面對外圍勢力的衝擊,面對香港本土人對本土失去信心的如今,香港是否還將怎樣走向未來?
所以故事後來的走向是蘇博文還是繼續走向了他本來計劃的路,去英國,實現他的夢想。他是註定做不到的,因為他做不來紫色的天空繪彩。
天空是藍色的,對於一向嚴謹,對待天空認真沒有什麼爛漫感的蘇博文,天空怎麼會是紫色的呢?
故事的開頭就註定了蘇博文的夢想,興許戴眼鏡、畫紫色天空的形象就是導演給出的諷刺。

紫色的天空


蘇博文在他的青春年華里隨著那架飛機一起飛向了天堂,他是余鳳芝記憶中的那個稍縱一逝的夢。他終究不是生活。
「最酷的就是你。」彭盛華在第一次得知蘇博文過世去探望他的時候說了這句話。他的墳前,彭盛華再一次做回了當年的香港所有面貌,他知道,蘇博文贏得了那時的香港時光,還有夢想的那份執著。
蘇博文停留在了夢想最好的時候,保住了帶著夢想飛的那股勇氣、激情和青春歲月…所有最美好的時候。
但他也同時永遠失去了生活。

太過強調夢想來做這部片的主題,大概會容易忘掉超過十年婚姻生活才是站在身後全片最終想要詮釋的意義。

關於這點,黃修平導演說了當時陳心遙編劇寫故事的初衷,是因為譚詠麟的一首歌『對你鍾情』,這名字是不是就已經很能表達整部片的很多戲份?
這首歌讓導演和編劇想到的是代表那個時代的兩位巨星,不用說,也應該知道吧?
因為這兩個巨星就是彭盛華和蘇博文兩人走向不同命運的劇情的期初想像。
編劇沒有要將這兩巨星放在這部戲的想法,她只是在恰好那時想起了他們倆,想起了他們代表那時香港的繁華盛世,還有他們自己的光輝歲月,還有對他們截然不同命運和留給觀眾的記憶種種的多少唏噓。




生活是不是會摧毀人的?至少會流於平淡吧?
片中還有一個亮點,那就是彭盛華上海出軌的那個對象,是蘇博文當年留學英國的女友。這個角色,有點像是蘇博文的分身。生活流於平淡的同時,蘇博文還是那年的青春夢想,而這位女友是給彭盛華流年日子裡的一些新意。他像個有點迷戀過往自由奔放自己的孩子,想找回那些美好,卻忘了當年那些美好,都是與余鳳芝一起的學生時期。
「你還記得我們第一次相識的畫面嗎?」
那位女友說了當時的那些場景,那些對話,彭盛華卻總覺得有出入,然後最終慢慢回想,回憶,然後說起那時的對話都能令嘴角笑悄悄上揚,然後說完看著那位女友,意識到了什麼。
會不會連與這位女友見面的場景也是源於自己心底的那些忘了很久的美好呢?
彭盛華愣了愣,他懵了。

直至當晚回到家,知道蘇博文的死,他才終於想起了很多很多…
因此,他與余鳳芝一起為母校的開放日做飛機。

千嬅在behind scene採訪里說過類似的話:不希望這種青春懷念只能讓人一味地緬懷和傷感,更多地是從中感受到力量。

------------------------------------------------

哪一天我們會飛的初次相遇是某次去HK的時候,那次我只想著看我的少女時代。
第二次是主題曲差一點我們會飛讓我產生了去看這部電影的強烈意向。
聽消息說是1月內地上演,翹首期盼並沒等來;然後最終得知定檔3月。
  舉報

評論